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 > 第一百四十二章:把新军练好全文阅读

第一百四十二章:把新军练好

(本章由这段时间内多位领导、老师共同探讨指导,汇集调研多篇文章,最后由鄙人执笔,仅供参考。)

南昌,城东讨逆军大营。

一队队的新兵在操训,排着队列穿着甲胄,赤手空拳在各自营校、队率的带领下进行着每日必备的跑操,这是讨逆军训练的特点。

初始的时候侯秉忠不太能理解骆永胜这种练法的目的,士兵操训,练得应该是阵型、挺刺、砍杀,哪有练跑操的。

但是骆永胜执意要把这一项加入进去,和其他三项一样都要练,侯秉忠也没办法只好听命。

他哪里知道骆永胜的目的用心。

万事不想好先忧坏,骆永胜当然也想神兵天降,直接端掉东京赵宋家的老巢,从而定鼎江山,开国更元,但那是最好的结果。

最坏的结果呢,朝廷大军云集,南昌危如累卵,骆永胜就得跑路。

所以多练练跑操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健体魄,将来逃跑的时候能快一点。

打不过就跑嘛,不丢人。

等将来强大了再打回来便是。

“保卫楚王、保卫南昌,保卫大楚!”

兵卒们喊着口号,精神头还是很不错的,让前来巡营的骆永胜非常满意。

骆永胜满意了,则身边陪同的侯秉忠、顾有志两人都跟着心情放松。

侯秉忠除了是一卫的指挥使,身上还兼着总练兵官职务。顾有志不仅仅是君卫队的负责人,还是全军总政,负责政工工作。

“兵练得不错啊。”

边走边看,骆永胜一路上频频点头,嘉许了两人。

面对这份嘉许,侯秉忠表现的很是谦虚:“王上过誉,此间之功很大一部分都是顾总政之功,没有他和他的君卫队充当军官队率,这群新兵哪里能短时间内练成这个样子。”

骆永胜便看向顾有志,点头道:“你表现的很好,孤听永捷说了,武宁保卫战的时候,君卫队发挥了凝聚全军的重要性,这才能在兴国军的猛烈攻击下,生生坚持了五天。”

顾有志抱拳道:“要说功,那也应该属于王上。”

面对这种马屁话,骆永胜诶了一声摆手:“是你的功就是你的功,不用这么谦让。”

在军营里转一圈,瞅着也快临近饭点,骆永胜索性就去了趟帅营,一马当先落位主座,侯、顾二人分落左右下手。

“咱们要抓紧时间把新军操练出来,孤有种预感,伪宋的朝廷大军就快要来了。”

身在军营不饮酒,亲兵给倒三人各自倒了一碗茶,骆永胜啜了一口说道:“以赵宋的实力,这第二次的大军数量绝对不会少于先前那一次,而且,可能会换上更有能的将帅。”

侯顾两人对视一眼,齐齐皱眉。

若是来的如此之快的话,那么时间可真有点不宽裕。

“孤不怕什么名将,独怕老实人啊。”骆永胜叹了口气:“因为老实人不会犯错,而一旦赵宋不犯错,那就意味着咱们时刻都在犯错。”

这话说的两人有些不解,开口询问为何,便听骆永胜笑着解释道。

“咱们以一隅之地,抗赵宋举国之力,这难道不是错误的选择、错误的行径。”

这个解释倒是让两人失笑点头。

是啊,又不是天下混乱、诸侯并起的王朝末期,现在赵宋跟辽国罢兵,相当于敌人只有骆永胜一方势力,可以沉住气调集全国之力来讨伐。

什么是狂妄,骆永胜的造反就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错误。

“当年水镜先生评诸葛亮,称孔明得遇其主,未逢其时。这话用在孤和你们身上倒也相得益彰,因为你们一个个都有旷世之才,未逢其时啊。”

侯顾两人忙站起,向着骆永胜抱拳躬身道:“王上所言差矣,大王为当世人皇,臣等有幸随驾效鞍马之劳,恰逢其时。”

“坐坐坐,不用这般,今日谈话勿需拘谨。”

骆永胜招呼两人落座,推诚置腹的说道:“如果这一次赵宋来的是个棘手的家伙,咱们可能就要离开南昌了。”

“离开南昌?”

