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神雀宫禁录 > 第32章全文阅读

云兮首先想到的,还是云昭,他写信给云昭,说起苗疆叛乱,流民四散的境况。又提到圣武亲王有意让朝露之城打开城门,安置难民。

云昭回信,说方外之人,原本不该妄议朝政。只是,此次苗疆战乱,叛出苗疆的,未必都是良善之人,轻易将这些边境难民放入城内,他们没有什么谋生之道,万一再有什么暴乱之事,恐怕会牵连华族百姓。

云兮叹气,又回信陈述利害,说南境民间往来,亲厚日久,此次苗疆皇族动荡,原本是征服南境之良机,但要抓住此时机,首先便得安抚苗民。裕仁亲王与靖王已经应下接纳难民之事,如果朝露之城不开,也会引人侧目。

云昭再度回信,语气无奈,说身为天子封臣,为朝堂分忧也是职责所在,既然家主认为此事势在必行,那么,她亦会从命,在朝廷旨意抵达之时打开城防,接纳避难之苗民。

虽得云昭允诺,但云兮心中,隐约还是有几分不安。毕竟苗族与华族生活习惯有诸多不同,贸然接领难民,必然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到时如何应对,依然得看云昭了。

云兮是心存仁厚的人,就算没有圣武亲王的廷议,也不忍心看着难民流离失所。只是,自己应承下的事情,却要倚仗云昭去督办,给云昭添了这许多麻烦,心里始终觉得亏欠云昭。

云容听说接引难民之事后,当即便去找杨曦,同他说起,建康虽远,也不能全无准备,一定要提前任命户籍官员,将流民登记造册,固定安置区域,严防流民与本地华族冲突。城防营亦该加派人手,以防临时有变应对不及。

杨曦听她说着这些,起初有些出神,直到她按着条理说完,又将整理出来的文案放在杨曦面前,杨曦才道,“你原本不是军中出身的人,却未曾想到,能有这般见识。”

云容笑道,“毕竟是武家出身,自幼看兄长们行军布阵惯了,想法也跟他们大致差不多吧,此时朝露之城,想必也在做同样的准备。”

提起朝露之城,杨曦脸上果然流露出几分惆怅,但却什么也没说,只对云容道,“就按你说得办吧,建康并非首当其冲之地,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云容应下,吩咐伺候的参议将写好的文案重新誊写整理一番,由杨曦盖上王印,加急送到江南府去,令他们照办就是。她眼看着文书处理完毕,坐着又喝了一盏茶,见杨曦还是没什么话说,起身正要告辞,却听杨曦低声道,“朝露之城那边准备的怎样了?那边如今是谁主事?”

云容坐下,道,“族里虽说有几位长辈在那边,但他们如今已经也过问琐事了。云昭姐姐如今住在无佛寺里修行,云清哥哥还在讲武堂练兵,但要是真有什么事情,应该也是他们两人商量着办的吧。”

杨曦说,“许久不见云清了,毕竟也是你兄长,不知他近况如何?”

云容不动声色,道:“五哥还好,年节下见了一面,他如今在讲武堂带着一大帮子弟,不比从前了,性情倒是沉稳了许多,回来那会儿还抱怨,说朝露之城的食物还是没法跟帝都天启相比,但我看,他也没打算回来。”

两人之间,又是一阵沉默。猜到他的心思,云容也不想再继续按捺,接着又道,“云昭姐姐年节时没有回天启,听说是在朝露之城陪孩子们过年,如今家族里小一辈的孩子们都是她在带,不说别的,有小孩子在身边说说笑笑,心境应该是挺不错的。”

杨曦道,“难道此生都不打算再回天启了么?”

云容说,“去年冬至家祭的时候,听说还是回来过的,只是那时我已是出嫁之人,不便参与家祭,因此也没见到她。这些年云昭姐姐有些懒怠了,无事轻易不会离开朝露之城。想见面也难了。”

杨曦苦笑,道,“也不能怪她,这帝都天启,原本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云容说,“可不是么,幸好王爷已经封出去了,一年也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非得在这边应酬不可,等过了这段时间,咱们回建康,朝中的事情,也不必再多想了。云昭姐姐执意退隐,长兄愿意纵容她,妾身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们楚家是武勋世家,毕竟人丁兴旺,照我看,要不了几年,云晧也能接手云昭姐姐未竟之业了,王爷不必忧心。”

她故作不知,只当杨曦是在担心楚家,杨曦也不会当面澄清,只温和道,“这些日子,劳你费心了,若无事,还是早点歇息为好。”

云容起身,道,“那妾身就先退下了,能为王爷分忧,原是妾身所愿,算不得辛苦。”

缓步退出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杨曦眉宇紧皱,眼神之中万般愁绪,她的心,也不由的紧紧揪了一下。

会忘记的,总会忘记的吧。世间那么多情深缘浅,到最后无外乎不了了之,杨曦与楚云昭,必然也逃不过这命运。

接纳难民之事确定之后,南境边界要塞防线次第打开,为了躲避战乱,不少苗民都表示愿意归化华族,做朱雀皇朝之顺民。

说是那样说,但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寄人篱下,难免受一些欺辱。苗人没有土地房产,想安顿下来谈何容易,半年过后,便如起初所料,有些人开始偷盗抢劫,更有甚者,集结成群,屠戮南境华族。

