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无敌正德 > 第一百一十章 重用唐伯虎全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章 重用唐伯虎

朱厚照看着唐伯虎的模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着唐伯虎过得开心,朱厚照心情好了不少。

事实上朱厚照一直在担心自己改变了唐伯虎的一生,他会不会不高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过看到唐伯虎的样子,朱厚照这才放心。

身为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朱厚照其实不应该关注一个唐伯虎,但是朱厚照觉得大明盛世不应该有那样落魄蹉跎的唐伯虎。

他应该才情飞扬,应该是踌躇满志,应该高颂胜明之歌,该有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万丈。

即便唐伯虎像李白一样不适合做官,那也没关系,那才是盛世王朝该有的样子,那才是盛世王朝才子的做派。

“在翰林院过得可还好?”朱厚照看着唐伯虎笑着问道,脸上也露出了饶有兴趣的表情。

这倒不是朱厚照故作姿态,而是他真的想知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品级为正七品。

唐伯虎前世的性格就不说了,这一世的性格怕也不是想要做翰林编修的人。

听了朱厚照的话,唐伯虎顿时有些尴尬,半晌才开口说道:“许是臣这些年颠簸惯了,翰林院的日子虽然清闲安逸,但是臣却觉得并不怎么舒服。”

听了唐伯虎的话,朱厚照顿时就笑了,果真是唐伯虎,还真的是敢说,这话传出去唐伯虎又会被人诟病了。

不过朱厚照倒不在意,原本唐伯虎只需要在西北呆三年,但是他却呆了五年多,他怎么可能每日愿意在翰林院里面修书做学问。

看着唐伯虎,朱厚照笑着说道:“说的很好,本宫也觉得你不是甘于寂寞的人。”

“那好,说说看想去哪里,本宫帮着你安排,做点实事。想好了再说,本宫可只答应你这一次。”

唐伯虎随即大喜过望,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臣想回西北,哪怕是一任县令也好。西北苦寒,百姓生活艰难,臣想去为他们做点事情。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大多都是上天安排,无法违逆,如臣这般。”

“可是这人祸却可避免,臣想让西北的百姓活得轻松一些,能够好好的活在这盛世大明之下。”

朱厚照看着唐伯虎,心里面颇为感叹,这还是那个放浪形骸的唐伯虎吗?虽然一直都有他的消息,可是这人只有见了面才知道。

朱厚照想了想,摇着头说道:“小了,西北是大明疆域,西北的百姓是大明的百姓,难道辽东就不是大明的疆域,辽东的百姓就不是大明的百姓?”

“你的志向是好的,但是要志存高远,大明这么大,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

“本宫这里倒是有个职位可以给你,入詹士府吧。王守仁之前做詹士府的主簿,但是你怎么也是翰林编修,做主簿屈才了。詹士府的府丞是正六品,你现在是在正七品,提一个品级倒是不难,可是这詹士府府丞不好,你会被人诟病。”

听到朱厚照说让自己做詹士府的府丞,差点没把唐伯虎吓一跳,这詹士府的府丞虽然是六品,可是这官职可不一般。

詹士府最顶级的官职那是詹士府詹士和少詹事,詹事基本山是由学士充任的,少詹事则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才行,排在第三的就是詹士府府丞。

前面两位虽然位高,但是权却不重,他们就是教太子读书,帮助太子协理东宫事物的时候很少。

詹士府府丞就不一样,这个位子那真的是东宫的大管家,当然不是指内务,而是对外的。

朝廷对这个位子看的很重,自己可没资格做这个位子,自己只是一个新科榜眼而已。翰林院编修,连编撰都不是,怎么可能做到詹士府府丞的位子上。当然了,最适合的还是翰林院主簿,也就是王守仁曾经做过的位子。

不过朱厚照显然觉得这个是低了,唐伯虎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他知道太子这是要把自己放在身边栽培,所以才让自己放眼天下,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

“这样先做一个右司直郎吧!”朱厚照想了想之后说道:“从六品,提了半级。”

右司直郎?

这个官职唐伯虎当然知道,与左司直郎及左、右清纪郎共掌太子东宫弹劾、纠举之事,这个官职不常设。

坐在了这个位子上,代表着凡是太子一系的官员,全都在你的纠察之下,这个就很厉害了。相比较起来,那个从六品的品级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那事情了。

想到这里,唐伯虎心里面百感交集,半晌才说道:“殿下知遇之恩,臣铭感无奈。”

看着又跪下的唐伯虎,朱厚照笑着说道:“怎么又跪下了?快起来,以后你要在本宫的身边做事,这些能免就免了吧!”

唐伯虎从地上爬了起来,恭敬的站到一边,他知道自己官场生涯这才算是开始了。

与唐伯虎闲聊一会儿,大多数都是朱厚照在询问他关于西北的事情。

虽然朱厚照也去了两次西北,但是对西北的了解太片面,毕竟他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相比较起来,在西北呆了六年的唐伯虎,对西北那真是非常了解了,尤其是底层的百姓和底层的官场。

唐伯虎说的很详细,在他看来西北的问题有很多。与其他人看到的问题不同,唐伯虎看到的就是西北的物产不丰。

“殿下,西北之地苦寒,这不是说说,粮食产量低,百姓生活的很苦,加上天灾频繁,又要抵抗鞑子,西北的百姓压力就更大了。”唐伯虎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说道:“臣以为,西北如果不改变,会变得更艰难,只是臣还没想到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