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烽火逐鹿之三国 > 112 短暂的平静(二)全文阅读

112 短暂的平静(二)

夜,长安,

阴云重如盖。寒风凛凛,仿佛要刺穿身体一般。

当然这样形容春天的夜晚是有些过分,但是若是在隐喻此刻长安居民心中的夜空便恰到十分。

董卓来了!

这四个字,就如一股寒流,冷冽的刮过长安每一个人的心底,冰寒刺骨,人们似乎又再一次记起了以前。那似乎是苟且偷生的几个月前。本来董卓的离开去洛阳,让人们心中庆幸。没想到,好日子才过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董卓却又回来了。而且他的残暴、恶行更甚从前。

其实造成董卓如此变本加厉的残酷,这‘功劳’还得功归于燕风,或是张辽。到了长安的董卓事后才得到确切消息,劫掠走了他近三分之一财物的是燕风的人,因为有人(吕布)亲眼所见,车队是北渡河水进入了河东郡。这就让董卓更加怨恨燕风这个叛逆。

董府

“我早就看出燕风此贼迟早会叛变相国。”李傕有些得意的说道,确实是很得意,一直跟燕风作对的他,每次都是惨败而归,而现在燕风叛变了,那么他以前的那些个惨败,顿时变成了一个个胜利的果实。写的有些夺目耀眼。

“哼,知道又如何?现在燕贼已然叛变,我们应当立刻讨伐,将他碎尸万段。让世人知道叛变相国大人的下场。”郭汜看不惯李傕的得意的样子,不屑一声,道。

“对对,讨伐燕贼”

“碎尸万段,替徐将军报仇。”

众武将纷纷叫嚣着,不甘落后的向董卓请命。

而董卓先前已经大发了一顿脾气,现在只是阴沉着脸跪坐在主位,见众将请命,心中也是恨极了燕风,但还是习惯的看向李儒。

李儒到现在心中仍然不敢相信燕风会叛变,不过事实摆在面前却有不得不相信,这也许是必然的结果吧,李儒心中哀叹一声,要是董卓能够信任燕风也许便不会发生叛变之事。

见董卓看向自己,于是也只能上前出言道,“叛贼燕风不可不讨,但是恐怕我军短时间内并不可出兵。”

“为何?”李傕气恼的瞪着李儒问道,仿佛要吃了他一般。又是他阻挠。

“为何?”李儒轻笑,没有回答,而是不屑道,“都是你们这些自视西凉嫡系的将军,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抢夺兵权,排挤,诽谤,才使得燕风反叛…”

“李儒,你…”李傕大怒。

“住口”董卓呵斥了李傕一声,心中也对李傕作为有些不满,却没想到他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哼”李傕闷哼一声,退了回去,但是仍旧怒火难平,怒视着李儒。

李儒不惧,对着董卓一拜,说道,“主公,我军新败,士气低落,短时间内不宜再战,而且西边的马腾,韩遂也是个威胁,此次他们的围攻长安才给了张辽可趁之机。所以,我军需要休整些时日。”

“几时可以出兵?”

“少说需要三五个月。”李儒答道。

“这么久?”

河东郡,安邑

趁热打铁,燕风现在才真正明白这个词语的的含义,其中也夹杂着锲而不舍的意味。

这几天,燕风一有空便往蒯良所住的府院跑。当然并不是总把招揽放在口边,而是和他谈论治国之道,天下人才,想借此激发他心中的建功立业之心。

蒯良早期是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期间有跟随过皇甫嵩,所以可以说见识的人才是很多的,比如刘备,曹操,孙坚等。而燕风则多是从历史传记上了解,所以也想借此机会,在深入的了解一下。

而文聘总是缠着和典韦切磋,燕风也曾私下询问了一番,文聘也很愿意在自己帐下效力,毕竟对于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来说,建功立业的诱惑很难拒绝。只不过,比较隐晦的说出,希望燕风能够说服蒯良。

书房内

燕风看着蒯良谈论着天下英杰,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见识实在是浅显,似乎也只是知道一些在历史上留有大名的三国人才而已,了解也只是寥寥几笔,对于善变的人性而言,显得有些可笑。当真有些汗颜。

忽然间,燕风想起了不日前告辞的刘备三兄弟,于是问道,想要看看蒯良眼中的刘备是何地位,是否称的上‘枭雄’二字“子柔先生,觉得刘备此人如何?”

