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与君共谋之一品医女 > 第97章 让她吃鳖(2)全文阅读

第97章 让她吃鳖(2)

说到这里,萧赜突然语气一顿,问起裴惠昭:"你有没有打听到她都请了哪些家的小姐?"

"听说有中书令府上的嫡长女徐明姬徐小姐,礼部尚书府上的嫡次女穆佳慧穆小姐,还有吏部尚书府上的庶女李巧兮李小姐,以及刑部尚书府上的嫡长女覃秋华覃小姐。"裴惠昭将陈嫣然的话复述了一遍。

突然她又想起什么,看向萧赜问道,"你认识这些小姐吧?能不能把她们的情况告诉我一下,我也好心里有个准备。"

不料听了裴惠昭的话,萧赜却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行,这些人你需要自己去感受,我告诉你的只是我对她们的感受,并不是你的,如此一来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心知萧赜的话也有一些道理,裴惠昭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接受了萧赜的话,并在心里暗暗想道:不就是几个高门大户里的小姐吗?她裴惠昭要是连这一点都处理不好,以后还怎么谈应付其他事情。

想到这里,裴惠昭对着萧赜、裴流光说道:"我先走了,你们也赶紧开始安排你们的事情吧,"说罢,就要转过身,走向门口。

恰在此时,就听萧赜喊道"等一等",接着就见他绕过红木翘脚案,来到裴惠昭身边,接着从腰间掏出一枚花钿一样的东西递给裴惠昭说道:"这个你拿着。"

"这是什么?"裴惠昭一边接过那件东西,一边细细地打量起来,只见手里的东西大小与花钿并无二异,但厚度却比一般的花钿要厚一些,至于颜色倒是花钿常有的红色相间着金色。

裴惠昭拿在手里,只觉得东西比一般花钿沉一些,当她不经意间稍稍晃动一下,只听里面有细细的响声。

裴惠昭正要继续细瞧下去,就听萧赜说道:"这是梅花针,表面上看像一枚梅花花钿,并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实际上里面却藏着十六枚细如牛毛的钢针,主要是用来防身的。"

"这么精巧!"听了萧赜的话,裴惠昭忍不住细细端详起梅花针,忽然,她想起什么,忙将梅花针还给萧赜说道,"还是你留着防身吧,我平时用不上的。"

"谁说的,"萧赜一边拿着梅花针给裴惠昭戴在碧螺髻上,一边郑重其事地说道,"上一次我就后悔没教你防身的招术或者给你一些暗器,本来打算忙过今天晚上给你的,没想到陈嫣然这么快就来请你,不过好在我早有准备,那天陪流光买乘风戟的时候,看着这梅花针很适合你,就顺便帮你买下了。"

听出萧赜话语里浓浓的关心,裴惠昭有些感动,她怔怔地看着他,喃喃说道:"谢谢你,阿赜,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恩,我相信你,"萧赜对着裴惠昭微微一笑说道,"如果要用梅花针只需对准目标轻轻按下中间的梅花花蕊,里面的梅花针便会刺向目标。"

"明白了,"裴惠昭笑着点点头,示意萧赜放心,接着便转过身,出了屋子,一路上她对于这一趟御史府之行竟然充满了期待,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趁着赏花会打听到与国舅府关系亲密的人家。

这样想着,裴惠昭加快了脚步,正要推开苑门,就听门外传来陈嫣然的声音,她似乎是在指责李志远挡了她的路。

只听李志远不吭不卑地回答道:"在下并无冒犯陈小姐的意思,只是菡萏苑原是夫人住的地方,不便被人打扰,而且这个时候小姐和公子正在祭奠夫人,不方便见陈小姐。"

"什么?"被李志远一番话说的一愣,陈嫣然有些生气:她屈尊降贵来裴府竟然被这样对待,若不是陈希之坚持要让她亲自来请裴惠昭,她才不会来这么寒酸的地方,都怪陈希之!

可是陈嫣然也只能这样在心里骂一骂罢了,直到现在她一想起当时陈希之跟她说话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她一直以来都以为御史府里她的母亲李慕容最厉害。

没想到那天陈希之将她叫到内院的亭子里说的那一番话,明明是和颜悦色的,却让她听起来心惊胆战。

什么"御史府迟早是要由家中男子撑场面的,她以后嫁了人在婆家是不是风光还是要靠娘家撑着",还有那句含义未明的"妹妹现在帮哥哥娶到裴小姐也是在帮自己",陈嫣然想想就觉得心惊:似乎陈希之什么都知道,但却什么都不说。

一时间陈嫣然只觉得陈希之仿佛变了一个人,但看他的举手投足,甚至是相貌神态又都没有任何异样,于是陈嫣然暗暗恨自己以前怎么会那样请看陈希之,他分明就是暗藏杀机的佛陀。

于是,从那以后陈嫣然便对陈希之的话言听计从,甚至还劝她的母亲李慕容以后也顺着陈希之的意思去做。

虽然在心底陈嫣然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明面上,她和她的母亲却得到了陈希之足够的尊重,甚至还因为这样做得到了其他的好处,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陈希之说服了御史府的当家人陈昭荣——同意她参加太子妃的选秀。

想到这里,陈嫣然又平静下来,她可不希望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她一个即将成为太子妃的人,何必跟小小的御医府过不去。

于是,陈嫣然冷冷地"哼"了一声,刚刚转过身,走了几步,就听见身后菡萏苑的门突然打开,接着就是刚才那位拦住她的仆人喊了一声"小姐。"

陈嫣然不禁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去,只见裴惠昭对着那位仆役略作交代,便疾步向她走来。

陈嫣然心中暗道:这还差不多,知道让我等的太久了,于是,陈嫣然敛去眼底的不耐烦,看向裴惠昭,等着对方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