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毅军突起 > 第382章 大调军,削割据派李定盟全文阅读

第382章 大调军,削割据派李定盟

朗声说完,光绪最后的话说出来后,整个人如泄了气的皮球,颓然瘫坐到了龙椅之上。谢恩一毕,刘克武转身走出太和殿,刚一到勤政殿见到新定内阁国防大臣冯国璋,立即就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调边陲满人依克唐阿第5军改防绥远、陕西第十七军张福来部改防黑龙江。调伊犁骑兵第一军军长那晋往陕西,与新组陆军第混编第8军赵倜会办陕西防务。

克勤郡王崧杰之骑兵第二军与乌里雅苏台骑兵第三军徐绍桢合编为蒙古边防军警备第一军,由徐绍桢任军长、调空军第一师参谋部主任刘朝礼任该军参谋长兼副军长。崧杰即日回京,出任国防部陆军总署骑兵司长,仍为中将军衔。

漠西骑兵第六军军长、多罗顺承郡王庆恩,唐努乌梁海骑兵第五军军长荫昌。乌兰察布骑兵第七军军长、钟郡王载滢三军合并改编为蒙古边防军警备第二军,以庆恩任军长、载滢任参谋长。荫昌调京任国防部陆军总署工兵司中将司长。

阿尔泰骑兵第九军军长铁良部,并入刘永庆之陆军第4军,改为新疆边防军、收陆军第4军番号该授正于宁夏筹组中的刘燮元部。刘永庆任新疆边防警备军军长、调空军第二师参谋部长韩仲良任新疆边防军参谋长。铁良入京,调任国防部陆军总署兵役司中将司长。

最后,又下一道该为责任内阁制后,无需再用圣旨就可决定的国防部命令:辽宁第1军军长袁世凯,私购军械、勾结外敌。念其屡于国家有功劳、事出有因未丧民族气节,调其改任国防部陆军总署次长。

陆军混编第1军军长,由原骑兵第16师师长段芝贵继任。徐世昌调任甘肃陆军第16军潘万才部任参谋长。徐世昌空出之参谋长之职由孟恩远继任、空出之步兵第15师师长职由原15师参谋长张永成继任。

这道命令一下,被点到名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去造反。那些满人贵族与袁世凯的境遇完全相同,他们的周围全都是或刘克武的嫡系、或刘克武的亲系、或刘克武刚从李鸿章手上接过的那些北洋老军。

谁敢妄动?比实力他们都很清楚,只要他们一动立刻就会被刘克武以内阁总理之名义,下令迅速的打垮下。乖乖的听命,袁世凯第一个这样选择了。至于铁良、荫昌、崧杰,更是看的清形式,紧随着袁世凯进了北京。

调动军队,重组之后出现了新疆一个边防军、蒙古两个边防军之后,刘克武立即在第二天召集复兴党中常委们开会之后,以国防部命令正式下令组建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九个边防警备军。这一次派去的人,则全都变成了抽调出来的复兴党骨干们。

辜鸿铭在刘克武坐在勤政殿上下达完这一系列军命时,大笑着走进了勤政殿。一见到刘克武,马上就开口说到:"总理真乃神人也,小日本老实了。明天您就等着看报纸吧!林权助将正式代表日本政府,在咱中国所有报纸头版上陆续发表致歉函,并声明以后绝不再暗中勾结我中华之地方官员。"

抬头看了他一眼,刘克武露出一丝笑容,旋即面色一冷说到:"不,汤生,这可不是我想要的。你再去找林权助,既然他们承认这事他们做错了,那是不是就该按惯例给咱们点赔偿呢?别的赔偿就不要了,无条件归还台湾及澎湖主权。不答应,还是跟他们断交。"

"啊?"闻言大惊,辜鸿铭被惊的目瞪口呆,直直的看了刘克武至少十几秒后,才再开口问到:"总理,要把东洋鬼子逼急了,您不怕他们立即跟咱们开战吗?"

"哈哈..."爽朗的大笑从充满自信脸上闪现于辜鸿铭的眼中,刘克武大笑之后,再看向他时面色却又变成了那幅让人望而生寒的冷冷之象,沉声言到:"尽管去办就是了,既然英国人真的选择了沉默是金,那么就算咱们现在真跟小鬼子干起来,英国人也会一直保持中立的。"

"更何况,德国的照会不是已经正式发来,要与咱们正式确立同盟关系了吗?北面那只大熊,要再想趁中日关系紧张捞什么实惠,直接就让德国人去收拾他们。所以,汤生勿忧,尽管去办就是了。"刘克武说完,头却转向了坐在一边闻言抬头,却是含笑不语的李鸿章。

微微正了下身,让自己正面对向这位自己的"恩师",刘克武在辜鸿铭无奈苦笑一下转身走出时,对李鸿章说到:"恩师,既然德国人正式照会已来,明日你就组出一个副大臣级的缔约团,趁其他国家未做出反应之前,就去德国与他们正式定下这个咱中华第一个与列强变被动为公平的同盟条约吧!"

