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锦衣月明 > 第二百六十八章 鸣梁海战(二)全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八章 鸣梁海战(二)

外面的雨又开始变得急骤起来。

黑姑家的上房内,饭菜飘香。

大家推杯换盏,相谈甚欢。特别是大家谈到大明军队火烧龙山粮仓一事,更是让李戴羡慕不已,他一边敬酒一边不住地对现场的石朗、叶茹柳等人竖大拇指:“厉害,痛快!要是我能亲临现场,跟你们并肩作战,那该多好啊!”

“当时那大火,足足烧了近两个时辰。噼里啪啦的。”施天济回想起火烧龙山粮仓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要是没有这把大火,恐怕倭国人是不会主动议和的。”石朗说道。

“可眼下,倭国人再一次发兵朝鲜,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啊。”华先祖说道。

“这个我们也多多少少听说了一些。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重整朝鲜水军迫在眉睫。要不然,等倭国人从海上举兵来犯,我们拿什么抵挡他们。”李戴不无忧虑地说道。

“表弟,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怪不得前段时间在此驻防的倭国士兵,时不时就会到附近海边巡逻,不准我们出海打鱼,要采取什么禁海政策。原来是又要打仗了。”黑姑插嘴说道。

“可不是吗,如今倭国人摆明了要派重兵重新占领朝鲜。所以,统制使复出后,首先做的就是重整朝鲜水军,以便迎战强敌。”李戴说道。

“统‎​​‎​‏‎‏​‎‏​‏‏‏制使?你是说李舜臣大人又回来了?”看来李舜臣的大名在朝鲜是妇孺皆知,听完李戴的话,黑姑急切地问道。

“对,李大人回来了。多亏了这几位大名英雄,是他们将李大人从倭国人的魔爪中解救出来的。”

“太好了。有了李大人,我们就有盼头了,离我们出海打鱼的日子就不远了。”

“谢谢你们,把我们的民族英雄救出来,我和我妻子敬你们一杯。”一直微笑不语的黑姑的丈夫张在跟站起身来,举杯向石朗、叶茹柳等人敬酒。

“这一杯该敬。来,妹子,姐敬你们!”

“还有我,咱们一块敬几位大名英雄!”李戴也站起身来。

“可别这么客气。打败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咱们共同举杯,祝愿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早日取得胜利。干杯!”石朗举杯起身。

现场的所有人全都站起身来,碰杯饮酒。

“表姐,我这次过来,是有一事相求。”大家重新坐下后,李戴转头对黑姑说道。

“表弟,跟姐还客气什么。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和你哥恐怕现在还到处流浪呢。有什么事,尽管给我说,只要表姐能做到,绝不含糊。”

“李大人复出后,准备建造战船,重振水师。你知道,现在我们只有十几条战船。和倭国人打仗,这些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人手有限,所以,想请表姐出面,组织附近村子里的群众,帮忙造船。”

“就这事呀,没问题。表弟,别看我们平时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来争去,可要说造船打倭国人,我敢说,没有哪个村民不支持。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表姐,那我代表海峡对岸的将士们谢谢您!”

“跟表姐客气什么。我看这样,你们看,这外面的雨恐怕天黑之前是停不了了。今晚你们先住下,明天我张罗村民,召集附近几个村子的代表到我这来集合。到时咱们一块协商此事。”

“行啊,就按表姐您说的办。”

