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烽火逐鹿之三国 > 027 众人心思全文阅读

027 众人心思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11月,洛阳

离开了将近一个月的燕风,终于又回到了洛阳。这一次,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平乱胜利的喜悦,更多的给是那些或‘友好’或敌对的实力带来了惊诧和不可思议。

惊诧的人是因为他们觉得燕风不应该这样回来,而是最起码也要提出一些条件,要求。即使是在加官进爵,相信董卓也会同意的。毕竟他有那个实力,只要不过分,但他却没有。这样很多人跌破眼镜,呃,那是没眼镜,那就跌断胡子吧。其实董卓也是这样想的,早已做好了准备,不要以为,董卓残暴,就会动不动杀死惹自己生气的人,他现在已经不是在西凉的那个手握军权的将军,而是大汉的军政首脑(表面上),家大了,就不得不拉拢一批人。

而觉得不可思议的人,是因为他们认为燕风拥有了让人惊惧的二十万大军,却如此轻易地放弃,换来了那些虚职,虚名。真是一个白痴,只会打仗的的政治白痴。

司徒,王府

“燕风回来了,没想到他真的就这样回来了。”王允叹息道,不知是为燕风叹息,还是为他们自己叹息。

“是啊,不知道他是蠢材呢?还是真心忠于董卓?竟然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了二十万大军的军权,”袁隗说道,心中肯定燕风必会失去军权。真的吗?这也不能怪他们的思维,在历代主君都是这样分权,对付掌军权的将军的,董卓也不例外。

“我看,他肯定是董卓的死忠分子,是董卓的爪牙。”一文官气愤道。

“是啊” “是啊” 众文官纷纷同意。

“不仅如此,我看他更像一个白痴。没头没脑的蠢材,”一武官语气有些酸溜溜的说道。

“是啊” “是啊” 众武官恨铁不成钢的应道。在汉代,没有战事,武官大多是虚位,没有实权,因而地位很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武官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一支军队,这样就会有较高的地位,得到氏族门阀的承认,尊重。

“哎…不管他是董卓的爪牙也好,是个蠢材也罢,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大作用。我们还是想想怎样对付董卓吧?现在的董军又凭空增加了十五万大军(他们估计,当初出征的是三万,河东郡郡兵二万,这些除外。)总兵力达到了骇人的五十万啊,”王允有些无力的说道。

五十万大军啊

“都是那该死的燕风”众人无不咒骂,怨恨。

“王大人,我们是否可以联络燕风手下的那些统兵之人了,看能不能拉拢过来,只要成功,那么燕风的那些军队,就会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彼消此长,我们就有了对抗董卓的根本,如果再加上,关东各地义军,就一定会诛杀董卓,重振汉室威严。”袁隗有些兴奋地说道,心中暗自得意,如果这次成功,再加上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声望,一定会进位三公之列,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四世四公,给家族一个独尊的荣耀。(四世三公,还有一个杨家。杨彪的家族)

王允闻言,眼睛一亮,随即便黯淡了下来,道,“也好,那么就先派人接触一下吧,但我们必须秘密进行,不能让董卓抓到把柄,另外要快,抢到董卓董卓接手,分化河东军团之前。”王允虽然这么说,但心里不太相信会成功。他最近有了另一种新的想法,一种是董卓军团迅速瓦解的想法:内部。

“是啊,也只能这样办了”

“是啊”