“刘备,刘玄德”蒯良看了燕风一眼道,“在下也见过几面,有些了解,以我看来,刘备有汉高祖之风,他有三个优点,一是仁心,爱民;二是,重才,会笼络人心;三是,为人坚忍不拔,城府很深。”

说到城府时,蒯良还特地又看了燕风一眼,在他心中可能认为燕的城府深的让人可怕。继续道,“在下曾听闻,刘备出身卑微,其两个义兄弟也是草莽之人,也许知道百姓的疾苦,所以对百姓非常诚恳,很容易得到民心,而在乱世得到民心便是得到了充足的兵员,这一点倒是和将军有些相像。”

“呵呵”燕风笑了笑,心道‘得民心者的天下’,‘民可载舟也可覆舟’这些名言我可熟记在心呢。

“而且,刘备此人本身并无太大的才能,但是却待人诚恳,常常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任用。虽然出身不好,屡遭轻视,但仍旧能够置之泰然,心性十分的坚韧。”

“哦?先生竟然如此了解此人?”燕风有些吃惊,没想到蒯良竟然如此了解刘备。或者说刘备很有名?

“并不是如此,”蒯良摇摇头道,“其实在下也只是略有了解而已,这其中大都是从他人之口得知。”

“谁之口?”燕风好奇的询问道。

“天下名士司马徽”

“司马徽?”燕风喃昵道,这司马徽应该是颍川人,三国第一伯乐,看人眼光极准,却不知如何就注意到了刘备?而且他有济世安邦之才,却不愿施展,甘愿当一隐士,这一点,燕风有些不屑。自命清高的家伙。

“那曹操呢?”燕风又是一问。

“曹操?”蒯良心下有些疑惑,不明白燕风为何总是问一些当下没有什么名气的之人,而不去询问袁绍,袁术之流。“曹操,曾在皇甫嵩老将军帐下效命多年,昔日许子将曾言此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我觉得所言非虚。此二人缺的只是时机而已。”

“那在下呢?可比得上二人?”燕风笑着问道。

“将军么?才能可比曹操,心性可比刘备”蒯良如实的回道。在他心中燕风确实如此,事不过他不知道的是燕风表现出来的才能“水分”很大。

“呵呵”燕风笑着,没有言语,其实他心中明白,相比二人来说,自己拿的出手的便是,识人,任人,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思想而已。至于才能和曹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那孙坚呢?”

“刚猛有余,而智计不足”

“那…”

……

在回府的路上,燕风的信心更加的十足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一定能够说服蒯良为自己效力。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缺乏文臣的燕风来说,绝不能放过。

刚进府门,便有下人来报,高顺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于是燕风才想到了交代的事情,匆匆的前往书房。

不大会儿工夫,便到了书房。

“子忠,等候多时了吧”燕风看见高顺肃立在门旁,并没有进去,甚至燕风都有些怀疑,高顺一直站着是否动过。

“没有,末将也只是刚刚才到而已。”高顺向燕风行礼道。

“呵呵,”燕风不在意的一笑,道,“我让你打听的是如何了?是否可以从并州购买些优良的战马?”

“对于战马末将并不是什么了解,所以只是向军中一些人了解了一下,”高顺说道,“并州的马虽然也算是优良,但是却远不如凉州的战马,无论是个头,还是体格,步伐都相差很远,对于主公的重骑兵的要求恐怕很难满足。末将觉得还得购买西凉马,而且据末将得知,凉州的马种是自武帝起本地的马匹与西域大宛马杂交而来,马速快如奔雷,负重极大。”

“这个我也知道,只是…哎…算了,反正现在还不着急,还是等些时候吧”燕风有些无奈的说道,“步兵训练的如何?”

“主公放心,所有步兵都是依旧按照主公的方法训练,用不了多久便可成为精锐,缺的只是战场经验而已。”

“经验?很快就有了”燕风道。“接下来定要加紧时间严加训练,多一天训练,在接下来的恶战中对士兵的生命就多一分保证。”

“遵命”

接下来的几日,燕风没有什么大事,清闲了许多,便都在蒯良府院中度过的。时常将一些古代名士的事迹,暗含招揽之意;又将自己心中的报复,治国的方略有意无意只见想蒯良透漏。

总之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渐渐的

似乎是脑袋开了窍

又似乎是被燕风的真诚打动

还似乎是不想让自己的才智随时间流逝

最终蒯良答应了‘暂时’为燕风效力。

答应效力就好,到此燕风才常常的舒了一口气,立即任命蒯良为奋威校尉。文聘为都尉一同协助高顺防守河东。

而燕风自己,在河东呆了近十日,也终于起身率领两万大军前往邺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