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毅军突起 > 第364章 百日新,万业齐兴金见拙全文阅读

第364章 百日新,万业齐兴金见拙

"哎呀我说仲远啊!这台湾和朝鲜的事,是你下的命令吧?这下可热闹了,哈哈,东洋人这下可吃不了兜着走咯!"天还未亮,刚毅一走入军机处,就满面兴奋之色的大声笑问到。

在软榻上挪了挪身,刘克武放下昨天下午从地方上递上来一份奏折,将之放入代承匣子里后,面露笑容对向刚毅回到:"小日本占咱台湾这整三年了,刘永福和刘朝代再不动,在下能给他们调的补充,可就只剩两江和湖广了。朝鲜那,更是再不来点举动,在下真要断掉那些只打小仗、畏敌如虎的棒子的补给了。"

坐到了刘克武身边,抓起桌上的瓜子磕了一颗,刚毅听完刘克武的话,顿时大笑着接言:"可得了吧!你糊弄谁呢?你会没地方给他们调辎重?山东上个月,一个月就进了两个亿,你会没钱给他们用?"

侧头看了有刚毅一眼,刘克武未等开口,正在看着一份奏折的刘坤一就抢先接过了话:"刚毅大人您不知这三月以来,刘中堂光是从山东调拨给五大总督那的钱,就足有六个亿。山东一个省,支撑五大总督治下的十二省。"

放下手中的笔,刘坤一正面对上刚毅,继续说到:"就算是两江,也是对口支建山西、盛京、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月可也拿出去了三亿多银圆。湖广那,只一个新疆就把张中堂苦心存下那一亿两全都消耗一空了。"

"刚毅大人,你认为山东也好,两江和湖广也罢,哪还能支撑那俩地方每个月三百多万银圆的经费啊?"刘坤一说到最后,轻声叹息结束话语。

的确,这三个月以来,天下只看到了十八省并东北等地的新军迅速成军、千处实业和100家矿业公司,更有四万所新式学堂建成。可民众也好,乃至朝廷里许多不学无术的满人官员们哪里能知道,只三个月来光是这些事,就用掉了鲁苏皖三省三年存下的本钱。

当然,刘坤一并不知道山东实际上还有很大一笔资金,正被刘克武潜性的转移到海外,去大肆收购日本、沙俄等国的债券、股份。那笔资金,与国内的相比,是其两倍。

听完刘坤一的话,刚毅却仍然不信,将目光转盯向了站在李鸿章身边,正在与李鸿章一起参阅一份奏折的盛宣怀,说到:"杏荪那个招商局,不是还有很多钱可以用的吗?而且,户部那大人手上,不也还有刚收上来的秋赋六千七百万元吗?"

闻其言,盛宣怀直起了本是半躬着的身,望向刚毅急声言回到:"招商局一改为官商合办,就直接担负起了陕西和青海两省的全部商务开发之事。这三个月来,招商局进的那些钱,现在还差着青海骑兵第三标和第一标的新式勃郎宁马枪的款子呢!"

他一说完,那桐这个户部尚书也马上急声接话,说到:"六千七百万,看着数挺大的。刚毅大人您不知道吗?这朝廷改成按月支薪之后,一个月军政官员和其他各项开销,纵是咱们精减了那些亢员,可也还是每个月三千多万呐!朝廷还得准出还洋人的钱吧?还得准备出点办中央银行的钱吧?"

那桐这个腐朽又贪财的家伙,在这次变法中被刘克武在身边放着华世奎加盛宣怀两个人看着他,他的贪在这三个月中,竟然在屡次刘克武亲自执行的政教之下,转变成了于公务上的大贪。

几个月来,户部的钱是进去容易拿出去时难。全国裁撤了广东、山东等地的银圆局后,户部重新取得了货币独造权。而造币局的总办大臣,则由华世奎亲自兼着。这样一来,银子变银圆,就全都必须经过那桐的手了。

这个家伙,开始的时候还想着弄点火耗。逐渐的,在刘克武的政教进攻,再见到钱撒出去就能换回更多的钱来,那桐这才开始变小贪为大贪。及至近来,竟然贪到了因为三块银圆的事,能当堂煽一个办事马虎章京的嘴巴。

满人的转变,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源于刘克武改变的官吏支薪制度。原本按年,而且少的可怜的薪俸,在这才变法之中被刘克武力说太后与光绪,全都变为了按月支付。外臣直接从地方上支取,朝臣直接到户部的俸禄局去领取。

