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该书审核已经通过fxl > 可口可乐全文阅读

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自此便与社会发展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灵感。现在,它每天为全球的人们带来怡神畅快的美妙感受。

目前,全球每天有17亿人次的消费者在畅饮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大约每秒钟售出19,400瓶饮料,在2016年10月,可口可乐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三名[1] ;可口可乐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超过15个品牌50多种饮料选择,其系列产品在华的每天享用量达到1.5亿杯,[2] 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至2014年底,已累计投资超过90亿美元,目前在华建有43家工厂,系统员工约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3] 可口可乐及其装瓶厂在中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支持教育及公益事业,推广环境保护以及帮助当地社区的发展,捐资总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另外,可口可乐亦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在中国举办的特奥会、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大运会及青奥会的企业。1885年,美国佐治亚州的<Dr.John.Stith.Pemberton>(约翰·彭伯顿),发明了深色的糖浆称为彭伯顿法国酒可乐(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5年政府发出禁酒令,因此彭伯顿发明无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6年5月8日他想发明一种饮料,一种让很多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喜欢喝的饮料。那天,他正在搅拌做好了的饮料,发现它具有提神、镇静的作用以及减轻头痛,他将这种液体加入了糖浆和水,然后加上冰块,他尝了尝,味道好极了,不过在倒第二杯时,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苏打水(二氧化碳+水)这回味道更好了,合伙人罗宾逊(Frank M.Robinson)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拉(Kola)的果实,罗宾逊为了整齐划一,将Kola的K改C,然后在两个词中间加一横,于是Coca-Cola便诞生了,第一份可口可乐售价为五美分。1888年,阿萨·坎德勒 看到了可口可乐的市场前景,购买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产销售权。坎德勒开始把制造饮品的原液销售给其他药店,同时也开始在火车站,城镇广场的告示牌上做广告。1901年,广告预算已达100,000美元。

真正使可口可乐大展拳脚的,是两位美国律师。他们到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阿萨·坎德勒的办公室,提出一个创新的商业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售给他们糖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公司及售卖点,将糖浆兑水、装瓶、出售,按可口可乐公司的要求生产及品质保证。坎德勒在1899年以1美元的价格售出这种饮料第一个装配特许经营权。

可口可乐公司允许他们利用可口可乐的商标,做广告,这个特别的装瓶系统,从此产生可口可乐的工厂遍地开花。

可口可乐之父

坎德勒于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他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1919年,Elntst Woodruff以250万美元从阿萨·坎德勒的继承人手里买下可口可乐公司,在1923年,他儿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可口可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为可口可乐的CEO,Woodruff开始与公司装瓶特许经营商一起努力,无论消费者何时何地想要可口可乐都能得到满足,他推动装瓶商使饮料“需要时随手可得”并且强调如果Coke不能在消费者口渴时立刻得到,那么市场将永远失去。

在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先是被翻译成不知所云的“蝌蝌啃蜡”,随后被蒋彝教授翻译的“可口可乐”所代替。

1929年,可口可乐和他的装瓶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销售瓶装可口可乐,1937年,该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币自动售货机,Woodruff为可口可乐发起了以生活风格(lifestyle)为主题的广告,该广告突出了该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属性,该产品在20世纪20~30年代最著名的广告词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该公司继续拥有亚特兰大附近原有的装瓶线并且开始买回一些经营不善装瓶特许经营权。

在中国的发展

初入中国市场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

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盖后充盈的气泡,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于是,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它不但保持了英文名的音译,还比英文名更有寓意,在这两点的作用下,形成了最关键的流行因子:即无论书面还是口头,“可口可乐”这个名字都易于传诵。 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标箱的城市。[5]

然而,在2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8年12月19日,中美宣布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根据协议,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装瓶厂,由中方提供厂房,可口可乐赠送一条先进的生产线。

为了保障水质,可口可乐为北京厂提供的是反渗透水净化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可口可乐总计派出了180多个人次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北京,帮助安装设备,调试和培训中国技术人员。[5]

1984年,一名中国普通老百姓与可口可乐共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5]

可口可乐新装"卖萌"

为迎合年轻消费者,可口可乐2013年悄然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包装,记者看到,在一贯的红色包装上,“可口可乐”四个大字已经“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文艺青年、高富帅、白富美、天然呆”等网络流行语。2014年推出可口可乐歌词瓶,包装上印有歌词。

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全球饮料巨头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是,随着可选择范围的增多,汽水饮料的霸主地位已经被撼动。“新一代年轻人对汽水饮料并不买账,而第一代主力消费者的七零后、八零后对汽水饮料也没有那么热衷。”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对可口可乐而言,新一代消费者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赢得年轻一代的认同很重要。”

发展业务

Woodruff还开始发展可口可乐的国际业务,主要是通过出口,他最知名的举措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决策,即响应二战初艾森威尔将军的号召,保证每个军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价格得到一瓶可口可乐,而不管其成本为多少。可口可乐的装瓶工厂,随着美国军队推向全世界,这一举措使可口可乐在欧洲和亚洲国家获得了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并且一这一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战后紧接着的几年中,可口可乐将它最接近的对手百事可乐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占有了近70%的可乐市场,上百家小型的地区性软饮料公司继续生产各种各样的调味剂,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场。

在1954年,可口可乐的销售和利润有所下降,这是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次。1955年,该公司更换了1916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扩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后期,可口可乐推出更大容量的可乐瓶,可在食品店中销售。1961年,可口可乐开始象销售瓶装可乐一样销售其罐装饮料。

1976年,可口可乐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的软饮料消费已经成熟(饱和),可口可乐的最大销售量增长将来自国际市场。到1982年,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占可口可乐全部软饮料产量的62%。

