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期货那些事儿 > 第六十八章,**燃烧的棉花岁月全文阅读

第六十八章,**燃烧的棉花岁月

我们网站登了一篇张道长的《激情燃烧的棉花岁月——对棉花战役的回顾和反思》,全文如下:

我做棉花是从2009年10月就开始建仓做多的,当时棉花价格在15000元左右,我投入资金1200万元。我当时没有满仓交易,只用了600万元左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对行情很确定,想要重仓交易,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也不想受太大的伤害;二是从以前看对行情没赚到大钱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满仓交易不容易拿得住单子,一个回调损失可能就会很大。

我开始做棉花,如果是持仓过夜,基本上都是50%左右的仓位,只有赚到一部分钱了才去加仓,因为我买的是低价,利润又逐步多了起来,行情的波动对我的影响就小了,除非是我主动倒手去赚价差,否则反向震荡没法把我洗出来。随着资金不断地翻倍,雪球也不断地滚大,我的持仓手数也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加仓至3万手极限(两个主力合约,每个合约上限是单个客户15000手)。

到2010年11月8日,棉花涨到32000元我就全部平仓出来了,其后两天价格就开始暴跌了。我总共获利100多倍,资金从1200万元到了15亿元。

这一次的棉花,我为什么敢看到3万多,因为棉花的主要功能是做服装的原料。

一方面,一件衣服用棉量比较少,也就用几两棉花,棉花占普通的衣服售价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比如一件衣服100-300元,即便用了1斤棉花,以3万1吨计算,棉花的成本也就是15元,只占300元的5%-15%,其实这300元的售价,更多包含的是商场利润、工人工资、物流、税费、房租、利息等。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涨跌对服装成本高低的影响不大,即使棉花涨一倍,一件衣服的成本提高也比较有限,最终体现在售价上也只是5%、10%最多20%的提升,这对买衣服的群体来说,抑制效应有限,该买衣服的大部分人还是要买,不太会在意价格的小幅上升,更何况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买的,买者对价格小幅上涨并不敏感。这方面的原因给了棉花上涨的空间。不像鸡蛋、猪肉等商品,涨价在终端售价上会完全体现出来,消费者对涨价的幅度更敏感。另一方面,棉花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不是完全可替代。一件衣服可以用棉花做,也可以用涤纶化纤做,当然还可以用麻或其他的材料去做。现在很多衣服实际上是棉花和涤纶的混纺,棉花的成本高了,就少放一点棉花,便宜了就多放一点棉花,普通人穿在身上基本上感觉不出来。当然了,棉花和涤纶的质感毕竟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棉质衣服,最好是100%棉花的,或是60%以上棉花的才要,涤纶化纤成分高的不要。棉花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对棉花上涨空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它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我预判的就不是3万了,而是5万。棉花价格的上涨,其中一部分助推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成本助推)和市民工资的上涨(消费抗性下降)。

国家不让棉花涨的话,未来的棉花就绝迹了,没有人会继续种。那个时候我看一定会涨,因为农民种棉花的成本和人工的工资翻了很多倍,原来棉花在13000的时候,人工工资一天大概才15块,而那时的15000,人工工资都到了70、80了,工资翻了5、6倍,棉花的价格还是没涨,那就不行了。相关的品种,像玉米、小麦当时的价格,和它们在棉花原先13000的时候对应的价格相比都翻了几倍了。当时国家的棉花库存有500万吨,这个也不假,但是我不怕,今年不涨明年涨。我当时知道09年棉花的播种面积大幅下降,这是据我实地考察的。

棉花到了2009年的年底就开始回调,我的资金回撤了一部分。我依然不怕,等着它上去。2010年2月见底后,它接着就往上涨,然后就到了18000元。18000元以后我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含水分的非优质棉花被人以4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走了。这个价格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实在是历史之罕见。我了解这个市场,问XJ的一个朋友,看看那边棉花的情况怎么样,他说那一片的棉花全被别人包了。然后问SD东营,他有个亲戚种了几十亩棉花,也让人家包了,今年收成不好,减产,别人给的价钱也很高。一个星期六我就跑去SD德州、HB去调研。到了一个农村的小超市,买了一盒烟。我就问老乡,今年棉花的收成怎么样?一个女的就说今年的棉花超级不好,减产很厉害,差不多有50%,4块一两毛的价格都没人卖,他们说能涨到5块。我就想如果现货涨到5块,那期货棉要20000多了。中午的时候我去了小饭店吃饭,遇到几个收棉花的人,然后请他们吃饭。我就打听今年棉花的收成怎么样?他们都说普遍不好,HB那边的棉农说能涨到7块钱。我心里又想,如果涨到7块,那期货就要涨到3万以上了。又问了收棉站的老板,问他今年的棉花什么情况,他就很有底气的说要到3万以上。

