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庶女重生 > 第437章 要抓住机会(2)全文阅读

第437章 要抓住机会(2)

许皇后觉得女儿说的很在理,她暗暗下定决心,为将来搏一把。如果儿子争气,那她也不用在意那老头子又进了哪个姨娘的院子了。

想到将来可以扬眉吐气,她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回到丞相府,她便让吴嬷嬷去通知,大少爷回来即刻来见她。

虽然叶明松担的是虚职,可这虚职他也是做的认认真真,直到晚上才回来。

他走到何怡霜的屋子,秋菊立刻打起厚厚的帘子,他信步走进,问道:"母亲,您找我?"

"嗯,坐吧!"何怡霜看向吴嬷嬷。

吴嬷嬷立刻让春棠给端了茶,然后把人都带了出去。

看样子,这是说要事了。叶明松不由的坐直了身子。

"明松,对你的将来,你有想法吗?"何怡霜直白地问。

叶明松面色黯了下来,敛下眸说:"母亲,一切不都是由父亲做主,我有想法,有用么?"

一听儿子这样说,何怡霜立刻坐直了身子,有点急切地向前倾,说道:"现在有一个机会!"

叶明松抬眼看向母亲,目光内带了不解的神色,似乎奇怪她今天怎么这个样子?

可是何怡霜根本顾不得自己是不是失了态,压低声音说:"今天皇后娘娘跟我说,可以让你去边关历练,你的意思如何?"

"皇后"、"边关"这两个词足以证明此事不是小事,不过叶明松到底是男人,听到之后,虽然大吃一惊,但并没有失态,马上就开始想这事儿是什么情况。

他凝眉沉声道:"母亲,您把详细情况跟儿子说说!"

何怡霜忙把今天进宫的情况说了一遍,叶明松说道:"这的确是个好机会,可是拓王刚刚去了边关,我再去,会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怎么注意?"何怡霜问。

叶明松说道:"您想啊,元娘是奕王妃,那咱们肯定站在奕王这边。拓王一向跟离王交好,现在拓王去了军中,我在跟着去,是不是太明显了?"

一直处在震惊之中的何怡霜,还没有想到这些,此时听儿子说了。她不由重重的一震,说道:"原来皇后打的是这个算盘!"

"否则的话,她为什么平白的让我去历练,还没有危险?"叶明松被油灯照的,脸色晦暗不明。

"现在就要看,是否把握这个机会,以后站队了!"何怡霜幽幽地说。

叶明松看向她说:"父亲不想站队,可这是迟早的事,怎么可能哪边都不站的?我们支持离王也不可能,根本不用站队,别人也会以为我们是元娘这边的!"

"那你的意思是说..."何怡霜又忧心地说:"可是你父亲也不会答应啊!"

"这件事如果通过父亲,肯定办不成,既然皇后娘娘找的是您,而不是皇上找的父亲,很明显了。我看这件事还是找皇后娘娘直接商量!如果一切成了定局,想必父亲也没办法阻止。"

"可这件事肯定要由皇上来决定,皇上能不问你父亲,到时候还是不行!"何怡霜说道。

"想必皇后找您说的意思,也是想办法不通过父亲,这事儿您就说我答应了,看皇后如何筹划!"叶明松说道。

"可是..."何怡霜犹豫,显然还是在顾忌叶傅林那边。

叶明松劝道:"母亲,这可是送上门的机会,咱们不要的话就错过了。再说您要是不要,皇后能对妹妹好吗?到时候靖国公府的小姐一个个的往奕王府抬,她受得了?"

何怡霜听后身子一震,也不再考虑,点头,决定道:"好,就这样!"

许皇后一点都不意外何怡霜会答应,这件事答应是好事,不答应的话,想让叶明珠在奕王府里那么顺心,就不太可能了。

为此许皇后还特意将许怀柔进奕王府的事押后了,免得何怡霜心里会不舒服。

封玄奕最近查苏芳仪的事,也没顾上报复许怀嫣。反正以后许怀柔进了门,许怀嫣也好不了。

许皇后收到回话后不久,某天湛武帝收到东嘉关来报,一股不小的势力骚扰了边关,看起来像是试探。

东嘉关一向比较安稳,很少有事情发生,所以这件事让湛武帝十分的震怒,怎么这小小的东齐国也想来找麻烦了?

于是在朝上,湛武帝让大臣们谏言。

有人说应该先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人说查什么?直接带兵杀过去,看这东齐国还敢不敢使小动作?

总之你一言我一语的,情绪都很激愤。

兵部尚书站出来说:"禀皇上,以臣看来,还是应该先派一个人查清楚事情的始没,万一是误会,平白的引起一场战争,苦的还是百姓!"

湛武帝看向叶傅林问:"丞相,你怎么看?"

叶傅林站出来说:"臣以为胡尚书说的不错,这样最为稳妥!"

湛武帝又问:"那...派谁去比较合适?"

韦尚书站出来说:"禀皇上,臣认为有一个人非常合适,此人能文能武,可一直没能担任要职,十分的可惜!"

"哦?是谁?"湛武帝问。还有这样的人才被他忽略了?

韦尚书立刻说道:"此人就是叶丞相之子叶明松,此人能力了得,这次的事,由他去再合适不过了!"

湛武帝一听,眸底沉沉隐晦不明,只是他坐在高位上,下面的人都看不真切罢了。

湛武帝还未说话,叶傅林立刻说道:"皇上,臣以为不妥,犬子尚且稚嫩,未经历练,根本就担不起这样的大事!"

韦尚书说道:"叶公子已过而立之年,再用'稚嫩';二字形容可不妥当,更何况臣观察了他一阵,发现他思路清晰,行事沉稳,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

"请皇上三思,臣以为家子担不起这样的责任,臣认为不如让钟将军家的长子钟楚扬去更为合适!"叶傅林把心里所想之人说了出来。

韦尚书又跟着说:"丞相不用自谦,我们应当给年轻人机会去历练,钟公子是不错,可钟将军已经镇守了北华关,再让钟公子奔赴东嘉关,不太合适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