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深藏不露,妾的纨绔昏君 > 第111章 深宫旧事全文阅读

第111章 深宫旧事

如今,天熙朝七大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她一个妇道人家玩转儿后宫还行,对付这些巨门家族确实深感吃力!至于安氏家族,既要倚仗他们,同时还要防备着他们有反心...

安国公违心地说道:"太后不必过于忧心,咱们皇上是个顶聪明的!嗬嗬..."是个顶聪明胡闹的混蛋,到处惹是生非,毁掉了他的宝贝女儿!

安太后提起自己的儿子,面上顿时露出温情之笑:"二哥这话哀家喜欢听。"

"…皇上自小是个喜欢玩闹的,还好对哀家甚是依赖,一片孝心可嘉。昨日皇上撵走了宫女,亲自为哀家奉茶、倒水、梳妆,赶他半天才肯回自己宫里睡觉,还像是当年那个三岁的小孩童,又是耍赖、又是撒娇。嗬嗬,哀家若是一日看不见我儿,心里就思念得慌..."

安国公心中暗诽:那个小皇上虽然胡闹,却惯会用花言巧语哄着老娘开心,也算是一个有名的孝子!

曾记得皇上才五岁时,因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太后生病,就多日不肯吃饭睡觉,亲自在皇贵妃病榻前日夜陪伴,被宫中众人称赞颂扬...

安太后微微叹息一口,睨眼望向大殿外面,前殿的琉璃瓦殿顶上落满了银辉闪烁发光,她的神态有些恍惚...

她感叹言道:"如今,哀家老了,也没有什么心愿了,就盼着我们母子相敬相爱,平平顺顺,在这慈宣宫中安享晚年!其它几大家族可有什么异动?哥哥要多费心观察。"

安国公仿佛看透了安太后的心思,继续表白忠心:"南郡安氏是皇上的母族,是皇上最强硬的支持者。其他六大家族怎能与我族相比?…"

"…京都城各个都统营均有我们安氏的人,人心隔肚皮,老臣不得不防,若是京都城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老臣立刻便能得知,才能守护圣上和太后的平安!"

安太后点头称是,口气中透漏出一股郑重之意:"哥哥所言极是!我也是南郡安氏的女儿,是与大哥、二哥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自是期盼着安氏一族能发扬传承。不过,凡事有度,万万不能犯了皇族的底线..."

安国公拱手言道:"老臣谨尊太后教诲,太后娘娘于我安氏之爱护,安氏子孙必当铭记于心,不敢相忘!"

太后觉得殿中的气氛有些严肃,准备打几张亲情牌。

她当即笑道:"最近哀家时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疆土未稳,边界战火纷乱,前朝余孽横行。"

"…我们随着父亲的大军四处征战、极为幸苦。大哥、二哥对哀家爱护有嘉,有什么好吃的都先让给妹妹。有一次敌兵夜袭,二哥抱着妹妹骑马极力保护,将妹妹守护在怀抱中,却用自己的后背给妹妹挡箭。"

安国公似乎也被感染了情绪:"我们做哥哥的,自然将亲妹妹当作心肝宝贝!三妹妹竟然还记得那一次,你那时不过六岁稚龄!"

"如何能忘记呢?"

皇太后起身走到窗边:"哀家十三岁入宫侍奉先帝,初时不过一个小小从四品昭仪,每日里侍奉皇后堂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受尽人的冷眼冷语..."

"…先帝宠爱宫舞伎出身的德云妃,冷落后宫众妃,从来不曾将哀家放在心上。哀家在后宫步履维艰,处处受人排挤。若不是哀家的身后,站着南郡安氏一族,只怕早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啦?"

"还记得,哀家不小心得罪了德云妃身边得宠的大宫女,被罚跪在冰天雪地里。先帝下朝后,从哀家的身边路过,竟是看都不看一眼儿,一味哄着德云妃开心,皇后堂姑也不敢求情!"

安国公回想当年,亦是感慨万分:"先皇后堂姑多年无子嗣,性格又懦弱,只能在宫中忍气吞声。我们安氏一族岂能作罢?三妹小小年纪,便为了南郡安氏的前途入宫侍驾,安氏又岂能于妹妹不顾?必将倾尽财力,助妹妹获得圣宠。"

安太后冷笑:"家族花费了万金之巨,才贿赂了先帝身边的大太监,趁那德云妃去皇家寺庙沐斋,巧妙安排哀家一夜受幸!哀家做了皇太后,第一件事、便是处死那个贪财的狗太监!"

安国公言道:"妹妹福缘深厚,一举得到龙嗣,实乃我安氏之福!"

他心中暗讽,可惜是个死胎!