后来棉花从33000多元暴跌下来,十几天时间跌了8000多元,这一波行情没有做到,我是有点遗憾的。因为我当时已经观察到,棉花价格高了以后(现货价格更高),很多纺织厂用棉的量就减少了,因为棉花有替代物。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期货暴涨暴跌行情,最后往往是“物极必反”,比如2008年暴跌之后,2009年1月就以连续涨停板的形式绝地反转。我预期着棉花疯狂上涨之后,也会有连续跌停的模式结束上涨行情。我从32000出来后,就想着要做一把空头,只是当时现货价格高于期货,我一直等着期货价格再高一点再做,结果价格到了33000多元就开始掉头,暴跌下来如此之快,就没有做到。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供求缺口很大,外围环境、其他要素也配合的话,行情就会上涨。严重供不应求导致的上涨行情,如果一开始不涨或小涨,那么后续补涨会很厉害,一开始不涨或小涨是因为人们对供求缺口的预期不到位(或有力量刻意压制),后来确认了供不应求,而且还超预期,甚至严重超预期,那就会狠狠地补涨;而如果一开始就涨了,那么后续一般就涨不动了,因为人们一开始就知道供需有缺口,推动了上涨,后来确认供不应求,但在预期之内,那只是预期的兑现而已,没有新的力量推动,行情就不会涨甚至还会回来一点。2010年的棉花行情,为什么在9月初大涨,两个月时间价格就翻番,就是因为棉花收获时大家发现产量严重下降,比预期的供不应求要严重很多。2010年的棉花,从2月开始到5月中旬,涨了一波,从1万5涨到1万8,而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横盘。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涨得多了或是2月到8月连续上涨了,那么后续9月10月的上涨就不会出现或大大减弱;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也没涨,那么9月10月的上涨还要更加凶猛。

2010年的棉花行情,为什么能超越历史框架,就是因为供求关系的综合因素超越了以往历史的情况,其实这些因素很多人都知道,只是绝大部分人被自己“套”住了,有着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框,被自己禁锢,也就不敢想象了。

2010年的棉花就是如此,即便是抛储不让涨也不行,天道如此,市场规律不可逆,任何人只能影响一时、左右一时,影响不了一世。最终,最强大的力量必然是供求关系。

2010年棉花战役的激烈程度,财富分配的庞大程度,在中国期货史上都应该算是空前的。一个品种,只有交易活跃了,才会有足够的财富用于分配,一个品种,只有走出一波大行情,才会有财富传奇诞生。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2010年的棉花,有一个大户赚了40多亿,另一个大户赚了10多亿。当然空头的亏损也是惨烈的,一个知名的大户亏20多个亿,另一个不知名的大户亏了8个亿。还有一个不可考的传说,某兵团在棉花上曾浮亏60亿,说是有任务让它放空压住价格,可惜压不住。棉花的大行情,要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做空,多头就缺少了对手盘,行情就无法持续,如此庞大的财富转移也就无法完成。投机市场就是如此,魅力无穷,又惨烈无比。

棉花战役结束后,我的资金大约到了15亿。如果从翻的倍数来说,算是很多了,从赚到的资金量来说,也算比较大了,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和顶尖的牛人比还是有差距的。

做期货要小成,要么靠天分、要么靠勤奋,做期货要大成,则天分、勤奋要一起依靠,而且需要很高的天分,和很多的勤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人只要比较努力,就能实现80分,而要上90分、95分,则要难很多,要么付出超常规的努力,要么激发自己的天分(不同人的天分在不同的领域,所以某个人非要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激发天分往往是激发不出来的,找准了适合自己的领域才能把天分激发出来,“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90分以上的得分,其获得的奖赏是成几何级增长的。在一个领域,80分的人月收入2000,85分的月收入4000,90分的月收入1万,95分的月收入5万,96分的月收入10万,97分的月收入50万,98分的月收入500万,99分的月收入1亿。当然,任何人都只能无限接近100分,而无法真正做到100分。

而期货交易这个领域又比较特殊,或许只有5%的人是盈利的,也就说,95分以下的人不管得分是多少,获得的都是负收益,只有达到95分、超越95分才能实现正收益。而一旦超越了95分,财富效应则是爆炸级增长的。

做期货就是要想办法做到暴涨暴跌的行情。如果害怕暴涨暴跌的行情,那就不要做期货了,甚至都不要做投资了,安安稳稳打工赚一份工资会更舒服一些。

作为投机者,到期货市场的目的当然是来赚钱的,当然也是希望能赚大钱的。在平稳的行情中,在震荡的行情中,赚到大钱的概率很低很低,只有抓住一波“历史性”的牛市或熊市,利用期货的杠杆原理和适当的加仓方法,本金才能翻上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上万倍。期货市场的好几个传奇人物,不都是白手起家的吗?没有千倍、万倍的增长,哪来的亿万财富?所以我们做期货,应该期待暴涨暴跌的行情,不过前提是自己要有完善的分析体系和分析能力,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暴涨暴跌的行情来了,要么错过、要么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