见二人惊愕,骆永胜点头:“困守一城,死路一条,身可殒,但王业不能葬在这。”

顿了顿复又道:“咱们比起赵宋来,到底还是基础上比不过,所以一时的退步不丢人,你们要记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

看似我们退出了南昌,但南昌一直都在我们心里,从未失去过,所以总有一日,我们还会回到南昌来,到那一日,就是我们王业功成之时。”

直到此刻,骆永胜都没等来朝廷出兵的消息,但恰恰因为此心里反而知道这第二次的对手,不简单了。

这是积蓄实力,要行正道一举碾压死他呀。

若是还像之前那样,调集各路兵马前仆后继的来讨伐,看似来势汹汹大几十万,实际上同一时间有交手的不过也就是几万人而已。

打了一波来一波,权当刷经验。

但现在朝廷不动了,等什么呢?

显然是在等粮草辎重、军械装备。

等这些东西到齐了,那就是骆永胜和他的大楚政权走向灭亡之时。

“伪宋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积蓄实力,五个月的时间来征讨咱们,则伪宋必败。但伪宋若用五个月时间积蓄实力,则不用一个月就可以消灭咱们。”

骆永胜举了个例子:“他们可以造出一百台甚至五百台的投石车,然后造出无数的云梯车,南昌再是坚城,怕也是扛不住三天,孤去过东京,见过伪宋的床弩、投石机、连环弩,这些远程的进攻武器太多、太强了。

在东京,伪宋有上千万石的存粮,上千万石啊,可以供百万大军吃多少年?

这是什么,这是我大楚与伪宋之间国力的差距,这不是一个将帅、一个人有本事逆转的,韩信在孤的阵营只能做执戟郎,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孤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啊。但是在伪宋那,韩信还是那个兵仙。

所以说,咱们得随时做好撤离辗转的准备。”

说到这,骆永胜展颜一笑,目视二人,诚恳道:“汝二人跟孤数年,也算是同生共死过,今日孤以利害说与汝二人听,去留早做念想,若是想离开,孤备下骏马黄金,汝等可去东南沿海,隐姓埋名安享晚年。”

两人相互看看,却也是笑了。

不用说话,却都知彼此心意。

跟着骆永胜走到今天,生死什么的还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从无到有,从起自寒微到将来有朝一日推翻赵宋的过程!

这远比结果更令人心醉向往。

“既然你们不愿意走,那孤就不多说那些煽情的废话了。”骆永胜转了话头,自信满满道:“咱们虽差着赵宋一点实力,但有一点是赵宋没有的。”

“王上说的,是民族大义、国家大义吧。”

“没错。”骆永胜目露精光,成竹在胸:“赵宋曾经有过,但他们一纸澶渊之盟放弃了这虚无缥缈的两样,咱们得捡起来,这两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比传国玉玺、山河社稷重太多倍了。”

“没错。”顾有志也点头,附和了骆永胜的话:“恰是因为咱们有这两样,所以咱们现在练出来的新兵,进步才能如此之快。”

民族大义、国家大义。

古人到底有没有或者说是否具备这两种。

咱们先说前者也就是民族大义。

所谓没有调研权就没有发言权,骆永胜在宋朝也算是待了六年,算是有一丁点的发言权,现在可以拍着胸脯的说,有!

而且远远要比后世的民族主义色彩更浓、更直白。

这是经过长达三千年历史客观事实发展践证过的。

不能因为古代没有民族主义这个词,就说古人不通晓民族大义,要取证和调研。

民族形成于哪一年,炎黄吗?

