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修真小说 > 高太尉新传 > 第二十四章 送亲迎亲各奔忙全文阅读

第二十四章 送亲迎亲各奔忙

在辽国使团抵达河阴的时候耶律燕一行也在大宋禁卫暗地护送下悄悄离开了京城。须知若是让寻常百姓知道堂堂辽国公主居然一个人闯到了东京城那沸沸扬扬的流言就休想止息了。若不是赵婧和赵芙知机地没有对外透露一个字而良记金银铺又是高俅的产业恐怕消息也不会捂得这么紧。

大宋迎亲使乃是尚书左丞何执中辽国送亲使则是南府宰相张琳。

这一桩婚事劳动两个宰相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当然两位都已经年过六旬的政坛宿老一见面便是针尖对麦芒先是就如下的局势进行了一番辩论最后才把话题转到了此次的亲事上。

由于本身就半处于被胁迫的立场因此何执中的话自然异常尖锐当着那群辽臣的面他索性挑明由于赵佶和已故王皇后夫妇情深因此并不准备立后而且不久之后便会册立储君。这一番话一出包括张琳在内的四个辽国大臣却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愤怒反而是松了一口气似的。

大宋天子既然对亡妻一往情深两位太后想必能够体谅再者此次的婚姻旨在表示两国永结同好并未有其他意思。张琳慢条斯理地打起了官腔庆安大长公主乃是敝国故主的幼妹如今已经到了婚嫁之龄举国上下却无可配者大宋天子英明神武即使是能够嫁予为妃也胜似与我国那些凡夫俗子婚配。

这是什么话何执中听得皱起了眉头既然是和亲辽国和宋国如今不管怎么说都是敌体怎么会把一个身分尊贵的大长公主嫁过来还能够放出这样的低姿态想当初耶律余睹在这里的时候似乎口口声声都要借着王皇后新丧的机会把这位辽国公主扶上后位怎么一转眼就变了

由于事关重大因此蔡京对赵佶禀报的事情。除了当时在场的三人之外其他人全都一无所知何执中自然也被蒙在鼓里。当下他便含糊其辞地应了一转身却立刻命人回京禀报而得到这样的报告后老谋深算的蔡京立刻证实了自己地判断。

看来元长公端的是决胜于千里之外高俅在看过何执中的亲笔书信之后也同样眼皮直跳心中对那位辽国仁和太后的手段颇为佩服。大宋不是西夏。对于这种政治婚姻提防绝不可能少所以耶律燕嫁入大宋其象征意义远胜于实质意义更不用说什么影响了。所以辽国的目的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达成既不用担心耶律燕的丈夫会对辽国如今的局势造成什么影响也不用担心耶律淳因此而得到臂助。

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旦大宋对其中隐情廖若指掌。可以做出地选择就很多了。耶律淳也是宗室嫡系。也是帝位的强有力竞争者一旦事机有变大宋天子为何不能把自己妻子的叔叔推上帝位

蔡京见高俅目光闪烁。心里当然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当下便笑道:伯章也不用夸我我想到的事情你会想不到伯通如今是身在此山中自然是辨不清方向倘若他知道那些情报未必就不能判断出事情真相。说起来辽国为了争取我国的中立这代价倒是花费不少只可惜。很有可能是饮鸩止渴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很快便各自埋头去处理公事再也不去管那所谓的迎亲事。而这两位宰臣不管不意味着其他大臣或是百姓对此无所谓。

由于河阴到开封走的是运河因此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上缓缓行驶的时候两岸的百姓顿时聚集无数。

辽国大举入侵已经是很久以前地事了再说京畿又不比河北边塞对于所谓地辽人残暴凶狠也只是局限于传闻而且早有好事者将辽国送公主乃是为了和亲的消息传了出去。一时间大多数百姓只觉得扬眉吐气。不是么哪怕你是辽国公主到了我大宋也只是后宫的普通嫔妃有什么了不起地

尽管那一段水路很短但是为了表示这种象征意义船队仍然走了足足两日而等到船队停在了东京城西码头的时候又是一通官样文章和排场。只有有心人注意到在那看似铺张的场面中除了原本的迎亲使何执中蔡京高俅阮大猷三个政事堂宰臣一个不见而那一片铺天盖地的紫色官袍中一多半都是虚有其表的寻不出几个真正掌握实权的官员。