各处反应不一,裕仁亲王一向宽仁,苗人作乱的事情,送到他跟前,多数从轻处置。因为接纳难民是圣武亲王提出来的仁政,就算出了事,为了不损伤亲王的颜面,也不会轻易上报,换言之,就是假装不知得了。若是苗人与华族汉人冲突,反倒是惩戒汉人的时候多一些。

而且还有话说,苗族南蛮因战乱流离失所,原本已经够凄惨了,我堂堂天朝上国,须有容人雅量才是。

建康那边苗人原本数目就少,出不了什么大乱子。杨曦没怎么把这事往心里去,只是给了地方官员手谕,让遇到牵涉苗人的案件,秉公办理便是。有些地方官员因为畏惧亲王的缘故,就算略有偏私,杨曦也只当看不到了事。

世间那么多事,不需要每一桩都看那么清楚,得过且过也罢。

至于朝露之城怎样,那就是楚云昭的事情了。楚云昭怎么处事,朝中无人敢过问。因为知道她是圣武亲王心里的忌讳,连提都没人敢提。那座城,如今已然被朝廷视而不见了。

楚云昭昔年在天启的时候,门客成群亲信如云,虽然时常被弹劾,但在军中,也是一呼百应的人物,一朝退隐,天启公卿只当皇朝从未有过这个人,就算是弹劾,也懒得再提起他了,不免让人心寒。

七月末的时候,有御史上奏,说朝露之城那边苗人霸占街市,与汉人争夺地盘,朝露之城的商会投诉至地方府尹,府尹不知该如何处置,便上奏至帝都了。

折子经内阁送到亲王那边,亲王见是朝露之城递过来的,根本没心情去看,干脆在封条上盖了章,发还内阁处置。内阁廷臣众多,不知是谁批阅的,只说地方纠纷,当由地方自行处置。就那么将折子又退了回去。

这原是一件无人在意的小事。但朝露之城却自此乱了起来,城内涌入的难民越来越多,在城南区安营扎寨,自成团伙,劫掠偷盗无所不为,甚至凌辱华族女子。本地居民性情怯懦一些的,就算吃了亏,也默默哑忍。若是遇到家大业大的,索性带着族中兄弟,逮着惹事的苗民就是一顿痛打。完了少不了深夜被人报复,打打闹闹,各有一些损伤。但事态却是在往严重的方向发展。

直到户部尚书叶连城位于朝露之城的旧家大宅被苗人劫掠之后焚毁,事情才再度被传到天启,叶尚书累世公卿,清流世家,竟然也遭此横祸,御史们颇有不平之意,这才将苗人作乱之事提上廷议,圣武亲王一听说是朝露之城出的事,抬头讶异道,“楚云昭呢?她虽然退隐,却依然在为楚家练兵,何况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她在那边,当然应该由她处理,治安出了问题,她责无旁贷。”

这问题问的好,自从退隐以来,朝中文武百官,谁知道楚云昭在干嘛?唯有云兮轻声答道,“云昭入道修行之后,不问世事了。虽说是楚家封地,但吾如今在京中,鞭长莫及,我看,还是让府尹追查办案得了。”

话说到这种地步,圣武亲王却轻轻笑了笑,道:“长公子说笑了吧,并非本王想要推卸责任给楚三公子,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若是有动乱,三公子在城中,岂会坐视不理?恐怕眼下已经有所作为了吧。”

云兮不语,如今的楚云昭,性情与从前截然不同,她会怎么做,讲真,云兮心中也没什么谱。

圣武亲王接着又道,“说起来,接纳难民的,又并非朝露之城一地,照本王看,建康就治理的不错,不如靖王去趟朝露之城,看看什么情况,若是楚三公子力有不逮,靖王也可帮衬一二。”

扯淡,建康治理的好不好,跟杨曦有什么关系?苗人与汉人之间的冲突,全是府尹处理的,杨曦从未管过。说到底,问题出在朝露之城,主要还是因为朝露之城的府尹没有建康府尹办事利索罢了。至于楚云昭为何不曾插手,杨曦也不知道原因。

也许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吧。朝露之城若有动乱,除了以军势镇压,大概也没有别的办法,就算杨曦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但亲王这样提了,他其实私心里,还是想再见云昭一面,哪怕找的是这样牵强的借口。

所以明知无用,他还是应下了,就像从前一样,与楚云昭打交道的事情,宗室之中没有人愿意做,所以推给他,但他,始终甘愿。

他是真心喜欢楚云昭,因此才会做这么多。

杨曦要去朝露之城,临走之时,还是问了一下云容,要不要同去?

云容心想,怎么不去问明妃苏妃呢?偏要问她,去显得不知趣,不去,心里这坎儿也过不去。

所以她就直接把心中所想问了出来,她说,“明妃与苏妃两位姐姐,要陪王爷去么?”

杨曦道,“她们二人内府之中待惯了,我也不想带她们出去奔波。只是想着朝露之城是楚家封地,也许你也想过去看看,所以才问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