若不是父亲高瞻远瞩,做好几手准备,提前安排宫中禁卫营的夜行高手,放火烧宫,趁乱偷换了那宫舞伎出身的德云妃之子,哪有你今日之荣耀?

安太后却是不知他心中所想,眉眼逐渐展开:"是啊,自从哀家诞下了健康的熠儿,苦尽甘来,继而进位为皇贵妃。"

"那妖妃德云诞下死胎,引来天火烧宫,连累烧了皇家的宗祠。她惹得天怒人怨,连年旱灾,被众位言官弹劾为大凶之兆。先帝被百官逼宫,无奈赐她毒酒抛尸荒野。从此,哀家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安国公心道:妹妹这自我麻痹、自我欺骗的功夫愈加深厚了!

那大火烧宫,那百名言官弹劾、还有那所谓妖妃祸乱的谣言诽语,都是父亲和你二哥哥我,费尽心机帮你弄的...

皇太后却不知二哥心中所想,她继续说道:

"…皇儿他虽然顽皮些,却是个极为聪明的好孩子。先帝有九个皇子,皇后堂姑无子,安氏一族又竭尽全力帮着熠儿登基为帝,哀家才有了今日的尊位!"

安国公言道:"皇太后福德深厚,凤仪之命,安氏不敢居功自大!不过,皇上明年二十岁了,就该大婚了,这皇后之位?"

安国公试探着问道:"…太后日前可是亲口答应过安氏,南郡安氏日后的安危荣宠,全系于此。皇后之位,绝不能旁落其它家族..."

"哼!"安太后冷哼:"可恨你养了个好女儿!哀家原本指望她是个好的,看着二哥的情分上,才将那皇后之位提前许了她。"

"…谁知,她竟然不守妇道,居然急不可耐?乘皇上去你府中做客时,引诱我皇儿上床?皇后岂能是一个破货儿,传扬出去让皇上的颜面往何处放?"

安国公心中连连叫屈,若不是你那纨绔皇儿猴急,他的宝贝女儿岂能失贞?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然,安国公却不能反驳,他这太后妹妹是有名护犊子没个样子,把个假儿子娇宠得无法无天,她那皇儿放个屁都是香的...

当即,安国公言道:"皇太后见谅,庆瑶她…也是和皇上两情相悦,情之所至。还望太后念在其与皇上青梅竹马、情深意切,又是您的亲侄女份上,原谅她这一次..."

安太后回头,冷冰冰言道:"两情相悦?哼哼,若不是看在她是二哥的唯一嫡女,哀家又怎么会接她入宫?"

"哀家已经下了懿旨,封你女儿安庆瑶为贞妃,着贞洁守礼之意,望她进宫以后认真学习宫中规矩,好自为之!"

贞妃两个字,甚是讽刺,婚前失贞,也配叫贞妃?

皇太后刚好可以将二哥的宝贝女儿捏在手里,方便行事!

若是安氏听话罢了,她自会善待自己的亲侄女。若是将来安氏有了不轨的心思,首当其冲受死的,便是这一位贞妃!

安国公甚是不甘心,唏嘘着老脸伤感言道:"唉,老臣生下这个孽障,多年来为她费尽了心血。若有再多几个女儿,也不必为她如此伤神。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是为儿女操劳一生!"

安太后闻言、深有同感:"二哥,只管放心!哀家也是看着庆瑶那孩子长大的。等她进宫以后,哀家自然不会亏待了你女儿。将来,等她为皇上产下龙嗣有功,便再进了她的位分,给她一个皇贵妃!"

安国公继续悲切:"也怪老臣多嘴,提前告知了庆瑶,给她痴心妄想之念,这孩子一心盼着当皇后呢。如今落了空,还指不定如何伤心呢?"

安太后只当什么没有听到,眼眸瞥向殿外的层层石阶!

这皇宫中的万丈高台,岂是什么人都可以爬上来的?

安国公依旧面带哀色:"庆瑶是安氏嫡女,自小娇宠。她那性子,屈居妃妾之位,只怕…唉..."

安太后冷笑:"怎么?哀家当年生了皇子以后,也不过是一个皇贵妃,直到先帝临终前才登上皇后之位!你女儿若是够争气,能长长久久拢住皇上的心,多生下几个皇子,自然是前途无量!"

安国公还待多言...

皇太后伸手,阻止他继续说话:"哥哥不必再说,皇后乃一国之母,怎能将一个失贞之女从正乾门入皇宫,哀家如何和皇上交代?如何能让后宫众位妃妾心服口服?哀家期盼这个儿媳妇多年了,绝不会凑合..."

安国公思虑再三,说来说去,看来瑶儿是与后位无缘了!不过,皇后之位必须由南郡安氏之女坐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