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巨型反光史诗 > 第53章 015、伏兵全文阅读

第53章 015、伏兵

#

2017年3月10日

北加里曼丹省,塔拉坎

0000时

#

当肖小姐用枪指着胡里奥,押着他行走在黑暗之中的时候,超级秃头人回想起许多年之前,他被李小道士缠得不行,带他去参观赶尸的那个午夜。那时候他们在永修县城外,陪着殡葬物流业者走了一路,听他们和尸体聊京里变幻的风云,听走在队伍前面那位死去的小公务员不停地为自己身上散发出的臭气道歉。

殡葬业和物流业看起来都很有潜力,但是结合在一起就显得很糟糕。赶尸匠们当时还没有发展出库存管理理念,所以大部分客户(或者说货物)往往在仓库里被放了太久,在发货的时候早已经变得像一张年度细菌精选专辑一样了,味道当然难闻得很,赶尸人的工作环境可想而知。除此以外,长期出差和连续夜班工作在任何时代都是毁灭爱情拆散家庭的元凶,有些赶尸匠出差三四个月回来一看,老婆都开始显怀了。

可怕的气味和工作的艰辛吓住了李小道士,在他最终变成老李之前,这孩子坚定了决不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的信念。

今天他们走的路线就很像那个晚上赶尸匠们的选择,绕开了新城的灯光,沿着帕慕先河的西岸在黑暗中行走。这条河的上游穿过了塔拉坎旧城的南边,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油罐的残迹,就在塔拉坎旧城舒适宁静的居民区边缘,老驳船码头的后边。

1945年5月1日,在澳新联军登陆塔拉坎,展开对婆罗洲北部的进攻时,参与进攻的澳大利亚第九师26旅就绕开了这一片泥泞的三角洲。这片区域几十年来几乎毫无变化,安然地在人类不断膨胀的城市边缘维持着原样。

超级秃头人跟着肖立荣和胡里奥正穿过最后一片水田,走向那片红树生长的湿地。在他们西边,城市的灯光隐约可见。昏黄的路灯光线就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样,显得有些冷清,失去了原本能温暖人心的力量。

超级秃头人好奇地看着那两人踩着水田里的积水,却连一点涟漪都没有泛起,就像两朵云彩一样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南走去。他自己一脚踩进田里,泥巴马上就滑溜溜地涌进拖鞋和脚底之间,他稍一用力,塑料夹脚拖鞋就断在了田里。

这天早上塔拉坎下了一场小雨,疏于料理的田地里水已经没到了膝盖上。超级秃头人轻手轻脚地不想发出太大的声音,但是田里的小动物们还是踩着水,啪嗒啪嗒地窜到田埂上去了。

好在,这点响动没有惊扰到肖立荣和她的俘虏。

在黑暗中,肖立荣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女神像一样,把手枪握在腰侧,押着胡里奥在漆黑的水面上运行。他们很快穿过了三角洲边的农田,走进红树林里,那些枝桠横生的混沌不断把更深沉的阴影投射于黑暗中的两人身上,却根本阻拦不了他们。

“上面那么一点地方,现在都建了两座清真寺了。”沉默了半晌的胡里奥突然开口,他指着右手边一座小丘的轮廓:“我以前就住在那上面。”

肖立荣忽然善解人意起来:“你想回去看看吗?”

胡里奥沉默着摇了摇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他以前住在那里,后来出了海,再也没有回到那片棚屋里去。

住在这些棚屋里的男人多半是这样的,有一天,他们忽然离开自己的那一小片屋顶,在外面发了财或是死了。几个月之后,总会有新的住客走进来,理所当然地把棚屋里的一切都据为己有。

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街坊们都知道,离开的人就不会再回来了。

超级秃头人远远地望向那座小丘,那里曾经有过一座荷兰人修建的炮台,正好能封锁任何驶入三角洲地区,沿帕莫先河逆流而上直抵塔拉坎镇的船只。1942年,在荷属东印度军队灾难性的溃败中,塔拉坎岛上的守军既没有破坏机场,又没舍得破坏油田,岛上的设施一直被保留到了战争的尾声。

那座荷兰炮台也一直保存到了1945年4月,最后在盟军登陆之前漫长的袭扰和火力准备之中被一颗1000磅航弹炸上了天。炮台下的米尔科小丘在同年5月的登陆战中又挨了几发舰炮,被爆炸生生地挖掉了一块,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超级秃头人决定不再往前走了,死者的领域就像一场持续不断的梅雨,或者永远好不了的过敏性鼻炎,对超级秃头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