“来来,咱们继续喝酒、吃菜。”安排完正事,黑姑继续招呼大家。

一群老友故交在雨天的农家小院里,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人不想留天留人。

石朗本打算登岸后,立刻率领大家赶回釜山。和黑姑的意外重逢及外面下个不停的大雨,使石朗、叶茹柳等人不得不于当晚住在黑姑家。

半夜里,和衣而眠的石朗被几声轻轻的敲门声警醒。他悄悄起身,侧身听一下外面。敲门声再一次响起。石朗听出这敲门声是锦衣卫特有的剥啄用语,他轻轻将门拉开。

一位身着黑色夜行服的年轻人闪身进入。石朗立刻认出,这黑衣人是大明驻朝鲜锦衣卫衙门里的小旗统领杨东。

“小旗统领杨东参见知事大人。”杨东进屋后,对着石朗行礼。

“快快请起。”石朗将杨东扶起。

“石大人,终于找到您了。前些日子收到国内指挥使大人专门给您的密函。小人不敢怠慢,赶紧给您送过来。”杨东说着,从怀内取出一封密函,交给石朗。

“你辛苦了。”石朗接过密函,没有打开。

“另外,指挥使命人从国内秘密送来神机营最新配置的掣电铳五支,这种火器射程远、威力大、易于瞄准,可连射。小人琢磨,大人您身在沿海,时刻面临强敌。所以,善作主张,给您带来两支。希望能够用得上。”杨东说完,从背上取下一个长长的油布包,放在地上。

“太好了,我就喜欢这玩意。快打快看看。”石朗一向对火器情有独钟,他有些急不可耐。

杨东打开油布包,从里面取出两杆类似鸟铳的长枪:“大人请看,这掣电铳操作非常简单,它带有瞄准装置,极大提高了射击准度。它可以连发,射击速度非常快。大人你试一下。”杨东拿起一杆掣电铳,为石朗讲解使用方法。

“好用,很方便。手感不错。”石朗‎​​‎​‏‎‏​‎‏​‏‏‏接过杨东递过来的掣电铳,试着做了几次瞄准,对这种先进的火器赞不绝口。

“属下任务已经完成,当立刻赶回王京。大人可有什么指示?”杨东交完密函和掣电铳,准备起身回返。

“没有了。”石朗急切想知道密函内容,便对杨东挥挥手。

“小人告辞。”

“路上注意安全。”

“谢大人关心。”杨东施礼退出。

石朗放好掣电铳,点上蜡烛,将密函打开。

在密函中,骆石印告诉石朗,据潜伏在倭国境内的锦衣卫提供的情报,丰臣秀吉组建了一支一万多人、一百多艘战船的庞大水军舰队,一个月前已经从倭国境内出发。

这支满载粮草的船队将会首先驶往釜山,为侵朝陆军运送粮草。然后,沿南部沿海西进,侵扰沿岸州郡,呼应西进的陆军。

这支庞大舰队的首领叫来岛通总,是倭国境内四国大名之一,被丰臣秀吉誉为海战奇才。密函内,特地附有一张来岛通总的近身画像。

在密函中,骆石印还告诉石朗,目前,圣上正在组建大明水师,准备入朝作战。为了后续战事的顺利进行,骆石印命令石朗率领驻朝锦衣卫完成如下任务:第一,速将倭国水军准备入朝的消息转告朝鲜水军;第二,择机刺杀来岛通总。

看完密函内容,石朗将密函烧掉,只留下来岛通总的画像。

从这支倭国舰队出发的日子及任务判断,它们很快就将到达鸣梁海峡附近。

石朗不敢怠慢,立刻将华先祖及其他成员叫至自己所在的房间内,商讨对策。

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釜山,恐怕也来不及和倭国船队遇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等待,以逸待劳,借力李舜臣的水师来完成任务。

“我们的人还给我们送来两杆掣电铳,这东西可是京营刚刚研发制造配备的。大家瞧瞧。”协商好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石朗才将杨东送来的两杆掣电铳展示给大家。

“这什么玩意儿?这么长。”杜衡拿起一杆掣电铳,仔细观瞧。

“这玩意儿比我们用过的万圣佛朗机可先进多了。大家看,举铳、瞄准、扣发,就这么简单。而且可以连发数弹,射程近二百米。”石朗拿起另外一杆掣电铳,为大家介绍。

“真是个好玩意儿,让俺瞧瞧。”施天济从杜衡手里抢过掣电铳,举枪瞄准千里眼。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千里眼立刻吓得四处躲避。

