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名门媳 > 第202章 太子的异样(2)全文阅读

第202章 太子的异样(2)

太子果然就皱起眉眼,作沉思之状。

永宁就急了起来,一跺脚道:"一派胡言,不过就是走了几个工匠罢了,又哪里会扯上大辽奸细,如今边关紧急,只要是大周人,哪个不愿意早些赶走辽人?太子哥哥,你莫要听她危言耸听。"

太子身边的一名文士模样的人却道:"殿下,杨玖姑娘的话,也并非无道理,虽说只是两万件棉服,关系却重大,还是一切小心为妙,臣以为,您应该着人调查,看究竟为何全城铁匠一夜之间全都走光,此时很重要啊。"

太子听了点头道:"文先生说得有理,那此事就着你帮本宫去查查吧。"

文先生躬身行了一礼后,正要退下,阿九又道:"先生还是莫要去那些铁匠铺子里查的好,这些人即是一夜之间全都走光,民女相信,拖家带口的,到现在,也不过是几个时辰的事,定然走得还并不太远,不若让林将军领一队人马,现在就追出城北,向武汉方向追,最多几十里路,就能追到,而且,此事需速速去才是,不然,那些人也许已遭不测,也未为可知。"

太子听得大震,目光凌厉地看阿九道:"杨姑娘,你是说..."

"民女只是猜测,若那人只是一心想害民女,上百号人全部转移,就要付出大量银子,才能让人心甘情愿背井离乡,而若只是为了害民女,幕后之人又岂肯舍得花费那许多,定然是,骗人出城之后,再找个避静之所面,杀了又了事。"以永宁阴毒的性子,这种事情不见得就做不出来,阿九私心里也不想那些铁匠受自己连累。

太子眸光骤然一缩,脸色严峻了起来,对文先生点了点头道:"就照杨姑娘说的去办。"

永宁脸色苍白如纸,嘴张了张,似乎想要阻止文先时,阿九道:"公主还有何看法?是否觉得阿九分析得太过危言耸听了呢?"

永宁眼睛一亮道:"是啊,不过是些工匠外出打工罢了,哪里有你说的这般严重,林将军即日就要押送粮草上前线,你还让他去追什么工匠,真是大材小用。"

阿九笑了笑道:"太子殿下若也觉得如此,大可以不必去追的,只是,再过几个时辰,只怕城郊就会出现一桩血腥公案,此事若闹到朝庭上去...殿下可是亲守长沙城啊,在您的眼皮子底下,有人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吧,是根本就没把殿下放在眼里啊。"

太子的目光明明灭灭,好半晌才道:"永宁,思捷可曾好些了?"

永宁怔了怔,眼神闪烁道:"不肯吃药,又怎生好得起来,算了,我回府了,总得劝他喝下些药才是,为个没良心的白眼狼作践自己,真是不值当。"

说着,就怨毒地看了阿九一眼,抬脚就走。

"思捷都还病着,你一大早就到本宫这里来作什么?脸上的伤还没好,永宁,这可不像是你一贯的风格啊,可是心里发慌,怕出什么事?是不是在哥哥我这里才安心一些啊。"太子不咸不淡地在她身后说了一句。

永宁身子一震,脸色就更加难看了,声音也有些不自在:"太子哥哥说什么嘛,臣妹是心里烦闷,就到哥哥这里来走走,太子哥哥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既然心里烦闷,就早些回去歇着吧,来人,送公主殿下回林府,这几日长沙府不太平,记着好生守护公主,不得有误。"太子挥了挥手道。

公主自己就有护卫,太子又派了自己的几个护卫过去,这不是摆明了不相信公主,将她监视看管起来了吗?皇家之人,果然疑心病极重啊。

永宁身子僵了僵,回头又瞪了阿九一眼,黑着脸离开了。

"杨姑娘,本宫算不算是如了你的愿呢?"太子等永宁离开后,走近阿九一步,扬了眉,似笑非笑地对阿九道。

阿九愕然地道:"殿下您还并未答应让将作营的工匠为民女办事啊,怎么能说是如了民女的愿呢。"阿九面上淡定,暗里却是阵心虚,果然是从宫斗中生长起来的,自己那点子挑拨离间的小心思一下子就让太子看穿了,只是没料到,他倒还真的就依了自己的意思,把永宁给看管起来了。

"工匠自然是要给你的,你知道,本宫说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方才的。"太子笑着又将头附下了些,声音里事着调侃的意味。

"民女并未求太子其他啊。"装宝阿九也会的。

"哦,是吗?杨姑娘,怪不得明鸾说你是个没良心的,果然啊。"太子就直起身来,负手摇头道。

阿九就垂着头翻白眼,就算你没戳穿我的小心思又如何,我的分析又不是不对,不然,你也不会真的让那文先生劳师动众地率人追出城去呀。

"殿下若是说您刚才听从了民女的建议一事,民女只能说殿下是位胸怀博大,善于听取意见之贤君。"

阿九对太子稍嫌亲昵的动作有些反感,缩了缩脖子,恶心地拍了句马屁。

"胸怀博大么?"太子又垂下眸来似笑非笑地看着阿九:"本宫其实也很小器的,杨姑娘那番话不无道理,或许,长沙城里真有奸细也不一定,只是本宫初来乍到,对长沙也不熟悉,有些事情就难免看得透彻,不若杨姑娘将作坊开起之后,多抽些时间来帮本宫分析分析如何?"

听太子的意思竟然是想与自己走得更近一些,阿九听得眉头一皱,太子此举意欲何为?阿九可不会自恋地认为这位高深莫测的太子殿下也会看上自己,她还没到国色天香,人见人爱的地步呢?

是为了林家,还是为了许明鸾?阿九百思不得其解,摇了摇头道:"民女一介村姑,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殿下周遭又全是能人异士,民女可有自知之明,女儿家,还是缝缝衣服绣绣花的好。"

太子听得眉头一挑道:"我可听明鸾说,你根本就不会绣花,连个荷包还是别人绣了送给他的呢。"

太子一句话就戳穿了阿九。

阿九听得一怔,当年三姑娘让自己代送的那个荷包难道许明鸾还留着不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