1981年,当出身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Robert Goizueta被选为可口可乐公司的CEO时,行业观察家对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后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发表了1200字的战略声明,提出可口可乐公司要进行显著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上。

Goizueta声明,公司将把可口可乐的商标名作为竞争性资产,并不再将它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价格折扣策略将在必要维持可口可乐优势地位时才被使用。1981年,行业价格折扣达到了新的强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进行折扣销售的。那一年的尼尔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装的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的成本略低。

Goizueta还声明将提高可口可乐糖浆果汁的价格,为日益增长的广告和促销费用提供资金。为了取消糖浆的固定价格,可口可乐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许协议,并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装瓶商出售浓缩品(无糖精),作为修改协议的交换条件。

广告主题

1982年,可口可乐改变了广告主题。Goizueta说:“用我们的新口号‘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们是第一的;我们以前的口号‘Have one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们正处于激烈竞争之中,这口号象一句民谣。竞争势头已从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乐的总部)转移到了我们亚特兰大。”

Goizueta战略计划还扩展了可口可乐的公司战略。公司私营的咖啡业和茶业被出售,塑料制造公司和酒业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觉察到影视业的增长潜力及其与市场营销的协同作用,可口可乐在1982年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Goizueta说,可口可乐将成为“在饮料业和娱乐业中都具备强势的企业”。

可口可乐还对装瓶网络做了改变。公司鼓动经营不善的装瓶商出售其经营权,并通过杆杠兼并的方式卖掉自己的大部分装瓶点。1980年至1984年间,特许经营中所有权发生改变的相当于50%的可口可乐产量。可口可乐的管理人员指出,公司在购买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在不少情况下,为潜在买主提供资金。公司有时在新特许的装瓶商那里占有一部分股分,但牢记保持一个独立的装瓶网络。到1985年,可口可乐属下的装瓶厂只生产可乐产量的11%。

对于可口可乐的装瓶网络,这种从80年代初Robert Goizueta开始的变化一直延续。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的350个特许经营商中,有150-200个提出转让其特许经营权。在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购回了他最大的两个特约经营权,他们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拥有,J.T.Lupton公司是一家私有的可口可乐装瓶商,占有美国可口可乐产量的15%和Dr.Pepper产量的40%。这两家公司的获得,使得可口可乐自身的拥有的装瓶产量从11%提高到38%。

取得成就

这些兼并在创立可口可乐企业集团(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给公众时达到了顶点。CCE创立后和其供应商与销售渠道重新进行了新的谈判,巩固主要市场,削减20%劳动力,并通过统一分销和原材料采购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乐的净售价降低了2.5%。在1989年,KKE买出的苏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润在整个80年代末期来说是不稳定的。

四年多来,可口可乐投资装瓶集团中国的装瓶业务发展势头迅猛,销量快速递增,占到全国销量约三分之一。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及果粒橙等核心品牌的增长率均遥遥领先;含汽饮料的增长速度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两倍;在许多重要市场成为果汁市场领导者;销售收入的增长超过销量的增长;以可控分销为导向的市场与渠道建设卓有成效。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公布,可口可乐排第13名。[6]

享誉世界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全世界每一秒钟约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乐公司所出品的饮料。

在巴西,西姆斯集团装瓶厂为将可口可乐运到偏远地区的销售点,需要用小船,沿亚马逊河流域航行30天才能到达。

日本拥有最多的自动售卖软饮料机,全国共有200万部,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带有可口可乐商标。日本最畅销的非碳酸饮料乔治亚咖啡,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

在哥斯达黎加的阿蜜,一个大市场和一个公共汽车站都是以“可口可乐”命名,该处是原来的可口可乐装瓶厂所在地。如果你坐计程车,告诉司机你要去“可口可乐”,那么司机很可能送你到市场,而非可口可乐真正的可口可乐装瓶厂。

可口可乐湾在洪都拉斯的科尔特斯港。四十多年前以可口可乐为这个海滩命名,因为这个海滩就在一家可口可乐装瓶厂前面。那间可口可乐装瓶厂现今已不复存在,但名字却留给了海滩。

巴西马卡帕装瓶厂位处赤道,因此我们可以在街的一边即南半球买一瓶可口可乐,然后立即到街的另一端即北半球再买一瓶可口可乐。

全球最大的墙画之一是以可口可乐罐为主题,面积为200英尺乘180英尺。这幅手绘的墙画设置在香港的太古可口可乐装瓶厂,由画师花了三个半月的时间精心创造。这栋十八层高的建筑物亦是世界上最高的可口可乐装瓶厂。

中国最大的外墙广告是以可口可乐弧形瓶为主题,由可口可乐公司于1999年2月份制作完成,这个面积超过87892平方米,重量达2900公斤的巨型广告位于上海人民广场附近,由4幅画面组成。这个广告正申请成为吉尼斯世界最大的外墙广告。

全世界最大的球状可口可乐广告位于日本的名古屋车站楼顶,以超过46吨钢铁、940米长的霓虹灯管及1870个灯泡构制。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乐广告牌在智利的艾尔哈切山上,它高131英尺,宽400英尺,由70000个26盎司的可乐罐垒成。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乐瓶在纽约时代广场。这个20米高、13.7米宽的纤维玻璃瓶放置在两座大楼间的霓虹灯广告上。在电脑控制、马达驱动下,瓶盖会“啪”地一声打开,同时一支粗大的吸管从瓶中伸出来。随后瓶里的可口可乐神秘消失。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乐卡车在瑞典,它长79英尺,有4个车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