不是,也不是夏商。

因为这几个时期离着太远,无法考据也没有文献来佐证,所以或许有咱们也不提,省的有杜撰成分。

是从周朝开始。

这一时期,我们有了民族和国家的称呼。

民族叫华夏、国家叫中国。

为了区别民族之分,周朝将四方民族取了名字,分别是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用来区别开跟华夏民族不同的地方百姓。

这些民族的人都长三只眼睛、两个鼻子、四个耳朵吗?

当然不可能,他们跟华夏民族的不同在于民风民俗、礼仪服饰的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很难相容生活,有矛盾、冲突、斗争、流血和死亡。

故而有了战争,有战争就得打,打仗就得有名义,所以周朝把他们命名为蛮夷。

而打之前,周朝的君王诸侯也会这么跟手下的兵说。

咱们这次是去征讨蛮夷,为什么要打他们呢,因为咱们不打他们他们将来就得来打咱们。

到时候砍咱们的脑袋、睡咱们的媳妇、打咱们的孩子,这些异族坏的狠呐。

那士兵们当然不愿意这一天的发生,于是打起仗时就可以奋勇当先。

这不就是最初的在‘民族大义’这一旗帜下进行的最原始战争。

而蛮夷这些名字是咱们给这些不同习俗民族的人取得,人家本身不叫这个名字。

举个冷门的知识,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签条约之前的第一个要求不是要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地,第一个要求是要求清政府官方改变对他们的称谓,修改书本中对他们的称谓。

他们是英国人、是法国人,不是西洋夷。

更不是什么红毛夷、黄毛夷。

《左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句话的字表意思大家都了然于胸,难道感受不到这句话中所蕴含的那满满的民族主义色彩吗?

古人的民族之别和民族主义色彩在朱元璋北伐的那一刻已经达到了巅峰,《谕中原檄》这篇北伐的檄文更是将民族大义作为号召全国一起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国’的旗帜,得到了河南河北,中国大地各处百姓的热烈响应。

所以何来古人无民族大义这种认知?

只是因为宋亡于蒙古、明亡于清吗?

因为在这两次改朝换代中,汉族或者说华夏民族出现了太多的汉奸,出现了张弘范、吴三桂之流的人,就认为古人皆为无民族骨气之流?

这种认知有些偏见和狭隘了,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有汉奸、现代一样有精日、精美的败类。

人数上百、形形色色。

何况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

也不单单是我们国家呀,全世界哪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英雄,也都有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败类,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用去争论。

因为这就是人性中带有的劣根性。

有的人伟大因其可以控制住自身的劣根性及不足,有的人卑鄙在于其无限放大纵容自己的劣根性。

所以贪财利己,出卖国家民族。

不能把人类普遍拥有的劣根性及其丑陋行为,只说成中国历史独有的丑陋,继而论证成为中国人的劣根性。

更绝不能把民族之间不同的优劣行为单独拿出来进行比较,只突出华夏民族的不足之处,继而论证成中国人是劣等民族。

能干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的人,良心坏透了,他已经都不拿自己当人了,全是金钱利益和资本的走狗,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大家想必都听说过甚至是见到、亲身接触过吧。

我们不能因为古代有汉奸,就说古人没有民族、家国情怀,这是不对的。

中国的民族大义是在古代时期最炽热,而恰恰是在现代时期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在逐渐淡化。

很多人把这一点搞反了。

说完民族大义,咱们再说说国家情怀。

国家情怀是什么时候达到巅峰的?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侵华期间,他们是不管你哪个民族,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都是中国人。

他们杀中国人之前哪里会请DNA医生来检测民族成分。

一个团体面对来自外部伤害时,如果这个外部伤害仅仅针对该团体中的某一个个体,则其他人会四散奔逃,例如二战前德国接连伤害不同群体之人,有了那句著名的‘当他们来伤害我的时候,已没人会站出来替我说话。’

而当这个外部的伤害针对的是团体中所有人的时候,则所有人都会自觉抱在一起,抵抗外部的伤害。

我们都是中国人,先团结起来打走日本人。

你看,国家情怀升华了。

古人的家国情怀之所以差,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国,而是因为来自外部的压迫伤害不够。

契丹人的马蹄可以踏在河北平原上,能够伤害到两广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飞机、航母,交通水平放在那。

同样的道理,两广的古人既然从来没有受到过北方辽人的迫害,他们凭什么要替北方人卖命打仗?

