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神雀宫禁录 > 第254章全文阅读

“在你心目中,是不是除了北境的战事,就没有别的值得挂心的事情了。”

楚云昭答,“那倒不是,南境现在还好,七爷现在也算是能派的上用场了,我不用太担心。东海就很令人心烦。那个东海军督宋明远,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靠得住的人。”

杨曦不做声,就听着她说,甚至顺着她的思路,想到了宋明远的事情。

朱雀皇朝是世家封国制。重臣武将,无一不是世家出身不说,连儒门天下,学海无涯,鸿文馆,稽下学馆之类的书院,也以世家子弟为主,比对着各自的出身,分出不同的程度来。

文科武职的学生都有,依着出身,上不同的课程,文科毕业了做官,武职毕业了打仗。出身和履历都在。朱雀皇朝还有一点,是门生故吏制度,谁带出来的学生,就跟谁去做官。打个比方,像宋明远这样做到军督出身的人,一般都是鸿文馆或者学海武科的学生,并且一定是武家出身。查一查出身的家族,当初跟随的教授是何人,基本就知道立场与背后的人了。

宋明远比较例外。他这些履历是查不到的。也不是因为出身寒微。他不是平民。平民出身不可能做到军督。朱雀皇朝是不可能。他在武家这边的履历一片空白,甚至连昔年声威煊赫的女武神楚云昭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其实是有原因的。

他不是武家出身,也不是武科的学生。他其实是个书生。江南世家出身的书生。学海文科毕业,主修算学,辅修阵图。

这种人才,按理是该在户部底下做事的。当年学海无涯传言,有两大杀神课,法理与阵图。选了这两门课的人,怎么也都得留个七八年。但只要能混得出来,前程基本上是还算不错。出身不怎么好的人,为了翻盘的缘故,倒也有不少人会想不开的选择这两门课,这才让这两门惨无人道的功课一直保留了下来。

法理不必说,难是难在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法典条文,总共六部,随便一部拿出来都能当做砸死人的凶器。除了原本的法典之外,针对各个不同情境的解释,以及援引案例等等,法理的学生要背的书随便整一整,不要说做凶器了,就是拿去埋人,也是可以轻轻松松压死七八个人的。

头脑不好的人,是不能去学法理的,姑且不说能不能把要学的东西融会贯通。单是要将那些堆起来够埋掉好几个人的书一本一本背下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学海另一门被称为杀神的功课,是如今任职的那位教统大人所创的阵图,将易经,阴阳道,算学,术法布阵,八卦五行,奇门遁甲融为一体。艰深晦涩不足以为外人道。自创立这门课程如今,能学到让那位教统大人认可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教统大人的妹妹,从前的淑妃白君辰。教统大人曾经毫不避忌的夸赞过淑妃,蕙质兰心,聪慧敏锐,远胜凡俗之人。教统大人眼中的凡俗之人,基本上就是天下所有人了。他那个妹妹在读书这方面,也确实是不容小觑的聪明。只可惜也跟教统大人一个毛病,对世途人情一概不在乎,过于不近人情,以至于活在这凡俗之人构成的世界里,步步都是坎坷。

宋明远是贵族出身没有错。但却比较微妙。他所在的家族,是清流。

江南世家主要是以清流为主,所谓清流贵族,地位超然于众人之上。儒门世家封国,要符合清贵之称,必须满足非常苛刻的条件。清贵世家不可任执政之位,不能持有任何经商特权,并只能维持极其有限的兵力。在此限制之下,家族地位仍必须保持独立,不可依附任何宗主国,也不能以任何方式接受他国援助。在此之列的世家封国,也只有家主和国主,或是君王直系所出,才有清流贵族身份。

清流贵族有入朝议政的特权,只要没有现任内廷、外朝和学海官职,皆可列入入朝议政候选者名册。清贵之家在政治、军事和财富等方面的实力非常受限。考虑到家族的地位和声誉,家族成员不但要避开经商与从政,也要避免与权贵家族联姻。为保持家族的地位与影响力,往往走上精研学理之路。身为清流学者,在儒门学府任教职,便有资格在外朝廷议的时候提出建言。所以清流家族多出学者,以此增加家族影响朝政的实力。

水至清则无鱼。

清流和官场互不相容,古已有之,绝非始自今日。清流一派以不受官职、不沾官场为贵。身受官职之人,至少得一只脚踏在泥潭中,就算自己想清,也清不到哪里去。

然而江南世家每年都举办屡次盛会,名为雅集,实属议政。如此看来,清流也不是想当然的那么“清”,至少不能完全剥离政治。

“已涉政论浊流,再以清贵无尘自诩,难道不自觉虚伪之至?”

