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全文阅读

第七十三章 沼泽改造

在华坪北边的沼泽地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一直都是作为族人的捕猎场所。随着华坪的建设,沼泽的开发也纳入了石路的视线。

从华坪到河岸将近一里宽的地域,基本上都是一些长着杂草芦苇的泥泞地,这是云梦泽的起点。

北岸的旧河床的沼泽开发时机未到,南岸的这片区域的开发已经时机成熟,不然等建设好交易场所以后,这片地域就会成陷阱,妨碍华谷的发展。

沼泽的改造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排水。至于调节气候的作用,外面的大片沼泽已经够了,谷内部分改造以后还会减少蚊虫,对居住有利。

雨季的时候,沼泽里水很多,几乎和梅河连在一起,这对施工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地方。最有利的就是可以乘着竹排,往水较深的地方行进,到达容易施工的地方。同时挖掘所需工具也能顺利的带进去,这样比铺着木板操作安全多了。

第一个要施工的地方就是华谷的出口。石路打算横着挖一条水道,从北边的梅河岸边开始一直延伸到关山边缘,这样整个谷口就被悬崖和水路封锁,加上山上的据点就形成一个完美的防御体系。

沼泽中挖掘泥土相对容易一些,难的是湿漉漉的泥土不容易被堆积起来,运输到远处又太重。

规划好水道的路线以后,石路经过实地的实验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让陆果准备了许多较长的木桩,这些木桩选的是河岸边上常见的柳树。在要挖掘的地方,把这些柳树桩紧挨着钉下去,挖土的队伍把沼泽中的泥往两边倒。

由于水太多,只要挖出几尺深,水就满了,这时候小的竹排就能航行,可以运送人和工具。

遇到那些几乎能把人陷进去,无法站立的地方,就铺上木板,站在木板上捞泥以及打桩,这样就不耽误施工。

工程的进度很快,动用不到四百人,十几个竹排轮流的作业,每天能完成几百米。

一看速度这么快,谷口也才一里多宽,估计没几天就能完事儿,石路就交给别人去负责,他转向规划别的方面。

第二个需要施工的就是华坪和沼泽的交界地带,这一地带适合开垦一些稻田。只是这地带的水实在太多,所以今年是赶不上种植,只能先开出来再说。

仔细搜寻了沼泽里面的状况之后,改造队伍选择了一个半干半湿的交界地带,沿着东西方向规划了一条沟用于排水,把沟修起来后,适当的在南边填上更多的土,一年以后水就会被排干不少。

这个活儿相对简单,还没有开挖水道那么复杂,因此在东边那条水道开挖结束后,施工队伍就会来这里建排水沟。

第三个施工的区域就是排水沟到河岸之间的地带。这里是谷内沼泽的中心地域,由于水太多,又长满各式水草芦苇,显然不大合适修建稻田。

这片区域被规划成许多池塘,只要找到里面一些比较干的地儿,沿着这些地方挖掘排水沟,沟边的泥土上种植柳树和芦苇,工程就算完毕。河岸边同样是采取柳木桩的方式,边上堆积淤泥。

今后每年不断的把建成的池塘里的泥加在上面,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道堤坝。当池塘建成后,养鱼的中心就能放在这,并且沟渠还能和梅河相通,方便换水。

小溪和生活用水的出口也改向沼泽区,这里未来会是池塘,又能和河水交换,万一积肥太多就可以通过河水把污秽冲走。

如果有可能,石路都还想把那部分池塘改造成一个微型的湖,既美观又实用,当那需要大量的人工,部落才基本告别温饱,没闲心整那些呢。

水道完工的很快,本来也不长。由于怕与河水联通后,水就一下子漫过施工的地儿,完工后并没有马上就把河岸挖开。

经过一番分析后,施工的族人在石路的指挥下,沿着关山西南方向又挖了几十米。那里的地势相对低一些,能够从那里把水排出去。

挖好以后,河岸被挖开,河水就涌了进来。河水的冲刷有些破坏堆起来的堤坝,特别是东边的部分,经过用树枝加固以后才解决问题。

排出去的水在谷口外面的大沼泽中到处乱流,冲倒了不少的芦苇,有些本来是泥潭的地方现在又重新蓄水,看起来好像河面拓宽了不少。

这样水漫金山似的样子延续了一里,最后又会合到梅河,石路心想幸亏河岸被挖开的地方其实不多,由于河面较低的原因能引来的水也少,不然大沼泽就要变湖泊了。

这一条原始的防御用河完成后,本来还打算在关山这里建一个码头,只不过由于水太浅,除了小竹排以外就没法进入,石路就不再考虑,只能等到几年后拓宽了,或许才能航行大船。

完成了南岸的规划让族人继续施工,几个比较优秀的族人在石路的带领下组成考察队,在北岸仔细的寻找这里能利用的东西。老河床如今是一条狭长的沼泽,年月久了或许水也会消失,要么就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重新成为新的河道。