可是要知道抗日时期,川军是立有重大、不可磨灭之功勋的!

这是宣传。

川藏的百姓还没有受到外部的迫害,但却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了日军的暴行,感受到了这来自外部的迫害,所以他们也和天下的中国人一起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

如果有一天,四只眼睛、六个耳朵的外星人侵略地球,以地球人为食,全地球就会团结在一起,从此连国家之分都没有了。

家国情怀再度升华成为人类情怀、地球情怀。

综上所述,古人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他不是没有,也不是比现代人差哪点,只是没人向他们真正的成系统的教过。

古人所能接受到的教育广度、深度是远远不及现代的。

是外部的教育条件没有达到,而不是个人的精神品德没有达到,这是两个概念、两个性质。

我们抱起一个宋代的婴儿走时空门来到现代,寄养到一个正常家庭,使其接受现代的教育和培养,他跟现代人有什么区别?

这个婴儿大了他就是现代人啊。

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

没事也看小说,也说两句‘古人没有民族、家国情怀’。却不知道,他自己其实是宋朝人。

骆永胜编练这支新军之前,改革军队的编制问题,想过要用所谓连排班,但是怕古人理解不了没有用。

后来醒悟,不对啊。

一个班多少人,你跟士兵们说他们不就知道了吗。

你不说,他们当然不知道。

你不说,却又批评古代人愚昧无知,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讨逆军的老兵有四五千人,这是骆永胜的命根子,这群兵哪一个拎出来他都不比现代人要差哪点,他们一个个都是民族战士,一个个的理念都是光复燕云十六州。

为什么,因为骆永胜教他们,骆永胜给他们说了什么叫民族、什么叫国家,他们会往心里去听、去想、去记。

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具有凝聚力。

不是古代培养不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是没人去培养。

谁来培养?

皇帝培养那不成造自己反了。

骆永胜培养那他还当什么楚王啊。

可是不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代表骆永胜培养不出一支忠君爱国的民族义军。

这是两码事,不是一码事。

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挟私偏见。

很多事面前,骆永胜的态度没有变过,那就是做一个实干家、一个行动家。

先去做,做了未必能成,但不做,一定不成。

一直以来骆永胜的目标就是自私的,想做皇帝嘛。

想做就去努力,而他努力的方向就是有一支强军。

培养这支强军首要有凝聚力。

君卫队、破阵骑的凝聚力是骆永胜本身,是骆永胜这个人的人格魅力。

新军靠什么来凝聚。

民族大义!

咱们都是华夏民族,咱们去打契丹人好不好。

如果咱们不打契丹人,那么当北方的同胞族裔被契丹人杀光之后,契丹人的屠刀就会到咱们脑袋上了。

没人想那一天到来吧。

那好,咱们团结起来跟他们干!不能坐以待毙。

结果呢,现在代表咱们的赵恒皇帝已经拉胯了,不顶用了,咱们推翻他,带领全国人一起共击契丹。

这不就是实干能解决的事嘛。

前世今生骆永胜最喜欢的事除了骗人,就是看书。

看书的目的就是增加知识,方便骗更多的人。

哎,就是玩。

胸无点墨三言两语让人拆穿骗局,那还能骗的了谁。

幸运的是,古代的信息不发达,没法在短时间通过大量碎片化载体吸收大量信息,导致了其本身的眼界、视野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起后现代人来说要客观上差一大截。

这就是骆永胜的优势。

你要是把他扔三千年后,那他就一原始人,不被未来人骗的卖身那都算骆永胜是个人精了。

这其中的部分精华被骆永胜提炼了出来交给顾有志,只有一个要求。

“把新军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