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四十章 蔡邕讲学全文阅读

第四十章 蔡邕讲学

诸葛亮拜师仪式完毕,诸葛珪便热情招待各人就席,确保宾客尽欢,来者尽兴。这一场酒宴直吃喝到日落西山,众人方不胜酒力,左右醉晃,各自归家。

自此,诸葛亮每天便跑去蔡邕所住的院内里,跟着蔡邕学习书法,初步启蒙书籍。因为有经验,诸葛亮学起来,并不感觉到吃力,而教这些基本功,对于蔡邕来说,更是易如反掌,轻轻松松便能应付。

不久,蔡邕发现诸葛亮的学习进步如有神速,便悄悄地加大了教学难度,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诸葛亮始终能快速掌握,并学以致用。不得已,蔡邕可以开始教授诸葛亮更多的东西,甚至涉及到一些史经儒书,等等不一。

蔡邕觉得自己的知识就像一条泻洪的大河,流水般地飞快进入诸葛亮的大脑。也不知为何,小小年纪的诸葛亮竟在求学一道,展现出惊人的领悟力。

随着蔡邕加大所传授的知识难度,不再是简单地教诸葛亮识字,练字,而是林林总总,各有涉猎,仿佛花花世界,引人入胜。

于是,整个诸葛府的人开始对这一老一小习以为常的教学课程感兴趣了。

府上的看家护院每天训练完毕,都会站在院子外头,也不管听不听得懂,静静地聆听,保持安静,不敢打扰院子内正在教学互动的师生俩。

院内的家奴婢女做完手头上的粗活后,也会悄悄倚立在走道栏杆,弥补下因命运不公而自身无法体验到的学习感觉。哪怕如听天书,也暗自陶醉,羡慕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蔡邕拿着一本《孟子告子上》,幅度几不可见地摇头,轻轻地领读,指导诸葛亮背诵。

“性相近,习相远。”早已滚瓜烂熟的诸葛亮脱口而出接上,说实话,虽然蔡邕已经加强了教学难度,但这些对诸葛亮曾经的治学造诣来说,还是太简单了些。

待《孟子》教完,蔡邕又开始对诸葛亮进行时问。

“君子之为人,何处于天下?”蔡邕觉得小孩子还是要从根本上教好,尤其是礼教要跟上,于是蔡邕挑了《礼记大学》来考问诸葛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曾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一个人生目标,因此蔡邕发问这个,诸葛亮有感于心,发自肺腑。

院子内的一老一小,一师一生,一教一学,就像是结识已久的忘年之交。彼此专注的身影显得特别安逸,令人心生向往,既想加入其中,又不愿去破坏这一完美的画面。

久了,前议郎,大儒蔡邕蔡伯喈公在泰山郡诸葛郡丞府讲学的消息不胫而走,口口相传。

泰山郡的士子都知道诸葛府来了不得了的大人物,皆心存结交,常来诸葛府门前递名帖,以求一见。

为不打扰蔡邕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影响诸葛亮的求学,诸葛珪一般都是能推则推,委婉拒绝。

当然,对于一些无法拒绝的,只好同意其旁听蔡邕讲学,但也会事前跟蔡邕商量,取得蔡邕的同意,以免唐突。

比如,泰山郡郡守张举,泰山郡督邮高堂隆,护卫过诸葛亮的济北郡伍长于禁,以及各县县令、县尉,这些便是例外,只能尽力安排好旁听事项,做到听讲相宜,教学和谐。

蔡邕不愧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笔墨书万家。每每一些晦涩的经史内容,经过蔡邕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解讲,众人都能茅塞顿开,眼前一亮,犹如醍醐灌顶。

加之蔡邕所学,以儒为主,以杂为辅。讲学之时,涉猎极广,可谓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便将听的人一点点带入佳境,获取真义。

“老师,学生有幸能得到老师的教导,真是得天眷顾。学生多希望这世间的人,个个都能像老师一样博学多才,人人都能够有书读,识字断文,那该多美好啊。”虽然不满足蔡邕所学的知识,但诸葛亮知道蔡邕所教的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自己以前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对于寒门,对于商贾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珍惜的。

况且,以前诸葛亮太累了,如今已是不想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懂,事事亲为,那样不但压制了其他人的发展,还将自己也累得无法成长,停滞不前。

这一次,诸葛亮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蔡邕这样的人,能够当一个老师,引领学生的成长,最好是能够找到多几个像天水姜维姜伯约这样的好苗子,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都懂的军政奇才,却不识人才,不懂人才。

“阿亮,你有此胸怀天下的善心,也是难得。不过,就算不说为师现在身陷囫囵,这整个大汉的天下,书院也只是少有的几间,仅仅能提供一小部分人的求学。至于世家士族,或多或少,都能有些书读,然而这些家族却不会拿出来分享,往往敝帚自珍。读书,对于寒门百姓,贩夫走卒,实在是太奢侈了。”

听到诸葛亮的感觉,蔡邕也随着话题,略得思索,觉得虽然希望人人都能够读书,但目前的世道,读书还真的只是读书人的事。太多的人,别说挤进读书人的世界,一同读书,就连会写自己的名字,都是少有罕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若是他朝一日,学生定当广建书院,邀请天下有才有识之士为老师,让天下人不论贫富,不分贵贱,都能够读书,爱读书,感受得到知识带来命运的改变。”

诸葛亮坚定地立下宏愿,想像曹操一样,改变世间寒门的困境。当然,诸葛亮并不偏激,他会将世家士族与寒门的矛盾对立,妥当处理好。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有待实现。

“阿亮好志气,若是真能广建书院,大庇天下俱欢颜,那为师便帮你管理书院,给书院当老师,替你打下手。击掌为誓。”蔡邕看着魄力不小的诸葛亮,也跟着少年轻狂一次,愿意等待诸葛亮给天下读书人带来改变。

诸葛亮对着蔡邕的手,连击了三掌。

啪!啪!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