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寿春之战(193)全文阅读

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寿春之战(193)

"司空,史阿传来消息了。"郭嘉激动之下,直闯司空府后宅中堂,后宅皆知二人名为主仆实为知己,曹操将郭嘉引入后宅的次数,可是最多的,当然其他人更多是通家之好,几辈人的交情,所以就这一点内宅人人都清楚司空对郭嘉的重视,无人阻拦,甚至还为他引路,一路来到中堂,郭嘉连下人通报都等不及,直接抢了进去。

"怎么了奉孝,史阿传来什么消息?"在得知荀彧居然安排了史阿为虎贲之后,曹操就让郭嘉以曹丕的剑术师父为饵去暗中与史阿取得联络,看一下他的态度,结果郭嘉成功为司空将其招揽到麾下,可是鉴于顾虑荀彧的反应,所以曹操依然选择让他留在天子身边,彻底掌控虎贲军。可让他没想到,这才几天时间,居然就有消息传来,而看郭嘉的反应,显然是好消息无疑,微笑着看着他,等他下文。

"主公请看。"郭嘉把一张帛纸交到了司空手中,曹操打开一看,眉头立即拧成一团,只见其上写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这不是衣带诏的内容吗?"曹操有些不解的看着郭嘉问道。

"不错,今日史阿暗中传来消息,天子前往太庙,在忠诚阁密会了董承!"郭嘉一脸喜色的说道:"初春时因为袁术称帝主公不得不将此事咽喉并没有任何处置,这一次何不借此次天子密会董承..."郭嘉没有说完,但留下的空白余韵已让曹操明白了他想要干什么了,他考虑了片刻,却是揉着眉心,有些头疼,道:"董承不比他人,虽然已免去其官职爵位,可毕竟乃是当今国舅,只此衣带诏怕难以定其死罪!"

"司空切不可妇人之仁啊,这衣带诏是什么,是要害司空您啊,更何况还有传国玉玺一案,这已经足以说明天子与外戚要有所行动了!"郭嘉看司空如此犹豫,焦急万分,本来这次传国玉玺一案,按照他的想法,那就是一网打尽,可没想到却被荀彧办成了现在这个结果,这让他心中甚为不满,想到董承以后还要留在太庙,随时都能与天子合谋,他就担忧不已,如果不尽早解决他们几人,那可是后患无穷啊!"

"现在还不是时候,曹操有自己的考虑,就目前这些证据,除掉董承容易,可是造成内部的矛盾却事关重大,毕竟外部还有袁绍和刘澜的威胁,解决一个董承非常轻松,可是如果不能把牵扯其中的人一个个都找出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话,那么只解决一个董承毫无意义,之前他没处理董承,是因为他要找天子身边的人,现在找到了王越,可是郭嘉的消息里,分明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甚至还有好多人都隐藏在暗中,如果只动了董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已经明了,想要处理他,很容易,但那些人就会隐藏的更深,除非郭嘉有办法从他口中挖出这些人来,不然就必须要耐心,只要掌握了都是谁牵扯其中,那再动手不迟。"

如果容易找,早就找出来了,虽然从察觉王越那一刻,其实另一人就已经进入了郭嘉的视野,虽然不清楚此人确切的消息,可就从其能够自由出入皇宫,就已经把这个范围极大的缩小了,可就算是缩小,也对郭嘉和他的谍探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工作,进行了数月繁重的排查,最后才把目标确定在尚书台和光禄寺,但要从这两处找出那人,同样如大海捞针一般。

这个时候能帮助到他的,也就只要程昱了,他专门为此事前去拜访,后者看了他这几个月的调查结果,只是一眼,就说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尚书、议郎,从这里找,肯定会有结果。"这两处是尚书台和光禄寺最闲的地方了,但又都有些权利,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清闲,所以才能够与王越一道出现在天子身边,虽然虎贲中郎将也隶属于光禄寺,但毕竟有守卫皇城的责任,所以王越出现在天子身边正常,但是其他人出现在皇帝身边,那可就不容易了。"

程昱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因为他的一番分析,郭嘉都打算直接从议郎中寻找,可是为了保险起见,更害怕打草惊蛇,所以他不得补放弃这样的想法,可要从这两处几乎是没有定员的地方找到隐藏极深的那人,又谈何容易,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曹操始终不愿意动董承,因为这两处所谓的议郎和尚书,都不过就是一些喽啰罢了,就算是把他们全都罢免了也无妨,他要的是打老虎,而不是这些小鱼!

郭嘉知道,曹操是害怕这两处的主官掺和其中,尚书台乃是荀彧而光禄寺乃是光禄勋桓典,这二人荀彧不说,不仅是颍川的代表人物,更是整个兖州的代表人物,同样桓典不仅祖上乃是经学大师桓荣,关键他背后还代表着整个豫州士族集团,荀彧是他安排的人选,所以曹操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也知道他不可能干出害自己这样的事情来,那不仅对他自己甚至是家族乃至包括汉室都没有任何好处,但他害怕的是以桓典为代表的豫州士族集团。

因为张邈,受到牵连的兖州士族们对他积怨极深,如果桓典确定参与其中,那么为除后患他也不会心慈手软,可关键是如果桓典并未参与其中,那他贸然动手,必然导致其与其背后的势力离心离德,在袁绍随时都可能大举南下之际,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动议郎甚至是虎贲等光禄勋下的朝官,曹操就不得不顾虑重重,而要动这些人,首先就必须要确定桓典没有掺和其中,那样他就好直接动手了,而如果桓典掺和其中,那他也就能够一网打尽,所以现在曹操之所以不动手,就是因为害怕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光禄勋参与其中。

