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神雀宫禁录 > 第59章全文阅读

杨曦以皇子之尊,亲赴鲜卑国都夔城与慕容氏谈判,最终终于得到大将军眷属的认可,慕容氏自边境撤军,昔日签下的盟约依然有效,这一场风波,至少在表面上算是平息了。

谈判是杨曦亲自去的,到底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才让鲜卑人同意让步,旁人也猜不出了。

云清好奇,倒是真问了杨曦几句,然而杨曦却未曾正面回答,只是说,日后恐怕会因此刻之承诺而后悔吧。

到底是为什么后悔,却是一个字都不曾提。

慕清容在此之前一直是以军医身份随军的,此次因为拐带阿辰的事情,被鲜卑人扣留,事件平息解决之后,便被放了回来,她立刻就向杨曦请辞了。

“从前想着,若是可以的话,就一直在战场上助王爷之军威,然而我毕竟只是个女子,儿女情长看得太重,此生未了心愿便是阿辰,如今能再见到她,无论如何也不愿负了三公子的嘱托。”

杨曦准了,让慕清容去照顾小女公子,原本也是他的想法。况且白素素自幼也是病弱,能够有这样一个信得过的医女在身边,也是好事。

北境前线局势紧张,当初楚云昭豁命打下的辽阳要塞交到刀龙府兵手上,又再次败退出城,衡江上水流湍急,葬送的全是历来战死沙场上的英魂。为这座城这道防线,葬送的名将已经太多。有些时候,巡视这道边防,眼看着那座铜墙铁壁的壁垒与环绕这城市的江水,杨曦渐渐也开始理解楚云昭的想法。

世间再无楚云昭,辽阳城变成了一个传说,被契丹人称之为不破之城。杨曦对楚云清说,“我总是在想,若是他日拿下这座城,就把整个城都焚毁铲平吧,将拆下来的城垛全部都推到衡江里去,把江水也填平了,防线直接北进六十里,我要让成为南朝耻辱的这座要塞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楚云清说,“若是六年之前有这样的决断,三姐不会落到那般下场。”

杨曦默然,很多事,都是失去才懂,然而悔之晚矣。

此刻才明白为何楚云昭会犯下屠戮朝露之城的大错,有时候恨意深重,唯有杀戮才能稍微平息。

但他会克制。

辽阳是一定要拿下的,行军布阵的战策,都是昔年楚云昭的幕府参议莫离所提出,开战之前,杨曦突然想起一事,便问莫离。

“先生始终陪在百鸣公爵身边,小王想问一句,先生可知百鸣公爵战无不胜的原因何在?”

莫离说,“也没有别的,无外乎是不惜死。因朱雀皇朝物力人力胜过蛮族,为不惜二字,次次都能凯旋归来。”

杨曦说,“小王怕是做不到了。战场上填出去的性命还少么?征战沙场,总不是为了求死的。小王所求,唯胜而已,还请先生尽力筹谋。”

莫离颔首,说,“向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楚帅父女二人,优点是不惜死,弱点也是不惜死。武将持剑奉公,原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功,而是为了护国养生,靖王能有这样的打算,莫离必然为靖王谋划到底。”

“杨曦谢过先生了。恳请先生,无须顾虑杨曦一人,为天下苍生而筹谋,才是墨家之宿命。”

“莫离亦代战场上的士兵们谢过靖王了。

北伐辽阳要塞这一战,杨曦身先士卒,亲带先锋冲城,雷火滚滚自城楼而下,靖王数度受伤亦冲锋不止,直到当日傍晚被巨石击中跌下城楼,入军帐救治之时,莫离匆忙进帐,见他已经卸了肩甲,臂膀之上全是雷火灼伤的痕迹,不由愤怒,道:“原本以为靖王是理智之人,如此冲动,以身犯险,又置全军安危于何处?”

杨曦无言以对,隔了很久,他才道,“先生之战策,是与北境鲜卑诸族合作,围困辽阳,待到城中粮草断绝之时,一举攻下。”

莫离道:“靖王说过,不愿以将士之性命犯险,莫离所提,是围城稳妥之道,有何错处?”

杨曦答,“曾经也有人这样做过,然而无用。蛮族人悍勇,未必就会坐吃山空,何况北面异族围城,若有异心,我们也是无能为力。”

昔年匈奴围困辽阳,陆陆续续打了将近十年,莫离的军阵排布尚算精妙,但蛮族人,是反复无常的盟友,未必会一直如他们所愿。

莫离道,“我是军师,我自然知道如何随机应变,靖王如此说,是不信任在下的能力么?”

