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周公带着孔子来了 > 三十七全文阅读

上回说到高文化引用易天中教授的理论,阐释关于杨朱思想的真实内函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那么杨朱思想真的是这样的吗?

杨朱的“人权宣言”全文如下: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这份宣言言简意赅,总共只有两段话。第二段无须解释,那就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后来由庄子这样表达:真正的好社会,就是所有人都相忘于江湖,谁也不用救助,谁也不用牺牲。由此推论,当然谁都可以一毛不拔,因为根本就无需一毫。

第一段包括两句话,它们可以这样理解和翻译:要我牺牲自己来满足天下,我不干;要我尽取天下来满足自己,也不干。这就是杨朱思想的完整版。很显然,杨朱在这里又是极而言之。他设置了两个截然相反、根本对立的极端:损一毫,悉天下。悉天下,就是尽取天下,或遍取天下。这实在超乎想象。损一毫,则微不足道。天壤之别呀!

于是我们不能不怀疑:这个匪夷所思无人企及的“悉天下”,是不是托?因为在杨朱这里,悉天下和损一毫,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因此,反对悉天下,就得赞成不损一毫。做不到悉天下,就得支持一毛不拔。这,岂非逻辑陷阱?显然,要想侦破此案,就得问杨朱一个问题:不悉天下,只取一毫,行不行呢?可惜没人问过。但答案却不难得知。因为按照孟孙阳的逻辑,拔一毫就会断十指,断十指就会奉五脏,奉五脏就会献全身。那么同样,可以取一毫,就可以取十毫、百毫、千万毫,最后势必是尽取天下。所以,既然一毛不拔,那就一毛不取。

这就是杨朱理论的特点:不仅毫不利人,却也毫不损人。岂止不损人,甚至不损物。杨朱说,智慧之所以可贵,就因为保护自己。武力之所以可鄙,就因为侵犯别人,包括侵犯小动物和自然界。这就叫“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当然,人类为了生存,不能不利用他人和他物。但,可以利用,不能占有。如果蛮横地私自占有,就叫“横私”(横读去声)。横私就是霸占。而且,一切占有都是霸占,因为产权不是我们的。不但小动物和自然界,就连我们的身体也不是。那是谁的?天下的。因此,蛮横地占有自己,就叫“横私天下之身”;蛮横地占有自然,就叫“横私天下之物”。这两种,都是杨朱反对的。那该怎么办?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把原本属于天下的还给天下,变成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所有,也就是天下为公。这不是墨子的理想吗?正是。杨朱与墨子,分道扬镳,殊途同归。

实际上墨子与杨朱,就像孟子与韩非,都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孟子与韩非,是民权与君权。孟子捍卫民权,韩非保护君权。墨子与杨朱,是公权与私权。墨子主张公权,杨朱维护私权。他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就既是人权宣言,又是维权声明。实际上,这句话是有主语的。主语就是“古之人”,即古代领导人。我们知道,借古是为了讽今。因此,它又可以这样翻译:要我牺牲自己满足天下,我不干;你们尽取天下满足自己,也不行。这不就是维权吗?而且,他维护的还不是笼而统之的民权,而是每个人的个人权利──私权。

私权是相对于公权而言的。前者叫私权利,后者叫公权力。没有私权利的让渡,公权力就没有合法性,也没有必要性。因此,公权力绝不能侵犯私权利。哪怕你号称大公无私,也不行。没有私权,就不会有公权;没有私权,也不会有人权。可惜这一点,我们常常忘记,甚至不知道。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历史上的所有制,既非公有(公共所有),又非私有(个人所有),而是家有(家庭所有,或家族所有)。没有私产(个人财产),哪有私权(个人权利)?因此我们的文化内核,必然是“群体意识”。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讲公权就政治正确,讲私权则难免风险。于是,我们就不敢讲,不想讲,甚至不会讲了。

杨朱的私权论一发表,就震惊天下。同样由于这个原因,他也很快就被污名化和妖魔化。人们一知半解地嘲讽着他的“一毛不拔”,不知道“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才真该是理想。

以上这些都是小可我抄袭易天中教授的,周公和孔子不知道,也不会知道,现在高文化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介绍给两位老祖宗,最好是能见见易天中教授更好。易天中教授思想的博大精深,真的是非同一般。我也就是个文化拾荒者,买一本易天中教授的书(还是盗版的),茶余饭后,钻一犄角旮旯里过一把隐而已。就这,感觉生活就已经很出彩了。就像易天中教授所说,咱是精神贵族啊!呵呵!

闲话到此为止,言归正传。

高文化和两位老祖宗意见暂时统一不代表孔子就认可了一毛不拔,孔子提出子民、臣民与公民的关系,大概是想强调中国与外国的不同吧。但孔子也确实看到圣人治世有诸多不利,那么对于国家体制的选择究竟哪一个更好呢?这正是孔子心里纠结的地方。高文化看出来了,所以他极力推荐两人能去拜访一下易天中教授最好。但是谈何容易呀!易天中教授早已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了的。那也就只能自己给两位先大致讲讲,能不能见就看缘份了。想到这里高文化说道,孔兄提到“公民”是泊来品,易天中教授正好最近出版了一本《罗马与汉朝》的书,就是把中国的汉朝和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古罗马做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十分相似,结果却大相径庭,而且又互有参考价值。古罗马文明为什么会中断?而且中断之后为什么后来又在西方崛起了?中华文明为什么会绵延不绝?尽管绵延不绝为什么走势会越来越弱?面对越来越弱的趋势吾辈又当做出什么选择?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找到看看是很有启发的。

周公问道,这么说你是看过了?

高文化笑笑说,算是看了些吧。

孔子迫不及待地说,那还等什么?你就讲讲吧!

高文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那我就大致说一下吧,不一定说得完整。

罗马的共和制,把民主、人权和自由做为核心价值观,之所以会中途消失,是因为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变成超级大国以后就再难实行。此外,元老院的精英性质和奉献精神没有制度保障,执政者从任期一年的执政官变成终身制的皇帝,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只要把人民民主由直选制改为代议制,给执政者(无论他叫总统还是国家主席)一个合适的任期,再解决元老院的组成问题,几乎就是最不坏的政体。更重要的是,罗马的共和精神和法治观念,恰恰是现代文明最需要的,这也是它后来又崛起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只要坚持共和,坚持法治,则无论人民民主,还是君主立宪,都是现代文明。这就是罗马的贡献。

周公和孔子相互看看,心里说这就有点似懂非懂的意思了,看来还真得看看这位易天中教授的书不可,要不然,让小高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还真不好懂。

高文化还以为两人都听懂了,继续津津有味地讲着。这样看来,我中华文明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什么呢?中华文明的意义在于:一个如此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宗教信仰,也不靠血腥和暴力,却能长时间维持统一,或在四分五裂和外族入侵后重建家园,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原因何在?同样,中华文明虽未中断,却在衰减,并逐渐失去世界性,这又是为什么?相反,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这里面难道没有奥秘?当然有。是什么?要弄清楚这里的奥秘,易天中教授说,需要全球视野。

孔子眼巴巴看着高文化,最后来了个全球视野。有点失望的样子。孔子的性格就是这样,闻过则喜,知过必改,不服人但服理。你说的对,他就听你的,哪怕你是一介平民;你说的不对,他也不可能对你唯唯喏喏,哪怕你贵为皇帝。这才是真性情。所以就又迫不及待地问高文化,那你说呢?具体怎么个全球视野?

欲知高文化所说的全球视野究竟为何物,请看下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