新老河床之间的竹林几乎没有被砍伐过,这几年族里用的都是在南边获取,这地方别的不多就竹子到处是。

这一地带要如何开发,暂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现在生产集中在南岸,并且短期内也能满足部落的需求,石路要寻找的是一个合适的渡河点,看能不能建桥梁。这是为了今后的交易做准备的。

大荒原的部族要到达华坪就必须有个过河的方式,如果只靠着竹排和船,先不说有的部族不愿意下水,华部落也没那么多人力去搞额外运输。

现在所知的陆路,最快的就是穿过荷花盆地的马群迁徙通道,找到一条路绕过谷口进入华谷没有太大难度。只是过河么就成了难题。

现在的技术条件,要让石路在百米宽的河上修建一座桥,那简直不可能。即便是修了桥,也足以把河面给挡住,行船就不行了。浮桥也更不能,那东西麻烦,看起来只能是选用水路这种方式了。

北岸现在唯一有建筑的也就是稍远的山上的陵园,平日都是通过竹排渡河来往,也没有什么不便。

没有找到合适的渡河方法,石路就放弃了造桥的念头,而是转向规划这北岸的土地如何使用。

沼泽的部分可以按照南岸的模式进行改造,竹林就有些难办。他很想保留这些竹子,作为每年的竹笋和材料的源地,毕竟从这一直延伸到老虎湾有着近万亩的上好竹材林。

但竹林所在的位置是最佳的建筑用地,即便在四周开辟农田,没有砍掉一半的竹子的话,庄稼的阳光就被挡住。

超过十里的旧河床,开发起来倒是容易一些,不论是养殖还是开辟成稻田,都比外面的沼泽方便多了。只是陪同着石路的华猛,就是桑的孩子提出是不是可以把水引进来,形成一条河,用来运输呢?仔细一琢磨,石路觉着有些可行。

在老虎湾开一个水闸,控制两河的水流量,那中间狭长的地带就成了一个河中的岛。如果遇到洪水,除非是华谷的谷口被堵住,整个部落都会是安全的。

主意定下来后,队伍暂停了考察,而是返回了部落。这个工程还需要仔细计算和衡量,首先就是不能影响到十里平原的灌溉系统。至于别的地带的开发,除了村子对面的地带可以进行部分的利用之外,就暂不做别的变动。

老河道同梅河的交汇处紧挨着北面从熊山上延伸的缓坡,这里的河道开始变宽,而且左右两边都是沼泽。如果把两边沼泽的泥土挖走,拓宽河面,就能形成一个宽阔的天然水库。

水库和所挖的鱼塘连接起来,鱼还能自由游动。装上栅栏,鱼不能逃脱出去,河水却能随时进出,这很有利于养殖。

拓宽的河面边缘,如果建造码头以及造船场,能停泊的船会更多,对于扩大航运规模来说是个有利的条件。

那里的劣势是离着华村有一里,而且只能建在北岸,防御起来就难一些。以华部落当前的需求,也不必要扩充多大的码头,石路同样打消了立马建设的念头,而是决定在那里建一个小据点,供巡逻的警卫队水上中队使用。

捕鱼的劳作断断续续的一直在进行着,河道里有一大部分的鱼是洄游的,族人根本捉不完,等水库成型后,据点也可以作为一个加工鱼类的场所。

随着对沼泽的规划完成,华部落东面的防御体系基本完善,剩下的就是尽快完工然后投入使用。其实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这个时空抵御攻击的需求,或许是石路的不安全感,暂时不想扩张的表现。

迄今为止华部落同外族的战斗都没有在华谷里爆发过,只是所有的长老都相信,随着华部落被更多部族所知,这里迟早会被袭击,大荒原中这类经验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