蔡京高俅没有去别处而是陪着赵佶去了上清宫。由于那边正在热热闹闹地迎着辽国公主因此街头巷尾并没有多少人这也使得赵佶那浩浩荡荡几十个护卫得以招摇过市却不引人注目。

今次之行的目的在场众人全都是心中有数。一旦迎入了庆安大长公主耶律燕那么无论从任何一方面来看立后便成为了遥遥无期的事所以储君便成了空前重要地一环。一旦正式册立了储君那么无论今后耶律燕是否生有皇子都与政局无干。而只有高俅心中隐隐担忧大宋天子向来就没有几个是长命的除了在位最长的仁宗之外其他鲜有在位二三十年的天子。

而即便是仁宗在位那么多年却因为始终无嗣直到晚年才由仁宗曹皇后抚养了当初的英宗赵曙而英宗也没当多少年皇太子便成为了皇帝。正因为如此大宋从来不曾担心有皇太子专权之事。但是如今赵佶还不到三十岁一旦册立皇太子难保不会有后世那位倒霉地当了三四十年的皇太子出现那样一来谁能保证父子之间没有相疑相忌

不过这种话只能在心中想想就好决不可能说出来败兴毕竟大宋皇室是最标榜兄弟仁爱团结的。当他陪着赵佶在三清道君面前上了香之后一行人便转到了后院。此时院中鲜花烂漫夏日风情尽显无遗只是在这一群日夜在政治角力的人看来再好的美景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定王和嘉王之中你们认为朕该立谁为太子

这个问题问得蔡京和高俅面面相觑这还用问么按照大宋一直以来地规涂巨定王赵桓占着嫡长两个字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子而嘉王尽管天赋出众但却只能当一个闲王不贤王了。再说了如果赵佶不是要栽培嫡长子用得着一天到晚带着赵桓见大臣并亲自过问其学业

当下蔡京便瞅了高俅一眼沉声道:按照礼法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自然应当册立定王为太子。赵佶却并未因为这个回答而止歇而是转向高俅问道:伯章你的意见呢

高俅见躲不过去只得斟酌着语句答道:圣上我朝向来立储都是立长倘若有所变动则天下必定难安。再者定王占嫡长之名若是不立定王恐怕朝野也是不服的。

赵佶微微摇头似乎有些感慨:朕一向的作为你们也应该看到了并非偏向嘉王只是嘉王的几个师傅都曾经说嘉王生性聪颖天赋极高使得朕不得不想起了唐玄宗的往事。不过也是前朝唐玄宗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却也一手葬送了盛唐基业若是让宁王即位未必不能收拾一片好景象。

唐玄宗高俅听得心中一跳很有几分古怪的感觉。赵佶又不是唐睿宗那个半点决断都没有的糊涂蛋怎么比出了这么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而他还未想出适当的话来劝谏蔡京便突然义正词严地说话了。

圣上此言差矣唐睿宗大事小事尽皆糊涂所以才必须得由一个精明的儿子来当这个皇太子否则肯定会被太平公主架空。至于圣上天赋卓绝有生之年将四海尽收于掌中也未必是难事。因此立储君则应以守成为主。定王殿下生性沉稳只要好好教导则将来必定能够守稳大宋江山。

这话确实充满了奉承但是高俅也不得不承认蔡京把话说到了点子上。嘉王赵楷看上去确实聪颖灵动酷肖赵佶当年只是按照太子的标准来看赵楷是聪明有余而沉稳不足再说先天的劣势摆在那里还有什么可说的连蔡京这个曾经在后宫事务上耍过手段的人都这么说了自己难道还上去唱反调不成

圣上元长公所言句句在理若是圣上在廷上以此语咨询群臣则必定群臣也会力主立定王为嗣。如今辽国公主已经入城不日即行纳妃之事圣上宜早立储君以安定天下民心军心

高俅刻意加了军心两个字自然是为了再着重提醒一下。毕竟除了钦圣向皇后和昭怀刘皇后之外大宋的皇后几乎都是出自于军中世家王皇后也同样不例外所以说对于册立一个有军人背景的皇子为太子军中将领也会因此而定下心来。

赵佶回头看了看两位宰相最后轻轻点了点头只是这么快地立太子已经大大违背他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