边远的,则是三个月一领,而且还首开了预支体系。谁家要急着用钱,只要皇上准许、总理衙门和军机处会核准许后,就可以预支上限半年的薪水。官员到了告老的,就连翁同龢现在也都拿到了一品月薪一半的一百五十银圆"致仕银"。

老了有保障,在位得俸禄是从前的几十倍,一个一品大员现在一个月的工资那已经是三百多块。

詹事府、大理院、太仆寺、光禄寺这些机构在刘克武等人奉旨进京之前,就已经被光绪给裁撤掉了。而刘克武主政后,却将那些裁撤的官员中挑选出了很多官声好、为官真清廉的人补充进了都察院,重新组建出了一个新的督察院。

督察院的监管,在刘克武的一系列主导改革之后,已经严格到了京官财产抽查、备案,外官财产全部公报督察院接受监管的程度。满人再傻,也不敢去贪污了,他们不怕别的,万一真给那些各个都是愤青的督察御使们待着,丢官是小、株连是大。

笑看着盛宣怀与那桐接连反驳了刚毅的话说完,刘克武才从软榻上站起身,笑转头对着刚毅说到:"台湾是咱自己的地盘,那个李载晃现在可就有称王的心思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咱要再多支援他,迟早等他把日本人赶走了,成了咱枕边又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啊!"

"所以啊,该断的时候就得断了他的后勤供给。养虎为患的事啊!咱可是不能再干了。一个小日本咱现在都才算制住,在冒出个朝鲜,那可是得不偿失、没有必要的。省出点钱,咱还能多修出几条铁路呢!"言明内心所想,刘克武已走到了正堂门口。

停住脚步,转头看了也纷纷起身的其他几个已正名的军机处大臣,声显缓和的说到:"各位,咱还是先上朝去吧!我听说啊!那个伊藤博文昨日夜间可是进京来了。咱皇上那,又听了康有为、徐致靖他们那些人的话,要接见这位日本的前首相了。各位,我希望咱军机处这,可是要意见保持一致哦..."

话声未落,人已前行。在众人一片应诺声中,军机大臣们全都走到了小做了一下扩建和修缮、焕然一新的大院子中。

东面是当值的军机上行走、学习行走大臣,西面是军机章京们,也都随后跟在满人领班王大臣奕劻、汉人领班大臣刘克武的后面,径直朝着皇宫走了过去。

这三月以来,光绪一次所谓的"大起"也未叫过,不到关键时刻他也没必要去让全体四品以上官员都上殿议事的。而平时上朝的,也就只是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四品以上官员了。

在这三个月中,天天与刘克武手下那些报刊的编辑们打笔战的康有为,到现在还只是个正五品的总理衙门章京上学习行走而已。此时跟在刘克武和奕劻身后,只有军机处的三十六名章京和十二名学习行走、八名行走大臣和九名军机大臣。

齐行并进间,奕劻走了没多远,才微侧头靠向刘克武,小声说到:"仲远啊!你说咱要是挡着皇上见那个伊藤博文,皇上要真动怒了怎么办啊?"

转头看了他一眼,刘克武含笑而语:"若想继续变法,皇上就不能见伊藤博文。皇上动怒,最多是你我受点责骂。可要是老佛爷动了怒,呵呵,后果王爷你当可预料的到。"

"我真就想不明白,皇上干什么非要见这个东洋鬼子的下野首相呢?本王也想不明白,这太后怎么就对这个日本人这么的惧怕呢?"庆王爷说这话时,已是满脸不解。

那伊藤博文虽然是日本维新的领袖,更是甲午实际上的罪魁。但人家毕竟是真的有维新强学的才干和见识,奕劻的的思想里,见见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不明白,刘克武却清楚的很。缓步前行期间,笑着小声对其回言窃语到:"翁师傅之事,王爷忘了吗?伊藤博文再怎么着,他也是跟咱甲午之战的罪魁,太后岂容其直见圣上尔?"

一言惊醒梦中人,庆王爷听完刘克武的话,恍然大悟。翁同龢为什么被罢免,事后在与刘克武和李鸿章交流多了以后,庆王爷也真正明白了。

后势重,则权不旁落,太后才能操持住属于她的权利。君势大,如有翁同龢那样的强手帮光绪的话,西太后迟早就会丢掉属于她的大权。所以,翁同龢主张变法没错,错在他是光绪的强柱之臣。

现在来的这个日本首先,西太后不让光绪见,名义上不合礼法、不分敌友。实际上,还是她怕光绪得到了日本人和洋人的支持,夺回本就属于人家皇帝的权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