再说他可不是什么能在水面上飘着走的玩意,红树林下的水又有些深,超级秃头人还不想把自己的花衬衫给弄脏了。他站在水田边的土路上,遥遥望着肖立荣和她的死魂灵走进更深沉的黑暗中去。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胡里奥今天所经历的一切就会变得很容易理解。像胡里奥这样的普通人所熟悉日常生活,其实是建立在像一块巧克力奶油夹心饼干似的的结构上的,

在这块饼干的最顶上,是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现实,是由账单、税款和应收账款堆积起来的一层巧克力色的壳子。其中当然也有一些快乐和温馨的点缀,但是其他部分,客观地说,只是一块硬得有些磕牙的饼干罢了——大部分活人都不曾尝到现实真正的滋味,仅仅是在那坚硬粗糙的表面上碰得头破血流而已。

在这块夹心饼干的中间,则是一大团又滑又腻的幻想。如果每个人早上睡醒前消散前的梦境能够留下点什么,最终都会落到那里去,融进世界上所有生活过的人的想象里。

肖立荣刚刚走下了世界坚硬的表层,巧克力色的现实世界正渐渐淡出,她正领着胡里奥走向饼干和奶油之间的空隙。

胡里奥剩下的部分需要在这里适应一下,免得被留在现世与死后世界之间,像小丘上那两个丢了脑袋的倒霉鬼一样永远找不到出路。

超级秃头人朝小丘上无头的鬼魂招了招手,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这倒很正常,那两货穿着一身殖民地式的卡其色短袖制服,打着绑腿。他们的死因也不难猜到,因为,首先他们都丢了脑袋,其次,这两位倒霉鬼一人分得了一条白麻绳,被绑着手拴在树上,大致可以推测出他们的死亡时间是1942年到1945年之间某个日本人心情不好的时候。

超级秃头人猜想他们俩是被自己的执念束缚在横死之地的,现在这两个鬼魂自己都可能忘记了自己徘徊不去的原因。

而且他们俩表现得……总体上来说基本无害,一直都老老实实地待在这片棚户区边缘没人在意的地方,看样子他俩连声像样的嚎叫都没有发出来过,大约是彻底被当地的有关部门遗忘了。

就在超级秃头人琢磨婆罗洲松散的亡灵管理制度时,肖立荣已经押着胡里奥穿过了整片红树林,面朝着平静的海面。在更南边一些的地方,隐约还能看到远处几座海上平台影影绰绰的轮廓。

胡里奥终于清醒了一些,他摸了摸胸口的弹孔,衣服上的破洞和破洞里翻卷而出的皮肉摩擦着,让他感觉痒痒的。

肖立荣没有再拿枪指着他,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信息,这件道具也不再有必要了。她站在一条柳叶般的小舟边等待着胡里奥,那条船的船首上只挂了一盏暗淡的提灯,几乎什么都没有照亮。

“这种船可出不了海。”胡里奥笑了笑。

“这不是出海。”肖立荣只是淡淡地说:“我们不用出海。”

胡里奥摸了摸背后和胸口对应的位置,背后好像没有弹孔。他苦笑着回想了一下之前的逃亡,忽然觉得他那两个堂侄死得毫无意义:“杀我的人就在巷子的另一头……那么远。”

肖立荣只能宽慰他说:“至少你没感觉到什么痛苦……”她停顿了一下,好像是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变得有些像超级秃头人,终于还是按照岗前培训的内容硬着头皮说下去:“……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你没感觉到什么痛苦。”

胡里奥想想也是,他只是稍微有些不甘心:“就这么完了?”

这是一个许多人在最后时刻都会问到的问题。

“对,就这样。往好的方面想……”肖立荣撇了撇嘴角,,当一只鬼经过了一系列考核和选拔,获得接引使者职称之后,她日常工作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会变成回答这类其实没什么意义的问题:“按你的体重和生活习惯来看,这可能还是一种相对不错的结局。”

这倒也不完全算是糊弄。

肖立荣接着安慰他说:“你就把这当成一种终极退休好了。”

“就当成退休好了。”胡里奥点点头,一些滑腻的东西从他的额头上流下来,滴进海水里。

他在水面上走了两步,坐进那叶狭长的小舟里。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深夜的海平静得吓人,就像一块铺展开的深色的绸缎。

“希望我能帮到你。”胡里奥在船上朝肖立荣点了点头:“很抱歉我一直喊你矮子精。”

