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一品侯爵 > 第八十二章 信王朱由检全文阅读

第八十二章 信王朱由检

接到圣旨的李沐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意外,功高震主的道理他是懂得的,现在的他还不具备和整个大明政治体系对抗的资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文武之道,于是也不矫情,交接政务之后,就带着几位红颜知己准备离开了。

反正北云兵和锦州军还都在自己人手中,李沐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在江南那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正好可以好好的考虑自己情报网的事情了。

天启宣旨之后,还特命李沐回京献俘,于是李沐交接事务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带着亲卫回到了京城。

所谓献俘,是中原王朝宣示武力的一种方式,把战争中俘获的敌军俘虏斩首示众,以示国家的武力强大,达到凝聚民心,增强统治者威望的目的。

这一次回京,待遇自然与上次不同,也没有什么官员再把他化作阉党的成员,以李沐现如今的地位,根本没必要做什么党的成员,只要他想,挥一挥手,自己组建一个李党也不是什么难事。

眼看着京师就在眼前,李沐还是颇有几分志得意满的,刚满二十二岁的李大公子,已经是东南经略,晋阳侯了,就算是在整个大明政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量级人物了。

也就是哥不想参与到政治的漩涡中去,否则一定会留下哥的传说。

别人的眼中,李沐从手握数万大军的锦州经略被赶到江南去平倭,明显是被夺了实权了,江南三省且不说那乱七八糟的卫所军队,再就是倭寇之乱自戚继光平汪直徐海两大海寇,万历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元气大伤,除了少量的流浪武士,哪里还能组织起什么大规模的袭击。

但是李沐倒不是这么想的,建奴现在虽然元气大伤,但是自己数次胜利都是占了守城的光,以逸待劳,用安逸之兵打敌方劳师远征,但是要是想主动平灭建奴,他还没有那个能力,何况飞鸟尽,良弓藏,自己现在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根基很浅,在大明内部并没有什么自己的党羽和坚定的支持者,这样的风光站得越高,也肯定会摔得越惨。

要想一心一意的打仗,不顾其他的想法,在现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是不可能的,若不是杨涟作为东林党的代表跑到辽东去监军,被划为阉党成员的李沐不被东林党的那帮人参到死才怪。

这些人,治国没有什么大用处,攻击政敌都是一套一套的,无论你有多大泼天的功劳,他都能把你说成乱臣贼子。

不要忘记,首辅大臣叶向高,也是东林元老之一,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就把原本对李沐的封赏削掉了一大半。

不得不说,在对于人心和政治斗争的把握上,李沐还是差了好几个段位的。

李沐这一次没有骑马,而是跟着几个女眷坐马车,靠在马车柔软的靠背上,一边有明露喂着各种水果,一边玥然帮他按揉肩膀,前面还有伊宁捧着茶水送到他的嘴边,这样的日子,简直神仙也不换啊。

唯有洛鸢一个人,坐的远远地,默默的盯着窗外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公子,快到京师了。”三跃策马在一边低声对李沐道。

李大公子如今身份今非昔比,除了是一品的封疆大员外,更是世袭的堂堂晋阳侯,而且隐隐在民间被传颂为战神之身,无论东林还是阉党,都非常看重他,若是能取得李沐的支持,不说别的,在边军的战事上,李大公子的意见几乎一言九鼎,谁都不能跟他相抗衡。

所以纵然李沐才年仅二十二岁,京师城门就已经站满了各路迎接的官员,李沐当然也不能拖大,早早地就下了马车,带着所有的亲兵卫队,步行来到城门口。

城门迎候的官员有很多的,为首的勉强算是个熟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崔应元武人出身,对于李沐这样的战场大将还是颇有几分真心钦佩的,于是就自告奋勇的来到城门迎接了,其实按照锦衣卫的地位,就算是他崔指挥使安坐家中等待也不算是失了礼数的。

“哈哈,末将参见柱国。”上柱国是武人的最高荣衔,自春秋时期,上柱国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统帅,后来逐渐发展为荣衔,并无任何实权可言,当然比起太子太保,虽然同为一品,但是上柱国明显地位更高,李沐官位不少,自然要选最高的称呼了。

柱国怎么样论品级比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大上天去了,管一卫兵马的指挥使跟管全**队的统帅怎么能相提并论,但是论实权,李沐可不敢轻易得罪这个特务头子,也笑着道:“半年未见,崔指挥使倒是显得富态了一些,红光满面,看上去生活条件不错嘛。”

“柱国说笑了,我在这京师待着赋闲,哪里有您驰骋疆场来的痛快。”崔应元看李沐折节相交,语气也带了几分玩笑。

“哈哈,崔指挥使这是变着法的说我过得苦日子啊,走吧,不要让同僚们等急了。”李沐只是哈哈一笑,跟着崔永元走到了一众官员前,突然看到面前站着一位穿着明黄长袍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脸庞消瘦,眼神却极为有神,仿佛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压迫感,让李沐实在是有几分意外。

明黄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这位一身明黄色,加上周围官员恭敬的神色,李沐也猜到了此人是谁了。

