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盗墓的那几年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爷全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爷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爷

出现在我视线当中的是一位穿着很朴素的中年人,戴着一个貂皮帽子,双手插在袖笼里,身上穿着一件以前满清遗老遗少喜欢穿的那种马褂儿似的褂子,这个中年人笑容很和煦,见了我们挥挥手给我们打招呼。

我心里顿时诧异到了极点,这,这不可能吧!

组织的某一位领袖,那个经常被他们挂在嘴边“时间不多了”的领袖,居然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这让我三观都颠覆了。

同时我心里纳闷,这是不是老孔说的那个人啊。

“何教授,朱小姐,久违了!”

这中年人先是给何教授和朱莉打了个招呼,看到老孔,哟了一声:“孔爷,许久不见。”

说着他慢慢将视线转向我,看到我时,这中年人脸上笑了笑,对我拱拱手:“小友你好。”

“你好!”我连忙站起来。

“我家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就说不出来了,由我来接待几位,您几位多担待。”这中年男子说完之后,走过来坐在了我们跟前,他选的位置很奇妙,就在我对面,和何教授坐在一起,和我面对面。

“小九,去,给几位贵客掌茶,他们都来多久了,茶水都不上,规矩哪去了?”这中年人对着那个伙计打扮的小伙子喊道。

我听到小九这个名字,总感觉乖乖的,小九?老孔是孔小六,解七是七,我是陆八,这小九……

我心里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也许这个小九,也许也是当年盗门某一个家族的成员,只是是老几,就不好说了。

这个中年人一落座,就春风和煦,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我本以为老孔坐在我右手边,于是下意识地凑了上去,手拢着准备问问这人姓什么,谁知,我右手一触过去就感觉不对劲,手感很滑腻,我一看,糟了,我正把手放在朱莉耳朵上。

这样子实在是太暧昧了,朱莉一脸不愠,俏眼瞪着我,我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连忙收回手,原来老孔坐在我左边,我刚才给忘了。

我凑到老孔跟前,那中年人和何教授相谈甚欢,老孔问我:“你小子干嘛摸那婆娘,她可不是好惹的。”

我啧了一声,苦着脸:“我没有摸她,这是谁?”

我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那中年人。

老孔咳嗽了一下:“姓王,戏魁袁四爷,大刀王五爷,这位祖上中过前清的武举状元,你就叫他王叔吧。”

我哦了一声,连忙给中年人拱拱手:“王叔您好。”

那中年人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你就是陆大掌柜的后人吧?”

我嗯了一声,笑嘻嘻地:“您认识我姥爷?”

这中年人王叔微微笑:“当年你姥爷,最早你姥爷,老在我们这儿当过学徒呢。”

我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我姥爷最早去东北,是跟着家里人逃难去的,为什么逃难啊?那时候中原一代,直隶和河南那边,军阀混战到处打仗啊,最早我姥爷在北京城做过学徒,他曾经提到过,在一家专门弄古玩字画的那种店里当学徒,长眼,后来因为老家那边变成了军阀战场的缘故,带着家人逃荒去了关外东北。

可是,姥爷应该是在古玩店啊,他怎么是在一个当铺里头当学徒呢。

何教授见我脸上表情,可能是猜到了我的想法,道:“小陆啊,我告诉你,以前这当铺比古玩档口水还深,当铺的伙计大都要有些眼力,因为拿来当铺当钱儿的都是古玩字画,还有各色杂项古董,这里面名堂很深,早些年在北京当铺里当掌柜的可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的这位王叔叔,现在在香港的一家拍卖行担任鉴定师。”

我连忙再次拱了拱手:“幸会幸会,王叔您多提携我。”

场面上的话,谁都会说,只是我并不了解姥爷到底还有多少过去,这人究竟是好是坏,也不好说,所以我只好跟他一边打哈哈,说些客套话。

那王叔说话也是长空假,净是些冠冕堂皇的话,这时候那个小九端着茶上来了,王叔招呼我们先用茶,用了茶再开始吃饭。

他用的茶盏是相当有讲究的,几个茶盏各有各的不同,一端上来,老孔和何教授就是眼前一亮。

那茶盏上头,其中一个是黄澄澄的,上面雕龙画凤,一看就不是凡品,何教授哟了一声,低声道,康熙款的?

王叔嘿嘿笑了笑:“内务府乾隆年间仿的。”

何教授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那个叫小九的小伙子连忙把那茶盏端了起来,递给何教授。

何教授小心翼翼地端着那茶碗,没有喝茶,而是先仔细看了看那茶盏,一副相当享受地模样。

老孔碰了一下我胳膊:“这东西值钱啊,乾隆年内务府仿制的御用茶盏,是前清宫里面流出来的,小八你知道这茶碗拿出去能卖多少钱?”

我问,多少钱?

老孔很神秘地挥挥手:“起码要一百个大子儿!”

我吓了一跳,一百个大子儿,那就是一百万,人民币啊?

这么一个茶盏,能有这么值钱?

看向别的几个茶盏,似乎也不尽相同,要说中国古代什么古玩最值钱,那就是瓷器了,因为中国的英文名就是瓷器,在乾隆和康熙年时,那时候中国的瓷器大量销往国外。

不过,再怎么销售。皇宫里的瓷器也不可能流落到民间和国外,当时这宫里的内务府,就是专门给皇帝制造生活用具的,喝茶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咱们中国古代的茶盏做的尤为精致。

我咂舌,我知道瓷器值钱,但是没想到这么值钱。

这小九端出来的几个茶盏各有不同,有乾隆年间宫里使用的,也有宋代钧窑的,不过钧窑的茶盏是民间用的,比起那宫里内务府制造的就有不如了,要知道以前宫里皇上用的茶碗,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流出宫外的,内务府当时烧制这种瓷器,残次品全都会打碎埋起来,而宫里的不用的,也都会打碎,现在存世的这种宫里的皇家用具少之又少。

除了这几样,端给我的茶盏是一个很古怪的茶盏,看着有些不一样,老孔扫了一眼,说这是五五年出口法国的景德镇烧瓷,这东西一般中国人根本瞧不着,也算是个好东西。

我没想到我还有这殊荣,这中国的瓷器,古代时候,包括清朝,分三类,一类是皇家的,一类是民间的,另外一类,最差的才弄去出口。

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当时国家很缺外汇,所以最好的瓷器都弄去出口转外汇了,一般来说这种茶盏寻常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着,因为都卖到国外去了。不是行家,根本不懂这里头的门道。

老孔告诉我,这里头这几个茶碗,每一件都有各自的故事,你这位王叔叔了不得哦,对了,你可以叫这位王叔叔“王爷”。

“王爷?”我呆了呆。

对面的王叔和何教授相谈甚欢,听见我这叫声,笑呵呵地:“那是别人乱取别号,当不得当不得……”

老孔笑道:“王爷你说笑,咱们就进入主题吧,解七准备去一趟南海,找那艘船,我们这次来,就是想问问,那位的意思。”

我竖起耳朵,“那位”应该就是没有露面的那个曾经的领袖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