他没有注意到肖小姐表情在那一瞬间的抽搐,只是转过头去,从船底拿起一杆长篙,刺破水面,轻轻一撑,彻底的释怀了。

载着亡灵的小舟就这么静悄悄地向加里曼丹岛上驶去,船首摇曳的那一点灯光很快就被黑暗冲淡,再也没法从黑暗中分辨出来。

肖立荣站在水面上,手揣在裤兜里,感受着手枪工程塑料握把的触感。上一次渡人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这时候她居然有些感慨。

夜风吹拂着肖立荣衬衫上的领花,她开始感觉有些冷了。这时候胡里奥应该已经穿过了边界,她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现实与幻想两边的的影响都正在增强,她必须选边站了。

她抱着胳膊肘,想着心事,朝塔拉坎的老码头走去。在回归现实之前,肖小姐希望自己能站在一块陆地上,她现在可没有时间在塔拉坎耽搁太久,再说,她这件真丝衬衫要是泡了海水,可就全毁了。

肖立荣走了约莫十五分钟,终于在码头东面的一处阴影里上了岸。她看到水里隐约有几条孤魂野鬼在朝她伸手,不知道是想索取些什么。

肖小姐只当没看到它们,在水泥台阶上顿了顿脚,甩掉了些鞋底上的泥巴,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台阶,沉浸入现实之中。远处的灯光变得明亮鲜活起来,海浪洗刷着码头下的水泥墩,尘世的气息和噪音又回来了。

在离她不远处的码头栈桥上,新停靠了一艘客货混装的渡轮,这会儿已经快到凌晨两点了,码头上居然还有工人在往船上装货。这有些不寻常,在塔拉坎这地方,很少有工人会加班到下午五点以后。

肖小姐正想走上台阶,到塔拉坎城海关设立的围栏外仔细观察一下那艘渡船的情况,却听到脑后半空中有人在喊:“哎,那谁,帮忙接一下……”她刚转过头,就被一团满是汗味的织物兜头击中了,紧接着就是啪啦一声重物落水的声音,海水喷涌上来把她浇了个通透。

超级秃头人是从大约两公里外跳过来的,在落水之前他还试着去挽救那件夏威夷风格的花衬衫。可惜超级秃头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跳水训练,整个人像个姜饼人一样平拍着落进了码头边的海水里,直插进海底,掀起了颇为壮丽的水花。

肖立荣撕扯了两下,把罩在自己头上的花衬衫揪下来,丢到一边。超级秃头人闹出的动静似乎吸引到了码头那边的注意力,一些戴着红色安全帽打着领带,正指挥装卸工人的家伙已经转过头,朝肖立荣这边张望了。

她顾不得把超级秃头人捞起来兴师问罪,慌慌张张地躲到一个系缆绳的金属墩子后面。她的鞋里也积了一汪水,在逃跑的途中都能听到水渗进鞋底时发出的唧唧嘎嘎声音。

肖小姐拢了拢湿答答的外套,她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气得在发抖还是冷的,那个死光头惹了事人都找不到了,火都不知道该冲谁发。

超级秃头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在水底折腾了一阵,带着一串气泡浮出了水面,轻轻一踩水就跳上了码头,落在肖小姐身后,就像下了一场小雨一样。

“我衣服呢?”超级秃头人问道。

肖小姐被吓了一跳,“呀”的轻轻叫了一声。回过头,一看是超级秃头人,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委屈:“我……”也不知道是“我靠”还是“我不是故意的”。

超级秃头人转头望了一眼,找见了自己的衬衫,屁颠颠地跑过去捡起来拧了拧,皱巴巴的穿在身上。

“你……”肖立荣刚开口,要宣泄掉一些马上就要爆缸的怨气,却被超级秃头人堵了回去。

“不用担心,我是不会感冒的。”超级秃头人的表情很认真:“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关心。”

我关心你去死啊!肖立荣恨得在心里大叫了一声,总算忍住了,没有一脚踢到超级秃头人小腿上,把自己的脚趾弄骨折。

她转过头,继续窥视着那艘渡轮。渡轮的一层停着一些造型高大的车辆,车上蒙着帆布,不过从帆布下露出的部分,看得出那些车辆有点像某种4*4的战术车辆——为了在地雷和土制炸弹爆炸时保护车内人员,底盘离地距离很高,为了容纳庞大的引擎和引擎周围的防护,引擎盖下的部分显得又高又臃肿。