“微臣参见信王。”李沐老老实实的行礼道,他身为上柱国,是可参不跪的,李沐觉得上柱国唯一的好处,就是免去了自己见到地位更高的官员老是要跪来跪去的麻烦。

信王朱由检,此时刚刚十二岁,但是李沐却不敢轻视他,因为他就是后世引起华夏百年叹息的,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朱由检毕竟很难辨识,为了方便读者知道这个人的身份,虽然还没有即位,后文对于信王朱由检,一律以崇祯称呼之。)

第一次见面,崇祯和李沐两个差了十岁的年轻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李沐知道,崇祯此人虽然勤勉有为,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多疑了,他害怕自己的大臣脱离自己的控制,所以崇祯朝是大明首辅大臣变换速度最为频繁的朝代,十七位首辅大臣先后上台执政,国家政策朝令夕改,军队调配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这样的人,注定是和李沐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崇祯这个时候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出于对于这位传说战无不胜,甚至被老百姓说的如同战神下凡一般的侯爵的好奇,这才主动要求来到城门口迎接李沐。

“柱国免礼,柱国在辽东大败建奴,杀敌盈野,阵斩两位一等大臣,生俘汤古代,武功强盛,更甚于于少保等前辈先贤,本王感怀在心,钦佩不已,在这里,本王代我大明百姓,多谢柱国了。”说着就要向李沐行礼。

李沐赶紧出言道:“王爷不可,王爷是千金之躯,怎么能向我行此大礼?沐身为大明官员,世受皇恩,为大明守卫疆土是我的职责所在,谈不上什么功不功。”

“哈哈,柱国过谦了,我皇兄已在乾清宫设下宴席,请柱国移步。”崇祯轻声一笑,就当先领着李沐准备进城,却看到门口御道已经全部净水泼过,两边军士纷纷肃然而立。

李沐策马和崇祯缓缓的走过京城的大街,周围满是围观的百姓,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战神!战神!”

周围的百姓们瞬间群情激奋,战神的声音刺破云霄,让一边的崇祯都微微变了脸色。

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此时也跟上前来,对崇祯耳语了几句,崇祯默默的点点头,对李沐笑着说:“柱国威望如日中天,这么好的机会,对我华夏万民说点什么吧。”

“静!”随着大汉将军们齐声高喊,百姓们都安静了下来,看着穿着金翎锁子甲,骑着雪色踏花骢,头戴缨盔,身着蛟蟒披风的李柱国,默默的等着他的回答。

一时间全场肃静,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在数十万百姓的注视下,李沐忽然感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骑在马上,环顾四周,很帅很装逼的说了一句:

“我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们的,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只有一句话。”李沐顿了顿,大声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崇祯默默的念着这句话,心中不觉产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情绪。

这真的是他的理想,他真的能做到这样的贤臣名士吗?

大汉将军们也都高声呼喝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一遍遍的重复,随着百姓们也都高呼起来,无论能不能听懂这句话真实的意义,他们只知道,李柱国说的,都一定是对的,否则怎么能把几十年都打不过的老建奴打得像条落水的狗一样呢。

李沐在万众欢呼之中,缓缓的迈向皇宫的午门,今天的午门大开,仿佛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他而设计的一样。

紫禁城的午门只有三种情况才可以走,第一个是皇帝本人,天下都是他的,没理由有皇帝陛下不能走的门,第二种,皇帝成亲大婚的当天,皇后可以走一次午门,当然一辈子也就这一回。第三种,即是科举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一辈子可以走一回午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

但是规矩是人定的,如果你还要遵守规矩,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而已,来到午门前,连崇祯都策马停下了脚步,这是属于李沐一个人的荣耀,他也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其他的所有随从都从两侧的边门进入了紫禁城,李沐一人一骑,策马从午门的中间缓缓的走向巍峨高耸的奉天殿,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情怀。

可惜这个年代不兴挂个横幅,要是大明也有这个习惯的话,肯定会在京师城门上挂一个欢迎李柱国凯旋归来,那样才有颁奖礼的气氛嘛。

李沐在后世去了好几次故宫,这个破门早就走了无数次了,相比起其他人羡慕的眼神,李沐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白瞎了天启皇帝一番招贤纳士的小心思。

乾清宫门口,站在门口迎接的,赫然正是司礼监秉笔,东厂督公魏忠贤,李沐赶紧上前去,主动见礼道:“见过九千岁。”

“好啊,云琪,做得好啊!”魏忠贤举荐有功,皇帝一高兴,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原本好几个烦死人的东林党官员,在魏忠贤的一力坚持下,成功的让那些苍蝇全部卷铺盖回家了,魏忠贤好不容易清净了几天,这两天跟个弥勒佛似的,看谁都顺眼。

“九千岁言重了。”李沐深知自己根基尚浅,完全不是魏忠贤这样的树大根深的老阉奴的对手,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装孙子,但是好在魏忠贤对自己的印象看上去还挺不错的,短时间内只要不和他对着干,出于对于李沐的依仗和皇帝对李沐的宠信,魏忠贤也没必要给自己找这个大麻烦。

“不言重,云琪,你确实是不凡,大明建奴之患几十年了,从嘉靖年间到现在快五十载,从来没有经历这样的胜利,甚至从成祖爷北上追剿北元以来,就没有取得过这样的武功啊。”魏忠贤笑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但是李沐知道,为魏忠贤对他的信任,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李沐现如今地位日益提高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杨涟!

