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节妇的悠闲生活 > 89第89章全文阅读

平萱在四季如春的云南乐不思蜀,文辉和文彤也是玩的不亦乐乎。

唯有文渊一直在等候着母亲,平萱原来说过在他儿子周岁以前会回来,最后他就收到了一封不回来的书信。

看着娘轻快的语句,想来是心情很好,只要母亲开心,又有弟弟在身边,他也能放下一半的心来。

不是文渊不想在平萱身边尽孝,皇帝对文渊的倚重,还有很多的事情,使得文渊不可能离京。

同^56书库,已经官至尚书的宁书新终于告老还乡,要回山东去了,临行前,老太太一家人、文渊一家都来给他送行。

酒过三巡、宴席已毕的时候。

宁书新专门找来了文渊。

书房里面,宁书新满怀感慨的看着文渊。

没有想到,弟弟的孙子会是宁家将来最有发展的孩子,刚到弱冠之龄的文渊已经是皇上极为信任的人了,前途如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想想当初侄子考中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们这一房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

他的儿子宁安平虽然有才,就是呆了一点,在翰林是没有问题的,对家门也好,要是掌握实权还是免了。

侄子宁安和,本朝吏治,正四品已经是了,没有大功的机会,想要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只有文渊是要功名有功名,要靠山有靠山,本身又有爵位在身,还是简在帝心之人。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文渊年轻啊,这是最大的本钱,后面几十年的发展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宁书新不敢想。

“文渊,你的两个伯父都在京城,我老了,要回原籍去,将来你两个伯父也是要回去的。只有你,可能会扎根京城,在这里发展了。”

文渊大概明白大伯祖为什么找他过来,都是宁家人,虽然宁家当初承爵之后,在山东传承,可是现在立国超过百年了,开国时候的封爵之人,基本上爵位都传承有五代了。

传承不是一辈算是一代,而是一人,所以有的时候兄终弟及,也是降级而袭爵。

后来再封的都是在京城立足,爵位传完才能不再京城。

而且后面的爵位给的很严,算下来目前五等爵位也只有三十多家,王公爷的父亲是跟着老平王一起出生入死打过仗,立过功的,所以才能凭借战功封为公爵。

所以自己现在是伯爵,三代以内都是要在京城立足的,这也是天子将这些人都管制在京城,至少那些纨绔子弟不用去祸害地方。

“大伯祖,按照朝廷礼制,我这一脉是要在京城几代,不过落叶归根,将来我还是要回到祖籍去的,文辉更是要提前回去的。”

宁书新就是怕两地相隔,现在还好,将来两脉之人如果疏远了,那会是宁家的损失。

文渊既然不会另迁一支,文辉会提早回去,这就算是给他吃了定心丸了。

“宁家这些年来,科举成才之人虽然有,还是太少了一点,我回去以后,宗族方面会大力整顿,祭田方面我会在立一些,你娘当初捐给族里的田地和分红,我会好好监管,你父亲那边所有的祭奠等,你也放心。”

宁书新将他所能想到的都交代了一遍,没有说什么要托付的话,只是将对宁家的打算全部说了一遍。

两人虽然是一老一少,可都是聪明人。

话根本不用说透,文渊就知道伯父的打算。

文渊把手伸进怀里,拿出了两张纸,递到了宁书新的身前。

宁书新一看,一张是房契,一张是地契。

“大伯祖,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是我让人在置办的,这二十顷地里,一半归族里,算是我这一支的祭田,一半由您打理,算是对我父亲的看顾,房子是捐给族里作为学堂的,不大,只有两进,院子不小,地方也挺合适的,算是我这一脉对家族的进献吧。”

文渊明白,宁家是根,族学是基,有了这一条,几代以后就是回山东,他们也不会太多疏远。

宁书新更是知道,“还是你想的全面,族里我也有多年没有回去了,这一次落叶归根,也算是全了心愿了。”