众人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只能点头同意。

~~~~~~~~~~~~~~~~~~~~~~~~~~~~~~~~~~~~~~~~~~~~~~~~~~~~~

侍郎府

“没想到他竟然会回洛阳?奉孝你说对了。”荀彧脸色复杂的说道。而郭嘉没有说话,只是微笑颔首。像是回应荀彧,或是肯定自己,又或是两者都有。

荀攸见郭嘉如此,追问道,“奉孝,你是如何猜到他会回来?这还真有些难以想象。”

其实这些天,荀攸也对这个叫燕风的人大感兴趣,没办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这两位长辈至交,都在谈论,自己也不能避免。况且,这个燕风现在也是洛阳一个不大不小得名人了,百姓氏族都知道了洛阳有这样一个将军。河东郡郡守,平北将军,都亭侯,这个寒门子弟,凭自身努力短短一个月内便做到了。虽然有些运气(董营),但是打败白波军,黑山军,斩其首领郭太,张牛角的首级是事实,没人能抹去,而现在又拥有二十万大军,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年轻将领,究竟是怎样的人,这不仅是郭嘉想要知道的,现在也是荀攸想要知道的。

郭嘉看了荀攸一眼,仍然微笑道,“政治”

“政治?”荀彧,荀攸二人有些明了的问道。

“是的,政治,从来都是一个很容易被掌握强大军权的将军所忽略的东西,尤其是在乱世,它看似无用,实际上却至关重要。掌握军权的将军,以为可以凭借实力主宰朝政,其实他们错了。没有政治上的优势,他们永远只能做个一时的权臣,下场可想而知,就如现在的董卓。但是如果他们有了政治的优势,再加上军权,那么就会不同,他们就会成为霸者,霸王,甚至…所以燕风这次回来,就是他可能明白政治的重要性。不管如何说,董卓现在是朝廷的实际掌权人。燕风如果反叛董卓,而且得不到圣上的承认,就会被贯上叛逆的头衔,倒时他就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很有可能从此退出乱世的舞台,最多也只能偏占一隅。因此他回来了。”说完,郭嘉严总闪过一丝异彩,像是做了某个决定。

郭嘉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也不是想荀彧那样愚忠汉室的人。他是一个谋士,想在乱世中辅佐明主开创霸业的谋士。所以他一直在找一个人,一个拥有霸志,霸气,霸神,霸胆的人,一个和自己志向相通的人,一个自己可以心甘情愿,鞠躬尽瘁的人。

荀彧,荀攸明悟。他们不是不懂,不懂政治的重要性;也不是不明白,不明白燕风现在如此做的想法。只是暂时没有想到罢了。

世家高足,寒门子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因为出生时的政治环境不同,看待人的着眼点,方式,方法也就不同。

“那依奉孝的意思,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文武全才的人?”荀攸,眼睛一亮问道。

不过,郭嘉摇摇头,道“不知道,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倒不假,但是是否有政治头脑,现在还不得而知?”

“哦”荀攸轻应了一声,低着头若有所思。

荀彧见状,大惊,急声道,“公达,奉孝,你们,难道你们……”

荀攸,郭嘉,见荀彧如此,会意,相视一笑,道“现在还早”

荀彧这才舒了一口气。

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董卓乱政,各地豪族拥兵自立,不听号令,这是乱世开始的征兆。而他们又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都想在乱世寻求明主,开创伟业。

而现在正是观人寻主的时候。

三人也曾今相约共事一主。荀彧又对燕风抱有极大地成见,所以担心荀攸,郭嘉会选着燕风,才会如此紧张。

现在……

将来……

呵呵……

~~~~~~~~~~~~~~~~~~~~~~~~~~~~~~~~~~~~~~~~~~~~~~~~~~~~~~~

公元189年11月5日,董卓借口关西战事,派人调走河东军,三万大军,归牛辅节制。

公元189年11月7日,董卓……

公元189年11月8日,董卓借口荆州异动,调走河东军三万大军,南下,驻守武关,归李傕节制。

公元189年11月9日,董卓……

公元189年11月11日,董卓借口关东局势不稳,调走三万大军,驻防河南地,归郭汜节制。

……

这些调动,燕风不是不清楚,也不是预料不到,但他还是决定屈服,前来洛阳被封藏。并在临走前,告诉张辽,一定保留那五万,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师,其他的就由着董卓。

相国府

“文优,燕风有何异动?”董卓说道,他现在很轻松,威胁自己地位,安全的隐患终于解除了。

“主公,燕将军并没有什么不满,最近要不是经常和他带回来的一个都伯比比武,要不就是去军营训练一下‘陷阵营’”

“哦?”董卓轻讶了一声,对燕风的表现很满意,他也是在军队从底层爬上来的,很清楚军权对于一个将军的重要性。“那,我们是否继续?”

“不可,主公召燕将军回洛阳,燕将军立刻赶了回来。主公借故消弱燕将军大部分军权,燕将军也没有表示反对。可见燕将军是忠于主公的,所以既然已经解除了河东郡的威胁,就不能继续在削弱了。否则会就真的会引起燕将军对主公不满,不愿再为主公效力。”李儒急忙劝道,“并且现在河东郡的军队正好是主公帐下‘名号将军’守卫一郡的数目,不可在削弱。如果主公仍然这样做,就会引起其他非凉州军团官员的猜疑,惊怕。对主公的大业不利啊。”

“要是燕风反了,那些调走的军队,是否会在追随燕风反叛?倒时该怎么办?”

“恩”李儒点点头,有思索了一会儿道,“主公不必担心,燕将军的士兵大多数是俘虏的山贼,本性贪财无义。我们可先将燕将军留在洛阳一段时间,让他和那些士兵疏远。然后再高官厚禄的拉拢那些被调走的武官士兵,即可。”

“恩?”董卓眼前一亮,同意了这个计策,“好就按文优说的办…哈哈,如此一来,我可高枕无忧了,哈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实,这才是崛起遇到,最大的难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