晚明三大疑案,唯一跟魏忠贤关系重大的就是移宫案。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时任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

所以说到底,魏忠贤和杨涟可是不共戴天的老冤家,李沐拜杨涟为老师不可能不影响他和魏忠贤之间的关系,何况魏忠贤本来也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

但是场面上的和睦还是要维持的,李沐和魏忠贤相携进入乾清宫,对着皇帝三呼万岁之后,照例是皇帝喊平身赐座。

今天的皇帝似乎格外的激动,天启皇帝即位时不过十五岁,到现在十六岁,在后世只能算得上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少年,其实这位皇帝很多时候也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一般,把满朝文武大臣都弄得哭笑不得。

见到李沐坐下,天启皇帝立刻兴奋的道:“爱卿一路辛苦了,辽东苦寒,爱卿为国守卫疆土,功劳卓著,朕今日在这里设御宴为卿接风洗尘,虽然不足以偿爱卿之抗奴大功,也算是朕聊表心意吧。”

这样漂亮的客气话,明显不是天启皇帝的水准,但是看起来,为了李沐,这位年轻的皇帝也算是费尽心血了,李沐不由得还是有几分感动的,马上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年方二十二,就已经身居一品,怎么能不为陛下肝脑涂地,微臣惭愧,没有彻底消灭建奴于辽东,又如何敢轻易言功。”李沐说罢,还拼命的挤出几滴眼泪,看得天启不由得有些感慨。

天启皇帝倒是真心的喜欢这个臣子,原因也很简单,很可能李沐是大明唯一一个知道这位皇帝有多么大的才能的人,天启皇帝年幼就不被父皇所喜,知识水平实在是拿不出手,那一手纯熟的木工活放在现在可能是炫耀的资本,而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作为一位统领一万万子民的大明天子,不仅不是一份可以夸耀的资本,反而会招致大臣的弹劾和劝诫。

工匠乃贱业,你一个皇帝,就算成为大明最好的工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以后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帝无大能,犹善木工?

但是李沐却是真的经常为这位皇帝的机械才能所叹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却对机械原理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度,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根本不受重视,闲来无事的时候,只有自己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加上天生的天赋使得天启皇帝非常善于组合一些精巧的器械。

天启式火枪和天启大炮都必将成为改变历史的武器而被载入史册,但是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据说这位皇帝陛下还是嫌弃原先的火枪射击不够快,想搞出一点新东西来,他想着借助诸葛连弩的原理,把连弩的上弹原理搬到步枪上来,采用自动供弹的弹夹,能够实现火枪的连发,有的时候听到天启的设想,李沐都不禁暗自感叹,这要是世界上第一把半自动步枪,被皇帝搞出来了,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他。

“爱卿此次南下江南,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海禁!”天启一语惊人,把李沐吓了一大跳。

“海禁?”李沐想到,大明最大的争议政策,除了对外的绝对强硬之外,海禁当属不二之选,自从朱元璋禁海以来,大明的海禁政策几次变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之后海禁被重申,到了嘉靖年间,由于倭寇泛滥,东南各省苦不堪言,大明的海禁政策达到了最高的警戒状态。

戚继光平灭倭患,之后,隆庆帝再次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关。

万历年间海禁更加松弛,大量的白银顺着中外贸易流入中国,万历皇帝别的爱好没有,就是死要钱,这位皇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拼命的敛财,使得海上贸易迎来了一个小小的繁荣。

很明显,面对着大明朝廷窘迫的财政状况,天启眼红了。

李沐正愁怎么发展壮大袁可立留给他的那支登莱水师呢,这回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了,不是天启提醒他,李沐差点都忘了自己还是登莱水师总兵,兵部的批文也早就下了,可能兵部的官员也认为,你李侯爷都已经官居上柱国了,这小小的一支水师,应该难不倒你吧。

有了水师,李沐心中不禁兴奋起来,这个时候大明的对外贸易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大明是生产结构完善的农业大国,几乎对外来商品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同时期的欧洲却处在大航海时代的关键时期,所有的贵族都以使用东方商品为荣,大明的商品只要能运达欧洲都会迅速被哄抢一空。

据估算,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大约相当于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思想的改变,资本的积累,都是李沐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最行之有效的武器,于是李大公子毫不犹豫的道:“陛下放心,微臣到了东南之后,敢不尽心为国谋福祉。”说完还遥遥举杯,露出一个我们都懂的表情。

天启看到李沐这么上道,自然高兴不已,他一个皇帝,总不好意思张口对李沐说,朕穷疯了,你去给朕搞点银子来花花,况且海禁是不可违抗的祖制,作为老朱家的子孙,总不能堂而皇之的说要开放海禁。

宴饮数个时辰,李沐喝得有点多了,在宫女的陪同下,走到了偏殿里正想方便一下,却耳边突然传来一个软糯的声音,让李沐一下子酒醒了一半。

“柱国终于来了,奴家等得好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