“大伯祖也是两朝重臣,告老还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

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的,将宁家几十年的发展定了一个大概。

十天以后,宁书新一家就启程了,宁安平也在翰林院成为了从三品的官吏,仅次于掌院,每天都是跟学问打交道,他直到回原籍前,也没有在动过地方。

至于平萱那边,文辉的运气相对不好,这就要怎么看了。

本来他就对成亲的事情不感冒,想着能拖最好,可是偏偏在陪着平萱在云南的这一年里,被当代白族族长的小女儿喜欢上了,整天是你追我逃的。

本朝是开放,但是女子还是很矜持的。甚至在某一方面来说,你出门可以,但不能有不好的名声。

可是白族哪里有这样的想法,白族姑娘追起人来那可是热情火辣的。

平萱原来听了文辉出京的原因,加上旁敲侧击,就明白了儿子的心结。

平萱还在担心将来这个孩子的婚姻大事,现在倒好,有人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可很有一些现代恋爱的感觉了。

他们家似乎跟白挺有缘的,大儿媳姓白,将来文辉如果娶了这位白族姑娘,那就是第二个白字了。

对文辉动心的白族少女姓刀,用了老王妃的兰字,是他爷爷起的,她是刀家三代里面唯一的女孩。

老平王当初第一次听到这个兰儿的时候,那是从他的老情敌口中喊出来的,差点没跟他打起来,气的老王妃几天都不理他。

这位晴兰姑娘是火一般的性格,族里的人是一个都没有看上,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上了文辉了。

平萱给文渊写了信,笑着说道了此事,信里也透着几分担心,如果宁家跟白族结亲,会不会引起皇帝什么想法。

未雨绸缪,文渊在日常对话的过程中,自己没有表示,只是露出了一丝愁容。

皇帝很少见到文渊这个样子,貌似最近没有什么难事啊,皇帝不由的起了好奇之心。

“文渊,有什么难事吗,说出来给朕听听。”

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圣旨,再者说来文渊本来就有这个意思。

“皇上,家母来信,微臣的弟弟可能跟白族族长的女儿有了牵连,这这……”

文渊没有说完话,皇帝已经明白了。

蛮夷之女,可又是族长的女儿,宁家的忠心他是相信的,文辉的性情他也有几分了解。

京城里面的官宦人家没有谁愿意娶一个这样的妻子,好像白族还是一夫一妻,宁家似乎也有这样的家规,倒是挺相配的。

“你说的是文辉,没有想到,离京以后,他的桃花运还是不减啊,白族也不错,要是真的成了,说不定朕还要上门讨杯喜酒呢。”

“皇上,您就别拿微臣开心了,现在老王爷是热闹看的挺好的,家母也……文辉更是给我来信说不愿意了。”

文渊愁眉苦脸的看着皇上,意思是您就不要添乱了,我们家因为这个看戏的人不少了。

“叔祖在看热闹,咱们加强跟边疆民族的来往是很好的,又不是要文辉和亲,看你头大的,你放心,我会给叔祖说的。”

说完以后,皇帝还拍了拍文渊的肩膀,带着一脸的笑意先行一步。

文渊跟在后面,虽然目前皇帝没有收到文辉这方面的丝毫消息,但是通政司是不能小瞧的,自己不早一点说,难道还要等皇帝知道以后再问啊!

也就是说平萱想的和文渊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文渊不认为弟弟真的会娶刀晴兰,就是有个万一,也有了伏笔。

皇帝答应了跟老平王去说的,文渊更是放下了心。

文渊没有想到的是,皇帝是答应了,但没有说他到底答应了什么。

很快皇帝给老平王去了信,信上说的明白,这是一个加强两族关系的大好机会,当初老王爷因为老王妃跟白族有了一定的过节,皇帝知道,在信里只字不提,就是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老平王。

老平王拿到信以后,打开看了看,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相信,连续几遍以后,终于确定了。

既然皇帝有此心,那是好事啊!