这股力量,曹操还没有掌握到自己的手中,都是跟着献帝从长安逃出来的禁军和朝臣,曹操直接夺权,必须要考虑舆论。甚至他都觉得如果他是郭嘉,反而这件事情就简单了,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我管你桓典参与其中没有,直接拿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但他不行,除了自己三公的身为之外,还是不敢真的把氏族都给得罪光了。

现在他的目的只是三河氏族,把这帮自光武崛起,傲视天下的士卒彻底打压下去,才是他的主要目的,这些家族已经把持了大汉朝整整两百年,他们才是真正对曹操能够形成威胁的存在,反之兖州豫州这些士卒都是可要进行拉拢的,曹操就不相信,他们不愿意见到三河氏族倒下,由他们将其取代,而这才是曹操现在最为看重的。

"哼,照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从上到下彻底的清洗一遍,在许都绝不不能再有第二种声音了,司空的顾虑卑职不是不清楚,可正式因为现在外敌的压迫,所以才必须要保证许都完全在司空的掌握之中,不能再有其他的声音了,不然敌人还没来,我们自己就先内耗起来了。"

"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曹操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司空,如果你不好出面,那不如就交给卑职吧。"郭嘉见曹操居然又要放弃,有些着急了,急忙说道,这是他最后的尝试和努力,不管成功与否,他都得尝试下。

"你?你打算怎么办?"曹操怀疑的看向他道。

"如果司空愿意,卑职有办法同时解决董承、桓典乃至于刘协!"郭嘉早就谋划好了,阴测测的说道:"卑职最近搞到一只鸳鸯转香壶,绝对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将桓典毒死在府中,而董承,完全可以再起回府时进行暗杀,到时候卑职会随便找些替罪羊,让他们承担罪责,实在不行就嫁祸给探丸郎,反正这些刺客从武帝时期就存在,刺杀的朝官也不在少数,而董承被罢免官职,身边根本就没多少卫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献帝,就只能靠史阿来处理了,卑职以为要对付献帝,不妨学学董卓,用毒!"

郭嘉可不是毒士,但是这一条条处死对手的办法,却也能看出他的人品,绝对的小人无疑,但是郭嘉最让曹操欣赏之处,却并不是他的小人行径,而是他就算打算行小人之事,却也是堂堂正正的告诉他,可谓是真小人。

而这也是郭嘉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自诩,比起那些他看不上的人,所谓整天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干些男盗女娼龌龊事的儒生们,他确实值得曹操看重,最少他这个人不假。

"奉孝啊,你这办法是好,可你有没有想过。"曹操顿了下,看着他笑道,"如果这三人同时私曲,那莫说是朝官们,就是天下人也能猜到这背后主使一定就是我曹操,那这和我直接出手又有何不同?"

"嘿嘿,知道又能如何?就好像主公就算是知道桓典参与其中,还不是拿他没有办法,关键还是证据二字不是吗,再说了就现在朝官的所作所为,主公以为天下人对主公的看法就好了吗,照我看,根本就不必顾虑那么多,该杀就得杀!"

按照郭嘉的想法,这次是极好杀鸡儆猴的机会,可司空不去做,那就只能他来了,下意识的瞧瞧左右,虽然知道没有人,但这就是他的习惯,挤眉弄眼地嘻笑着道:"司空欲成大事,又何必在乎这些,反而留下董承这些,迟早后患无穷,与其到时悔之晚矣,倒不如由卑职来为司空一劳永逸!"

曹操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可他更明白,不管是董承还是献帝都不足为虑,真正的威胁是桓典,所以他敢拖下去的原因就在这里,在桓典没冒出头之前,二人对他没有任何的威胁,拿下二人也就不是那么迫切了。

但是桓典就不一样了,他手里的那支禁军,随时都会让威胁到他,所以有一句郭嘉说的不错,那就是不管此人到底有没有参与到其中,都不能再用他在九卿之一的光禄寺里为主官了,所以当郭嘉这样提醒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除掉他们三人,而是撤换掉桓典,既然献帝、董承都不再是威胁了,那么再把桓典撤换下来,那这许都也就不会再有其他声音。

"主官要换桓典?"郭嘉皱了皱眉头,不得不说曹操的办法是属于温和的做法,对稳定眼下许都的局势是很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人选没有选择好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眼见司空已经做出决定,郭嘉只能小声问道:"却不知司空的人选是?"

郭嘉很忐忑,毕竟这属于朝政了,如果是以往郭嘉也不愿多问,毕竟这可是极大的忌讳,可是眼下的情况不一样,既然要换光禄勋,那就必须要选可靠和值得信任的人,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再选一个吃里扒外的人上来,那还不如不换。

"你觉得郗虑如何?"曹操看似询问郭嘉的意见,但他却知道,既然司空只给出了一个选项而不是几个人让他来分析他们的优缺点,那就说明此人已经很早就进入了曹操的视野,甚至可能早就是曹操几年前就已经在准备取代桓典而留的后手。"

"郗虑此人?"郭嘉的谍探对于朝官的资料收集可不少,而他更是了解每一个人,略一回忆,便在记忆中找到了郗虑的资料,此人乃郑玄高徒,如今郑玄高徒遍布各路诸侯,都是新儒学的倡议者,而他更是急先锋,因其现居侍中高位,随侍天子左右,所以经过对天子灌输新学,但是司空可知,今日与天子一道前往太庙者,正是这位学识广博的郑玄高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