杨曦轻声道,“小王非是不信任先生,只是,这座要塞屹立于北境这么多年,只有一次被打下来过,而那一次是怎么打下来的,先生也是亲眼所见。”

主帅不惜命,一刻不停的强攻,正面杠硬生生把这座城杠下来,那就是楚云昭的战策。

莫离沉默片刻,道:“靖王不该效仿百鸣公爵,那一位,是常胜将军,却不是好的统帅。”

靖王道,“我知,我只是见到这座城,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这座城所承载的怨念太深了,就请先生容我任性一次。”

莫离无语。

他拂袖而去,只剩下杨曦孤身一人,看着军帐外大漠的夜空。

北境朔方原,这是他与楚云昭决裂的地方,他还记得上一次那人离去,留下“雪堂红萼向人愁,赤壁江深雨雪流。天下悠悠兵马里,晚来煮酒上黄楼”这四句诗。

语境虽是洒脱,但世人皆知,这一战让楚云昭元气大伤,一生之抱负折翼。就算辞官退隐,又岂是甘心坐看雪堂紅萼?果然到最后,有了朝露之变,原是战功煊赫之武神,最终却死在了内乱的烽火之中,不得正名。这是杨曦锥心之痛,但再追究从前,折在辽阳要塞与衡江战场上的,又岂止楚云昭一人?

滚滚江水之中全是鬼哭哀歌,踏在这片战场上,复仇之心便不由猎猎燃起。但从更现实的考量来说,云兮之前已经告诉他,天子病势沉重,已然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他迫切的需要一场凯旋,来回归南朝,巩固自己的地位。

此战必胜,不惜代价。

杨曦出征之前,就已经将北境之中所有可用的兵马都调用了过来,甚至还从驻守河西走廊的刀龙府借兵。南境亦有一部分擅长攻城器械的技术人才被他强行征调了过来。此举极为冒险,一旦西北回纥趁乱而入突破边防,杨曦之罪责将无法推卸。但到了这一步,为了求胜他不惜冒险。

令人讶异的是,这一次,圣武亲王世子竟然也支持他。

之前镇守西北的,原本是亲王次子破军候杨允,杨允以河西走廊重军戒备为理由拒绝了靖王杨曦借兵的请求,杨曦原本已经放弃,却是不料,亲王世子亲临河西刀龙幕府会见杨允,要他竭尽所能支援衡江前线。

杨允起初并不同意,杨佑提起当年之事,说到当初杨允从靖王手上接手辽阳要塞,却再度被契丹人反攻。虽然军法上不曾担责,但毕竟也是亏欠靖王。此刻正是该还清的时候。

杨允封号破军候,纵横西北战场多年,少有败绩。一向因战功而在王世子面前自得,却不料此次被王世子当众提起痛处,大为狼狈。因旧事重提的缘故,杨允思索之后,还是令幕府重整军力,调动近万人去北境为援。

杨佑之意图不言而喻,当初破军候丢了辽阳要塞,令楚云昭为攻城所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至于当时,要塞对北境防线的意义倒并不那么重要。更何况城楼交接之时,就已经打击了楚云昭。到最后失城,反倒是内廷外朝意料之中的事,并未因此受到过多责难。

亏欠靖王,倒是不至于。该说是靖王与破军候亏欠楚云昭才是。如今时过境迁。此次再攻辽阳,正是清账的契机,近万人的调动,世子与靖王共同承担责任,若是有意外,两人一起问罪。

若无意外,顺利再夺辽阳,昔年楚云昭之仇,也就该放下了。

朝露之变时,杨佑曾经在战场上与楚云昭为敌,亦因此事与云兮交情不复。当年是各为其主?如今呢?那位王世子娶了由仁和皇后抚养的六公主杨向晚。仁和皇后,圣武亲王,自然是站在废太子杨旭那一边,就算一再示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明白的事情,索性不再去想,眼前最为重要的,也不过就是这一战。赢了,就立刻还朝。

杨曦调动所有可用之人,昼夜不停,攻城七日,衡江之上血流漂杵,尸骨堵塞河道,惨烈之像犹如森罗地狱。

偏在此时,望京传来天子病重的消息,据说已到弥留之际。消息传来已是深夜,杨曦身在军帐之中,看着眼前的北境防务图,陷入沉默。

幕府诸参议在身后争论不休,杨曦独问莫离,“先生觉得,此刻小王可以离开北境么?”

莫离道,“靖王当初既然决意强攻,军情紧急,城破之前,主帅若是离营,军心将乱,想必是要前功尽弃了。”

未曾说出来的话,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时此刻如若赶回天启,毫无疑问是为了争夺帝座,如今跟契丹已经拼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旦边防有变,后果不堪设想。靖王若是为了夺嫡擅离前线,声誉恐怕也是要毁了。

帝座与边防孰重孰轻,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靖王毕竟是皇族,是否要因军情的缘故,舍弃争权夺势之心,在边境死磕,坐视天启局势变化,也是难以下定决心之事。

身后是诸参议的争论之声,利害关系,一一被分析出来,权衡之后,莫离说,“靖王可以潜行回天启,与楚府长公子商议对策,至于北境,可令副将着靖王铠甲上城,与诸军奋战。这是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