“老施,把铳放下,小心走火。”华先祖说道。

“俺就是比画比画,看把你吓的。嘿嘿。”施天济放下掣电铳,拍一下千里眼的肩膀。

屋里其他人纷纷围过来,欣赏这两杆先进火器。

“好。大家先在这里好好欣赏这两杆掣电铳,我到李戴将军房间去一下。”

主意已定,石朗备感敌情紧急,他来到李戴的房间内,将倭国水师即将入侵的消息告诉李戴。

“这消息太及时了。我看组织村民造船一事先放一放,我必须连夜赶回珍岛,将此消息告诉统制使,由他定夺该如何迎敌。”李戴穿好衣服,准备出门。

“李将军,我们几位和你一起回去。迎战强敌,我们责无旁贷。”石朗说道。

“那太好了,要不咱们现在就动身?”

“他们已经在我房间准备好了。”

“好,咱们立刻动身。”

跟黑姑及其丈夫说明事情的原委,简单道别后,李戴率领手下,和石朗、叶茹柳等人一起,连夜赶回珍岛。

听到李戴关于敌情的汇报,李舜臣连夜召集手下主要将领商讨对策。石朗、叶茹柳等人应邀参加。

“弟兄们,此次倭军水师率众西进,必然要经过我们这里,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大体介绍完敌情后,李戴率先表态。

其余将领纷纷‎​​‎​‏‎‏​‎‏​‏‏‏发表意见:

“对,这送上门来的肥肉,岂能不吃。我们早该好好跟倭国人打一仗了。”

“统制使回来了,我们有了主心骨,不愁打不败这股敌人。”

“可对方足足有一百多艘战船,我们只有区区十几艘板屋船和哨探船,这岂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话不能这么说,敌人虽多,但长途跋涉,免不了舟车劳顿,咱们以逸待劳,不是没有胜算。”

“我们熟悉当地地形,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鸣梁海峡的独特地理优势,重创甚至消灭这股强敌。”

“即使我们战船不多,一旦打起来,我们可以提前发动民众,让他们驾驶民船参战。别忘了,这附近大大小小的渔村里,一二百条渔船是有的。”

“我觉着韩副统说得最有道理,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鸣梁海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统筹谋划,肯定胜利在望。”

“对,我也觉着韩副统说得有道理。”

经过热烈讨论,现场将领中,同意作战拒敌的占多数。

在大家发表意见时,李舜臣始终一言不发,他似乎是在用心聆听大家的发言,又像是在独自思索对敌良策。

“石大人,您看你们是不是说两句。”李戴等现场朝鲜将领说得差不多了,转身对石朗问询道。

“我只说一点,我们大明锦衣卫会始终和大家站在一起,并肩作战。消灭来犯之敌。”石朗知道自己不便就战术发表意见,所以,只代表大家表明态度。

“好,下面我们请统制使给我们下指示。”等石朗说完,李戴环视在场的朝鲜将领,高声说道。

李舜臣坐正身子,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我只说两点,第一,此战必打;第二,此战必胜。为什么这么讲?大家想一想,敌人从我们眼皮底下通过,如果我们畏敌避战。王上会怎么看我们?我们的百姓会怎么看我们?大明宗主会怎么看我们?所以,面对这股强敌,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打。

“为什么说次战必胜?原因有三:其一,大明宗主再次发兵助我抗敌,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我们倾斜,此为‘天时’;其二,国内民众抗战热情已经燃发起来,我们的抗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此为‘人和’;其三,就是大家刚才议论的鸣梁海峡,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完全有助于我们再次歼灭来犯之敌,此为‘地理’。

“天时、地理、人和,我们全都具备,岂有不胜之理!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全体将士全力备战。我们要在这鸣梁海峡重创敌军,重振我朝鲜水师雄风,为抗战全局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