引擎盖以上的部分虽然被帆布蒙着,但是从轮廓上也看得出驾驶舱的风挡有着很大的倾角,面积也很小。

显然驾驶这种车辆的人不会在意城市里停车时的视野,凡是容易被引擎盖挡住的小东西,他们都可以大大咧咧地碾过去。

肖立荣将注意力转移到渡轮本身上,船身侧面没有印刷船名,只写着一行花体的广告语:“Sangat-Cepat-Penumpang-Layanan”。肖小姐迟疑了片刻,意识到这是马来语写的“非常快的乘客服务”,完全狗屁不通,大概是临时从网上搜来的。

码头上的工人正在用叉车将一些塑料包装箱运上船,似乎是想在安全载重范围内,尽量地塞满一层停放的车辆之间的空隙。肖立荣扶着系缆桩把脑袋往前凑了凑,想看得更清楚一些,但码头上的其他设备都没有明显的标志。

“你在看什么?”超级秃头人忽然凑过来。

肖小姐还以为他是凑在她耳边问的问题,转过头一看,却发现超级秃头人在她身边站得笔直,如果有一支手电筒照过来,他头顶的反光能把他们俩一起给暴露了。

肖立荣拽了拽超级秃头人衬衫的下摆,示意他稍微入乡随俗一些,学习一下人类在偷偷摸摸窥探时的习惯。超级秃头人这次倒没有咧嘴一笑问她:“我拧得干吧,你衣服要不要让我拧一下?”之类的傻问题,乖乖地蹲下来,和她一起躲在了缆桩后面。

“你在看什么?”

“那船有些怪怪的。”肖立荣回答他:“不是说他们运输的东西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时间,有些……”

超级秃头人忽然开了窍:“这时候确实有点问题。”

肖小姐心里一松:“是吧,这不是巧合……”

“没错,在剧情设计上……”超级秃头人接过肖小姐的话茬,却不知道跑题到哪里去了:“……有些过于都合主义了,我猜可能是作者最近思路不畅,准备把所有的剧情转折点全部牵扯到这个城市。”

肖立荣这次回师父家的时候,老李给她讲了很多关于超级秃头人的事情,他那套“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故事”的思维方式,早在雍正朝他们俩刚认识的那会儿,就已经是这副模样了。

老李只叫她多留意些超级秃头人对“剧情”的预测,而其他胡言乱语最好就只当是一种宗教信仰,不用去理会。

于是肖立荣忽略了超级秃头人啰啰嗦嗦的后半截话,压低了嗓音:“不,确实有事发生了,看到那些首字母组合了吗?那是……”话到嘴边,肖立荣忽然意识到超级秃头人并不知道胡里奥和她说了些什么,改口打了个马虎眼:“回去我再跟你讲。”

肖立荣之前一直一厢情愿地以为“完美雨林”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她以为“完美雨林”的资金流捉襟见肘,她以为她接触的那些人就是“完美雨林”的全部了。

但那只是“完美雨林”的门面。

胡里奥告诉了她两个名字,那些杀手找到的第一个死者和在马尼拉的最后一个死者。肖立荣惊讶地发现卢西亚娜居然不是那天夜里的第一个死者,马特欧也不是最后一个,就连肖立荣自己也并不是骑士团的主要目标,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幸运的附带杀伤。

她盯着渡船二层喷涂的广告语,开始回想起那些她接触过却没有重视的人。她以为“完美雨林”最重要的资产是在婆罗洲“前线”和石油公司抗争的人,是在雨林里为稀有物种争取保护区的人,但是她的敌人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一个来自塞舌尔百年协定基金会的干事,英国人。奇怪的是,他不为“完美雨林”工作,不应该被卷进针对肖立荣或者“完美雨林”的谋杀中。严格来说,“完美雨林”有那么一部分是为他所代表的组织工作的。

所谓“塞舌尔百年协定”似乎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岛国之间关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合作组织,总部在伦敦,离海岛上实际发生的各种破事十万八千里。

“完美雨林”每年能从这个基金会手里分得大约十万美元,只是监管很严格,不能用来填补运营费用上的缺口。卢西亚娜将这笔钱投入到了一个黑面猴族群跟踪研究项目上,黑面猴的活动范围很广,这样在加里曼丹岛北部的几个工作站都能分润一些,借着跟踪GPS信标的名义,从那十万美元里报销燃油费用。

这名干事每年前来巡视那么一两次,检查“完美雨林”和其他一系列小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除此以外,他对“完美雨林”的工作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根本不应该被卷进“完美雨林”遭遇的不幸中去。

事实上,这位干事,凯文-贝利这时候都不应该出现在马尼拉,更不应该死在一个廉价的小旅店里。

还是写得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