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孤唐明月 > 第38章 问对病危全文阅读

第38章 问对病危

李世民看着面前厚厚的一打奏折,全是弹劾有关于李承乾监考一事的,他无奈地以手抚额叹息一声,随后他抬起头看向静静地站在他书桌前的李承乾。

“这就是你监考的结果?”

说罢李世民伸出手拍了拍那厚厚的的一打奏折。

李承乾见状摇了摇头道:“那些弹劾我的多半是七宗五姓,寒门出身的很少。”

“此举虽然一时间触犯了那些山东世族,关陇集团的利益,但从长久来看利国利民。”

“本次春闺也暴露了一个事实,寒门子弟太少,贵族子弟过多,平民子弟难以学到学问,儿臣肯请父皇在全国各处开设书院供军中子弟,平民百姓免费学习知识。”

李世民轻哼一声,反问道:“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们李氏不也是出自关陇?开设书院免费就读?要花多少钱你知道吗?全国这么大需要多少教师你可曾算过?”

李承乾面色自若,不慌不忙的回应道:“源自东晋的门阀世族势力逐渐没落但仍不可小觑,我们出自的关陇贵族却是逐渐新兴,此消彼长之下,朝堂早晚会被关陇势力给把控,这时就需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寒门子弟想要出头就只能依赖科举,而科举又是我们掌控他们的重要手段,必须抓在自己的手中。”

“朝堂上如此便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方能平衡。”

“至于教师,能教会学生识字诵读便可,不求学问有多么高深。可选取长安城四周的县做为试点由此逐步实现。”

李世民托着下巴,仔细地思考着李承乾的话。他忽然说道:“你欲开民智?难怕不怕对我李唐的统治地位造成影响?你要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且怎么应对关陇那边的发难,你还是没说。”

李承乾思索了一会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指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

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纵观历朝的历史,愚民政策未必见效。百姓关心的不是谁来统治他们,而是这个朝廷能否让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民以食为天,吃饭生活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一旦没了活下去的出路,又有谁会在意这个皇帝是由谁来做的呢?黄巾之事自然四起,前朝失鹿近在眼前。”

“至于关陇那边的发难,父皇你平定东突厥正当携大胜之势,清理政局之时。又何须忧之?父皇你可以举办武举选拔人材。穷文富武,多了一个选拔机会,想必关陇那边也不会多说什么。”

李世民听完李承乾的话眼前一亮,微微赞许地点了点头:“吾儿所思颇有新意,善。你能懂得平衡之道,方才是迈出人君的第一步。”

“我实施科举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巩固帝制。将选举用人的大权集中到了尚书省下的吏部,加强了皇权。”

“其次是为了思想的统一。科举选官有了统一的内容和共同要达到的标准,全国上下欲通过科举做官的人们将竭力适应并达到这一标准,这就在有形无形中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再次是广泛地向那些地主乡绅的各阶层和广大平民子弟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使那些所谓的寒门,亦即中小地主和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了参政的机会,甚至获得了高官厚禄。”

“我推行科举制是为了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选士原则,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出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为国也是为家。”

事实上自实行科考以来,一般都是地主乡绅们“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他们专心致志地考科举,尤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李世民顿了顿,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科举之事便由此放下,算来乾儿你快满十二岁了,我原本是定于二月为你举行冠礼与放榜一并举行,举国同庆。不过为了不夺农时,我打算将冠礼改在十月。你可有意见?”

李承乾微微一征道:“全凭父皇吩咐!”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病重,乾儿代表我亲自前去慰问吧。”

说完李世民叹息一声道:“克明危在旦夕,我怕他是挺不过这个月了,大唐正是兴盛之时,克明却不能亲眼见证,哀哉,痛哉!”

李承乾听了也是神色一暗,平日里杜如晦对他也是颇多教导,他与杜如晦之子杜荷交情不错。

杜如晦正当中年正是人生颠峰之时却要早逝,他怎能不痛惜,哀叹呢。

想到这李承乾又忍不想到了自己的师父李纲,他无不担忧地对李世民说道:“李师,前年便是不能下地行走,怕是今年他就会……”

话来说完李承乾已然有些哽咽,李纲这几年是全心全意地教导他,想将他的毕生所学尽数传授于李承乾,对于几次李承乾从他府中偷偷地溜出,他也视而不见,只是继续地教导他,教了他该学的,又给了他自由。

可以说在李承乾心中,李纲就像他的亲爷爷一般,甚至比李渊还要让他敬重。

李世民悲伤地感叹着:“这些王佐之才,竟都要离朕而去了吗?呜呼哀哉!”

英雄不怕痛苦,只畏迟暮。

贞观初年,杜如晦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选官吏,好评如潮,时称“房谋杜断”。

如此人物,也难逃病魔。李世民非常担心杜如晦的病情,曾多次派遣使者和名医前去救治杜如晦,派遣到杜如晦府上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望见。

此番李世民让李承乾代表他前去探望杜如晦,八成在李世民心中,他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行完礼后,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两仪殿。

他还要去探望杜如晦和老师李纲,纵使身为穿越者,他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莱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出于穿越者效应,延长其寿至贞观五年元月去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