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爱情这门宗教的信徒 > 第三十三章 走向成熟全文阅读

第三十三章 走向成熟

白桦跟着老师走了。轻装简行,简到什么程度呢?只带了牧师送的《圣经》。走的时候,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一切安好,不必牵挂;给小娴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整个误会的始末,并说他去追求梦想了,总有天要荣归故里。当他把信件投进邮筒里的时候,他想的是,时间可以作为法典,作为丈量生命的尺度,检验羁绊他的一切。如果爱够忠贞,没有什么风浪经受不起,没有什么劫难会将爱带走。

跟着老师满世界旅行。香格里拉的依拉草原上放声高歌;丽江的玉龙雪山上踩下过足迹;华山绝顶上一览众山无遗;鼓浪屿上享受无车马喧嚣的宁静……

整整旅行了两年,老师说他累了,于是结束旅程,回到老师的家乡。在不知不觉中,白桦的心性得到了陶冶和升华,有了大成者的气度,对山川河流都有了泛爱主义的宏博观念。他没发现自身的改变,只是在想,他的老师是一个老顽童,玩得高兴,忘记要教授他音乐。他虽然喜欢这样诗意的生活,但心里还是有些着急,想知道自己的水平处在什么位置,能不能扬名立万。很多次鼓起勇气,想跟老师提提意见,可一想到当地居民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说明老师是一个多么德高望重的人,就不敢开口多问了。

白桦和老师处得久了,发现老师很爱唠叨。老师最爱躺在竹子编的摇椅上,望着一橱柜象征荣誉的奖章,回顾一生,说一些没头没尾的胡话,说完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先双目空洞地盯着他看,好像不认识他似的;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记起收过这么一个关门弟子,又接着跟他重复说过的话。老师老了,不对,应该是更老了。通常人一老就想落叶归根,扎在故乡,再看看那些熟悉的道路,古旧的胡同,亲人般的街坊四邻。而现在,老师大门不出一步,连动也不想动了。

此后,他们再没有外出旅行过。

白天的时候,白桦悉心照料老师,不再像开始的时候,抱着履行承诺的态度。他是真心愿意照顾他的老师,照顾一位风烛残年的大师。尽管老师似乎忘记了,要教给他一些音乐的东西。

夜晚降临后,他在案头执笔,把爱写成歌。新作的乐章都非常地出色,但他觉得,无法超越他亲历爱情时所写的两首爱曲。一个天使和一位公主,两段缠绵悱恻、铭心刻骨的爱情,将他的青春全部填满,难以割舍。除非他死了,魂飞魄丧,万劫不复,不再能生有爱的意念。

他在离开老师之前,犯了一个抱憾终身的错误。要说原因,只能说他到了而立之年,急于为自己正名,忘记老师告诫的话。公平地说,这个错误不是他故意犯下的。无论谁到了而立的年纪,看前路雾霭茫茫,前途还未卜,心里都会着急。老师没有点明他自己的良苦用心,让白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也是酿成这个错误的重要因素。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白桦从老师的书房外经过,无意间听到老师和一个陌生男子交谈的只言片语,了解到那个男子是他的师兄,因为和妻子的感情破裂,陷入了离婚的危机,来找老师倒一倒苦水,希望老师能指点迷津,开出一副药到病除的良方。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白桦就不会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良心不安了。如果白桦没有急于求成,在师兄受了老师的开导后心情已经平复的情况下,把《爱的悲歌》和《爱的赞歌》给师兄过目,想听听师兄的指导意见,那这个错误就已经夭折在这个地方,不会继续滋生了。谁叫他是作曲天才,跟随一位大师到而立之年,以为自己几年来只是蹉跎岁月、毫无长进,忘记了老师告诫自己不要让《爱的悲歌》流传呢?他只是很单纯地想向师兄求教,结果害了师兄的性命。

当晚,白桦的师兄在卧室内服用了过量安定成分的药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卧室的钢琴架上,就放着翻开的《爱的悲歌》。警察调查了周遭所有的人。被调查者声称,当晚从死者的房内,传出非常悲凉的钢琴声。最终推测的死因**不离十,死者因感情问题想不开,采取了自杀的手段。鉴于死者是一位音乐家,他的自杀应该看作一个精神**件,便为这件事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然,自杀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仅限于对死者婚姻故事的挖掘,比方说他的婚姻是不是因为第三者插足而破裂,如果有第三者插足,是他包二奶呢,还是他的老婆养汉子等等。时间一长,生活还得继续,人们也就渐渐忘记这事了。偶尔想起来,随口一提,也没了那种新鲜劲儿,如同嚼蜡般索然无味。

人们不知道这位音乐家死亡的真相,因为人们不是音乐家。白桦的老师是一位音乐家,白桦是一位准音乐家,他俩知道那一曲悲剧艺术的震撼力,能给人脆弱的内心造成怎样的毁灭性打击。和最后一根压垮马儿的稻草,是同理的。那天,白桦的师兄受了老师的开导,已经心如止水,绝不可能自杀的;就因为弹奏了《爱的悲歌》,走上自我毁灭的歧途。从这个观点来看,白桦是谋杀者。如果杀手作案都如此高明,恐怕全世界的警察都要下岗、喝西北风了。杀手杀人不动手,让人自我了断;商人骗走人的钱,让人心甘情愿地帮他数钱。当然,这里不是同类情况,毕竟白桦没有杀他师兄的任何动机。师兄的死,大致是他感情遭遇危机,找恩师诉苦,又因为恩师不曾对师弟指明他的前途,被病急乱投医的师弟以绝世哀愁的作品求教,作为师兄应当仔细品阅师弟的作品,一读就不能自拔,自己把自己杀了。

谁应该对这位音乐家的死负责?在这件事情上,他自己,他老婆,他师弟,他恩师,谁没有点儿错误呢?但不晓得为什么,恩师作为促成他死亡的助推器,在一旁谴责白桦不守信诺,说好不再让《爱的悲歌》流传于世上,结果害死了自己的学生,好像是白桦亲手杀人一样。白桦又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自责已经够他受的了,还要被其他帮凶指责,真是够委屈的。

当时,老师在书房内面壁而立,指责白桦说:“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让《爱的悲歌》流传在世上,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白桦站在书房门口,低着头,没敢进去。他清了清嗓子,为自己辩解道:“老师,我快三十岁了,却还毫无建树。我只不过让师兄过过目,给点意见,好知道自己究竟处于什么水平。谁知道他……”

老师缓缓转过头来,那威慑人的丹凤眼射出两道凝重的目光,低吼道:“你认为我没教你东西是吗?我还需要教你那些浅显的乐理吗?我带你四处旅行,让你聆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这就是你创作所需的东西啊!你难道没发现,如今你写出的作品已经有深厚的艺术积淀了么?”

白桦恍然大悟,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此刻突然意识到,在阿九临死前,他为她弹过《爱的悲歌》。他有一种天崩地陷的错觉,仿佛世界末日到来,被活埋进了永无天日的大地。他心底升起凉意,双脚发软,快站不稳了。

老师深思良久,摆手,摇头,叹道:“哎!我知道你是无心的,因此我原谅你。你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是成熟的音乐家了。现在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我向我的老友推荐过你了,就这几天,他就会派人来接你的。去吧,我这里早晚留不住你。我最后一个学生,你可以出师去奔前程了。人啊,各安天命吧。”

白桦涕泪纵横,伸手抹了一把脸,伏倒在地,磕了三记响头。此时,大门被人敲响了。

老师坐到摇椅上,假装漫不经心地说:“孩子,有空常回来,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