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次元小说 > 漫穿者论坛 > 第三十章 农奴的生活全文阅读

第三十章 农奴的生活

至于这次将整个城堡的截图发了十几张上去。也没多少有价值的回帖。

因为围绕在城堡主堡之外,不过是围绕着一圈木墙而已。别说一般人印象中那种宽大的上面可以跑马车的高大的石头城墙了。甚至于,这圈木墙上都没法站人,火力的投射要依靠城堡主堡上的人。以及被木墙围拢保护的那些屋子的屋顶上也是专门设计过,有一些小小的平台,可以临时站人投射火力。

至于为啥不将整个屋子顶部做成火力平台?因为那样有可能会在下雨的时候来不及排水,导致水漏进屋里。过去可没有现代这么多便利的防水措施。张伯伦的主堡顶上做成平顶的作战平台已经用掉大部分防水材料了。

而在那圈木墙之外,规划的是农奴以及自由民的屋子。在那些屋子之外,则又有一圈木墙围拢保护。木墙建在堆积起来的土堆上,土堆外面则是挖掘出的壕沟。按照之前的经验,在壕沟里还插着很多向着外面的削尖的木桩,以及很多荆棘。最外面的这圈木墙,同样只是用粗大的原木垒起来的木墙而已。上面也无法站人。因此干脆同样在上面弄了很多尖利的东西防止敌人轻易翻墙。为了解决弓箭手站在那向墙外的敌人射箭的问题。干脆在墙边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了一些木头垒起来的高台建筑。弓箭手可以攀登上去,站在那个平台上向着外面射箭。张伯伦算好了距离,这些木头平台之间的距离让它们彼此可以相互掩护。木头平台的高度则恰好比原木城墙略低,弓箭手站在上面可以将城墙当做胸墙用。

“总感觉,这不像是印象中的欧洲城堡,更像是土匪寨子。”BY矢量

嗯嗯嗯,基本上这个就是给这个城堡下定义了。多数人认同这样的观点。

“其实没差的啊。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石制城堡流行要到11世纪末了。此前往往就是挖壕沟然后堆个大土堆然后往上面建个木质塔楼然后用木墙围起来就是了。这种人造高地至今残留,一般直径在30米到90米之间。英格兰现存的最大的底部直径109米,高24米。你们是看那种美化版的影视剧或者游戏玩多了。”BY原始人欢乐。

张伯伦马上加了那个人的关注。他觉得此人值得互粉一波。从之前对日军的印度--英帕尔作战的了解就可以看出来,此人精通军事历史。或许会在之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个堡垒有两处大门。门楼也是木制的。但是因为这里是攻防战中的焦点,所以建造的格外厚实,不是单纯的用原木竖起来了事,而是经过了仔细的设计。是正儿八经的敦实建筑,而非只是一面墙上开了门而已。门楼上是有平台,可以站人作战的。

看到了这两个门楼,众人才纷纷说,这才有些城堡的感觉了。起码人可以站在门楼上向外面投石、射箭。任何冲到了门楼前面,想要撞开大门的人,都会受到从城门楼上多层火力袭击。从一开始的弓弩,再到标枪、投石。最后一道攻击是将煮沸的热水直接从城门楼上倾泻而下。如果有必要的话,倒下去的将会是滚烫的,可以点燃的油脂。

大门虽然只是用了木板做成的门板,但是却十分厚实,不要说常人休想用巨斧劈开它,根据张伯伦估算,就算是哥布林英雄一时半会也休想用手中的兵器劈开它。为了防止攻城锤的进攻,门板的表面覆盖有具有弹性的厚厚的树皮。而背面则有结实的木棍进行加固。

门楼的前方同样有壕沟进行保护。为此,平时要放下吊桥人们才能出行。遇上打仗的时候,就将吊桥拉起来,敌人想要冲进来首先就要面对壕沟的阻碍。而拉起来的吊桥也会贴在大门板上,等于给大门加固了一层。

