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次元小说 > 人类命运的一百种结局 > 第087章 这个冬天有点暖(八)全文阅读

第087章 这个冬天有点暖(八)

印象中的冬天应该是那种漫天飞舞的雪花,北风彻夜摇窗的呼号,等到太阳升起,留下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现在这个冬天却是二十多度,温暖如春。海棠树吐新芽,原本生机勃勃的现象现在却显得那么诡异。

新闻上也报道了今年冬天变暖的情况,专家的解释是全球变暖,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异常。

温室效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还有一并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北极、南极的冰川融化等等这些词汇。

归结起来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地球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数量也在对应增加,还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人类工业、农业、以及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地下资源。

石油的使用,煤炭的挖掘导致许多固态存储在地下的碳元素也变成了空气中气体型态的二氧化碳。

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应养殖业的狂野发展,以及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浪费现象,也间接导致了环境的变化。

还有远洋贸易,过度捕捞对于海洋生态的破坏和过度开垦导致的森林生态破坏,导致能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也变相减少。

加拿大的森林大火、澳洲的森林大火、巴西热带雨林的大火,地球之肺千疮百孔。

这些话语绝不是危言耸听的传说,而是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事情。

外婆家附近有许多的水塘,一条小河从附近经过,以前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有一段时间。

最开心的事莫过与表哥一起下水捉泥螺,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泥螺又大又肥,壳上的纹路里还带着绿色的青苔。

捉到的泥螺需要在清水中放置三天,吐出泥沙,偶尔也有一些小鱼小虾的收获,一锅煮来吃掉,调味品只有简单的盐,却让我们吃的津津有味。

那片水塘后来逐渐的缩小干涸,等到有一年冬天就彻底见了底,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小鱼和泥螺,只有一些无人问津的芦苇还在野蛮生长。

在干涸后没多久,那片区域就被铲车推平,压路机碾压过后建成了一片住宅区,时至今日也才不过一二十年的功夫。

干涸的原因,现在估计是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那时候家家都有抽水的井,到处都写着专业打水请联系某某的广告,白色的字歪七扭八的写在路边住家的墙上。

刚开始打个七八米深,出的水都是甘甜的,后来就不行了,泛黄泥沙还带着股铁腥臭味。

只能继续往深处挖,十米,二十米,直到四十米的深水井才敢饮用,再后来工业区建成,整个地区开始铺设管道。

家家户户都连接着总闸管道,整个地区变成了统一供应的自来水,连口像样的井口都不见了踪迹。

也没有那种小学放学回家,垫着书本坐在地上,趴在板凳上做着作业,突然被正在洗衣服的妈妈叫去帮忙打水的烦恼。

手压井,洗衣板,洗澡用的大铁盆,都已经离我们而去。

时代的发展就像滚滚的洪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挡是挡不住的,社会在进步的同时,环境却不应该退步。

气候变暖的直接危害就是危害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流感一般会在冬春的季节爆发,温度变化较大,身体虚弱的时候。

年长者和年幼的孩童最容易生病,并不是细菌和病毒增多了,而是他们本身就很虚弱,气候变化导致自身的抵抗力忙于气候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忽视了外部的威胁。

最近的气候变化就很怪异,夜间的气温和白天晌午的温度差在三十度以上,早辰出门的时候还是零度下,吃过午饭就到了二十度以上,忽然增多这么多人请病假也就不奇怪了。

也有人说这种气候变化是正常现象,他们的理论是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的推断。

从古代发展到今天,我国就经历了至少四个温暖期和寒冷期的交替过程,这本身就是地球自身的调节机制。

夏朝到商朝末期是第一个温暖期,按道理这肯定不是第一个,可惜的是之前发生的事都没有准确的记录,所以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按书籍记载当时的情况:黄河南岸和北岸长满了竹子,黄河流域还遍布着竹鼠、水牛、野猪这些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动物。

西周时期经历了第一个寒冷期,同时期的记载情况:长江水面结冰,流域附近农作物受损严重,导致的结果是灾害频发,周朝式微。

春秋时代是经历的第二次温暖期,《左传》记载:在齐地冬季无冰,稻谷一年两熟,大量可见竹子、梅树,而在荆湘一带还盛产犀牛和大象。

战国时代,秦朝到西汉初年迎来了第二次寒冷期,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历经三国鼎立,直到南北朝时期。

王莽在位期间,关东积雪一丈,超两米以上;东汉晚春,洛阳大雪纷飞;曹操曾经在修建的的铜雀台上种橘树,只开花不结果。

这或许并不是史书的作者简单的想要讽刺谁,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

南北朝后期,隋唐,北宋前期,第三次迎来温暖期。长安数年无冰雪,百姓纷纷栽种梅花与柑桔与蜀中无异。

两宋时期,第三次寒冷期。江淮一带漫天飞雪,长安,洛阳附近栽种的橘树悉数冻死,闽越一带的荔枝两度冻伤。

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第四个温暖期。关中地区,梅树和橘树又重新种上;丘处机曾经在京城作诗,"清明时节杏花开",可见京城当时的气温比现在还要高。

明末,清朝前中期,第四个寒冷期。史书称之为"明清小冰期",不仅江南结冰,连粤地,崖州都降下"尺许"大雪,约半米左右。

目前来说,现在的气候依然处于第四个寒冷期,属于寒冷期的末尾,气温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

全球变暖这件事除了人类的活动做成的原因外,还有本身就处于回暖期的原因,大规模的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加速了这个过程。

地球不会因此灭亡,灭亡的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