这话是宋明远年少之时说的。

说的也没什么大错。清流世家看重清贵无尘的高洁名声,目的就是为了在朝堂廷议的时候说出的话更有份量。为了保住这份份量,就不能出仕做官,以免被泼染上世俗之污名。江南这些清流世家,为了一个清字,不能做官,不能经商,不能占据过多的封地。家族财富,全靠名望换来。若是名望有污,比死还可怕。这样的窘迫之境,几乎人尽皆知。但清流毕竟是高人一等的,只要抱定清流的名声,朝堂内外的权贵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总是要使些污浊手段来拉拢清流的。所谓清流贵族,若是真这么不识趣,怕不是早就饿死或者被人打死了,岂能活到今日,发展壮大,甚至拥有左右朝局的能力呢?

是有真正不识时务的。前朝的时候,有清流名门世家的公子,眼看国破家亡,建言无效。愤怒之下,写了华丽长文自述身世,讲出一腔愤懑之情,控诉这世道浑浊,容不下真君子。然后就投江殉国了。还有清流世家中人,亡国之后逃往深山,誓死不食朱雀皇朝之粟,在深山之中以野物山泉为食。然而某一日偶遇樵夫,却被山野樵夫点破。说天下既然已经被朱雀杨氏所占,山山水水,何处不是杨氏所有?单只不食朱雀之粟,又有什么意义?死了难道不也是葬在朱雀皇朝的土地之下么?

结果那两位隐居山林数年的前朝清流贵族一时之间,恍若大梦初醒,想开了,然后就触壁而死了。以死殉故国之心,的确令人佩服,但也由此可见,太过于死心眼的清流,向来都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天启公卿,比如说儒门四贵之一的白狐悦氏大宗师就曾经说过,所谓清流,不过是沽名钓誉,以此换取利益的一群人罢了。

大宗师毕竟财帛甲天下。纵然清流贵族,也不能将他怎样。最多写文章痛骂几句。可叹悦氏大宗师色如好女绝代风华的俊美人物。因为一句话得罪清流。在天下文章中,被描述的唯利是图一身铜臭。不知道的,还以为悦氏大宗师是个秃头大肚的猥琐商人。

幸而他不在乎。但也可见,笔能杀人。

宋明远并不是财大气粗的大宗师,他不过是江南宋家一个年轻的公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指斥清流污浊。那看起来是活的不耐烦了。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皮一下也就算了,最多被老爹打断腿,关几个月不出门,或许再长大点,就能学乖。可惜他这话,是在白沙书院的雅集上说的。而且是规模最大的中秋雅集。天下间但凡有点名号的清流文人,哪怕是一些潜心钻研十几年不问世事的教授都被请出来了。会宴之上一番高谈阔论,天下皆知。

宋明远个人作为清流的前途是完蛋了。江南宋家也即刻被清流排挤,声名扫地。往后各种雅集应该是都不用去了。入朝廷议,估计也没人会给他们家荐书。

作为清流的名声是彻底完了。清贵名门的地位瞬间荡然无存。儿子是自己生的,既然不能活活打死,那也就只能送他入朝做官了。不然的话,难不成全家去喝西北风么?

世家封国制度之下,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应该按照各自的地位各司其职的。清流世家的地位原本是高于内廷外朝的文武百官。理论上而言,甚至高过外戚与宗室。清流世家的规矩,又是必须清高倨傲的,清流名门出仕做官的不是没有,但通常都是会被踢出圈外然后再往死里戳脊梁骨的。宋明远中秋之日有惊人言论之后,没过十月就被送到天启学海无涯读书考试谋官职。

照他父亲的说法,是无可奈何之举,但动作既然这样快,可见如此临机应变到不似清流的父亲,养出这么个离经叛道的儿子,也不算意外。

清流与官场既不相容,宋家也不算富裕,投身于学海无涯的宋明远日子是不算好过的。他叛出清流,被清流不齿,投身于儒门学府,又被儒家子弟各种嫌弃。都已经是可以靠着名望换取权势金钱的清流贵族了,还要出来读书考官,这不是消遣劳苦大众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