既然整个城堡的大体雏形已经修建好了,大家能够得到保护。农奴们也就开始了新的工作。张伯伦也辞去了之前雇来的那些工人。既然安全有了保障,现在已经不赶进度了。

建筑工开始在木墙的保护范围内搭建自己的房屋,而不再搭建木城堡、木岗楼、木墙、木城门。总是住在帐篷里可是不健康的。当然了,农奴的房屋和领主的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先是用木料搭建出来总框架。然后屋顶不过是在树枝搭成的架子上铺盖上去的茅草而已。墙体是用树枝一类的东西编成篱笆,然后再往上面涂上泥,泥里面掺杂了一些干草之类的纤维来进行增强。原理和钢筋混凝土相似。等待泥巴干燥之后就成了土墙。屋檐倾斜度很大,还十分的的低垂,甚至于人可以直接跳上去,因为房檐最低的地方离地也就一米多高。这是为了防止风雨打湿泥墙,将其泡毁。因此窗户也开的低,采光十分的差。窗户还是木头做的,要是天气寒冷,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关上之后房间里就黑洞洞的。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欧洲就有了玻璃窗,但是显然那不像是农奴能够用得上的。

这种茅屋建造具体的操作,看视频《原始技术》里的澳洲小哥那么做就差不多了。可以说是非常简陋。就这样的屋子,还要人和牲畜一起居住。因为,牲畜是农奴们十分十分宝贵的财产,当然要住在一起——古代欧洲农业十分落后,但是畜牧业尚可,就连农奴也能拥有自己的一两头牲口。不过因为之前迁移的缘故,眼下张伯伦手下的这些农奴早都变卖了自己的牲口。

至于农奴们家里的摆设,往往是用木头做的和陶做的。基本上很少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在工业革命之前是昂贵的。因此他们的叉子,勺子,都是木头的。他们没有过多的家具摆设,根本就没有大衣柜一类的必要——因为他们那些用的布料很少,仅供遮体的衣裳也就那么一两件而已。

农奴的困苦之处,就不用一一赘言了。很多地方是让现代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上,因为古代能够识文断字的往往是有产阶级。因此留下的文献记载很多都是记载的有一定钱财的人的生活,是古代生活中富丽堂皇的一面。对于那些真正的劳苦大众如何生活,记载是比较少的。

不过,对于欧洲中世纪的苦难,国内网络上倒也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说,那种“不洗澡”的认识是错误的。那是在鼠疫过后,一些人认为洗澡会让毛孔大开,让有害的东西进去。所以他们才不洗澡的。而中世纪初期也好中期也好。甚至在鼠疫过后。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种“卫生观念”,因此随便洗。

很多人晓得日本过去的混浴。其实欧洲中世纪也是男女混浴。而且混浴混着混着有些浴场就变成了“大保健”场所。不过欧洲古代混浴也是穿衣服的。真“浴衣”。

除此以外,遍地粪便也是欧洲经济发展之后,人口开始密集集中才有的问题。中世纪时期因为人口密度小,恰恰让大自然将很多污秽给自洁掉了。

中世纪的生活是一门历史学问。足够一个人往里面钻研进去几十年,出上几本书的。单凭网上某些语言煽动性极强的帖子很难得出真正的中世纪面貌的。

那些农奴的小房子虽然简陋,好处也很明显。就是建造迅速。他们很快的就造好了足够容纳张伯伦领民的屋子。既然建造完毕,伐木工和建筑工们,开始转职农民,开垦土地。

之前的伐木工作清理出来了很多空地。他们就将那里开垦为田地。那些留下的小树桩就统统拔去。这个时候,张伯伦购买的那些强壮的挽马,公牛再度发挥出作用。将那些树桩从地里拔出来,光是靠人工来干这个活可是太辛苦。张伯伦很慷慨的将这些大牲口借给那些农奴使用,而没有收取他们一分钱的费用。因此得到了一片赞扬之声。张伯伦知道,如今他在领地里的声望已经刷的更高了。但是现在不断地有商人前来购买豆腐干,他们将会看到这一切。当他们将张伯伦对待领民慷慨仁慈的名声传播出去之后,张伯伦将会收获更多。

另外还有一些大树桩,想要对付的话很费功夫。现在没那个时间,就干脆留下。围绕着它耕种。虽然这样不免会损失一些耕地面积。但是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人力去处理它们。那种大树桩不是简单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