"好、好、好。"一连三声好,李鸿章的声音,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位三朝老臣,现在这是真的高兴而言:"那不知仲远,你欲派何人随老夫同去呢?老夫年事已高,这次你把这事交给老夫办,怕将是老夫此生最后一次有机会为朝廷办点大事了。说吧,都让谁随老夫同去,希望可以通过此行,为你带出更多懂洋务的干才来。"

其言让坐在他对面,也开始不得不按刘克武"联署办公"体制,天天跟刘克武坐在一切办公的翁同和耳中,却是让那位帝师脸上显出了一丝不屑之色。

翁李不和,素来以久,刘克武可是没时间跟他那纠缠。李鸿章走了之后,那老东西就要再次失势了。原因当然不是李鸿章与他的怨仇,而是昨夜接到陆建章报告的那件事。

不去理会翁同和,刘克武在李鸿章的话说完,低头略做思索后,再抬头说点出了一大串名字。而那些名字,赫然都是新任命的各部副大臣,排名最靠前的,竟然是挂着内阁大臣的杨士琦和警备军总司令、安全大臣刘朝先。

两个内阁大臣加上4个副大臣,规格之高顿时让坐在边上的张之洞大惊失色,急声对着刘克武问到:"仲远啊!只是一个缔结盟约,至于派出如此大的班子吗?两个内阁大臣、二十四个副大臣,这规格是不是也太高了些啊?"

侧过脸看了有一眼,刘克武浅浅一笑,尔后言到:"香帅莫惊,方才李中堂已言,此次可能将是老中堂最后一次为国效力了。我派出这么大的班子,自然不会单单只让李中堂缔结盟约那么简单。"

言至此,头回转,对向李鸿章后刘克武说出了自己派出这么强大的访问团真正目的:"恩师,既是德国人愿意跟咱们同盟了,那咱们就不应该只与他们简单的同盟,让他们把咱中国当成他们在东方牵制英法俄的工具。所以,你此行,务必谈成以下几件事。"

"第一,德国必须支持我国修约时,改除一切不平等之约。第二,两国全面进行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不嫌隙的坦诚合作;第三,在任何时候,德国都不得再向我国提出任何不平等之要求。而且,要在外交上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内阁所做一切决定。"

"第四,德国人在中国享有之权利,在德国的华人也当必须享有同等对应的最惠国公民之待遇。第五,建立中德联合科学研究中心,地点必须选在我中国,人员上双方协商来定。研究成果,不包括双方既有的,都将无条件共享。"

"最后一条,就是承认我国主权之唯一性。无论是西藏、新疆、蒙古、台湾等任何一地,德国都必须承认我国主权唯属北京之中央政府。德国在任何情况,都不得与任何一个分裂势力进行任何形势的私下往来及至支持。"

"做为回报,我国年底将正式开始策定之四年发展纲要中,将把更多的利益侧重转向德国。诸如在筑路、办学、军械、港务、矿务、航务诸事上,都将优先考虑德国的商人。尤其是金融上,我国来年已初步定下至少需要60亿银圆的国际贷款支持,将至少半数选择向德国人去借。当然,前提是利息必须合理。"

"好,很好!仲远之才,当世无人可比。有徒如此,老夫此生无憾矣。"刘克武说完刚端起面前的茶碗,李鸿章几击掌大笑而言。

坐在边上的张之洞却在李鸿章兴奋之色满面、笑言之后皱着眉头说到:"总理所提,德国人会接受吗?尤其是建立合作和学研究中心和主权完整唯一性,具老夫所知,德国现在可正在策动云南傣夷闹自治呢!"

回头望了他一眼,喝过一口茶边放下茶碗,刘克武边对其说到:"张中堂所虑,亦是必由李中堂此行逼德国人接受的原因。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素来对朝廷不干尽忠。然,现之云南那几个德国人,昨日已被杨杏诚的人全都给弄到暹罗国境内,变成了死人。"

"德国人应该很清楚,他们若在这样干下去别说是同盟,咱们是有实力把他们国家在咱中国的侨民、细作全都弄死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利益。放着三十亿贷款能给他们带去的利益不要,难道德国人放着好好的盟国不做,非得拿战争跟咱要利益吗?他们是不会那样做的,他们的国民也不会允许他们那样做的。"

"既是如此,那老夫还想增加一项。"张之洞看到刘克武充满自信的样子,至少面前这个和他孙子差不多大年轻总理,从当上齐鲁王后,就没失败过。张之洞确定刘克武有自信则事必成,所以补充出了一点:"德国于海军上落后于英法,然却于机械上胜于英法,需加一条德国人优先供应我国之机械、且要保证与其国内的时用相同。并以机械为开篇,彼我当通力合作强两国之海军。"

点了点头,老洋务派就是老洋务派,当年的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正是张之洞那个老师胡林翼跟着曾左提出来并办起来了。老洋务派的侧重,还是海权的控制啊!

听到张之洞的话后,刘克武内心微生赞佩,立即转头看了看李鸿章,再看了看翁同和。以目光相询,见二人都是点头,才正式确定加入此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