当初那个老刀就不是他的对手,现在更好了,他的孙女嫁到孙媳妇哥哥的家里,更是给他添面子的好事。

要促成,这是一定的。

老平王决定要好好的想点法子。

打击敌人的同时又能加强自己,最好不过了。

可还没有等老王爷想出办法开始行动呢,老王妃和平萱决定离开云南直奔陕西,理由很好,说的是那是汉唐盛世的地方,不去怎么行呢。

动作很快,两天以后,他们就上路了,而这个时候,刀晴兰因为去外祖家的原因刚刚动身了三天,还没有得到消息呢。

就这样,平萱他们先离开了云南,一路北上,几个月以后,终于经过四川来到了长安。

这里是汉唐盛世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平萱前生生长得地方,所以平萱是肯定要来一趟的。

晴兰,既然儿子还没有此心,就不要强求了。

平萱在四季如春的云南乐不思蜀,文辉和文彤也是玩的不亦乐乎。

唯有文渊一直在等候着母亲,平萱原来说过在他儿子周岁以前会回来,最后他就收到了一封不回来的书信。

看着娘轻快的语句,想来是心情很好,只要母亲开心,又有弟弟在身边,他也能放下一半的心来。

不是文渊不想在平萱身边尽孝,皇帝对文渊的倚重,还有很多的事情,使得文渊不可能离京。

同^56书库,已经官至尚书的宁书新终于告老还乡,要回山东去了,临行前,老太太一家人、文渊一家都来给他送行。

酒过三巡、宴席已毕的时候。

宁书新专门找来了文渊。

书房里面,宁书新满怀感慨的看着文渊。

没有想到,弟弟的孙子会是宁家将来最有发展的孩子,刚到弱冠之龄的文渊已经是皇上极为信任的人了,前途如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想想当初侄子考中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们这一房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

他的儿子宁安平虽然有才,就是呆了一点,在翰林是没有问题的,对家门也好,要是掌握实权还是免了。

侄子宁安和,本朝吏治,正四品已经是了,没有大功的机会,想要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只有文渊是要功名有功名,要靠山有靠山,本身又有爵位在身,还是简在帝心之人。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文渊年轻啊,这是最大的本钱,后面几十年的发展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宁书新不敢想。

“文渊,你的两个伯父都在京城,我老了,要回原籍去,将来你两个伯父也是要回去的。只有你,可能会扎根京城,在这里发展了。”

文渊大概明白大伯祖为什么找他过来,都是宁家人,虽然宁家当初承爵之后,在山东传承,可是现在立国超过百年了,开国时候的封爵之人,基本上爵位都传承有五代了。

传承不是一辈算是一代,而是一人,所以有的时候兄终弟及,也是降级而袭爵。

后来再封的都是在京城立足,爵位传完才能不再京城。

而且后面的爵位给的很严,算下来目前五等爵位也只有三十多家,王公爷的父亲是跟着老平王一起出生入死打过仗,立过功的,所以才能凭借战功封为公爵。

所以自己现在是伯爵,三代以内都是要在京城立足的,这也是天子将这些人都管制在京城,至少那些纨绔子弟不用去祸害地方。

“大伯祖,按照朝廷礼制,我这一脉是要在京城几代,不过落叶归根,将来我还是要回到祖籍去的,文辉更是要提前回去的。”

宁书新就是怕两地相隔,现在还好,将来两脉之人如果疏远了,那会是宁家的损失。

文渊既然不会另迁一支,文辉会提早回去,这就算是给他吃了定心丸了。

“宁家这些年来,科举成才之人虽然有,还是太少了一点,我回去以后,宗族方面会大力整顿,祭田方面我会在立一些,你娘当初捐给族里的田地和分红,我会好好监管,你父亲那边所有的祭奠等,你也放心。”

宁书新将他所能想到的都交代了一遍,没有说什么要托付的话,只是将对宁家的打算全部说了一遍。

两人虽然是一老一少,可都是聪明人。

话根本不用说透,文渊就知道伯父的打算。

文渊把手伸进怀里,拿出了两张纸,递到了宁书新的身前。

宁书新一看,一张是房契,一张是地契。

“大伯祖,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是我让人在置办的,这二十顷地里,一半归族里,算是我这一支的祭田,一半由您打理,算是对我父亲的看顾,房子是捐给族里作为学堂的,不大,只有两进,院子不小,地方也挺合适的,算是我这一脉对家族的进献吧。”

文渊明白,宁家是根,族学是基,有了这一条,几代以后就是回山东,他们也不会太多疏远。

宁书新更是知道,“还是你想的全面,族里我也有多年没有回去了,这一次落叶归根,也算是全了心愿了。”

“大伯祖也是两朝重臣,告老还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

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的,将宁家几十年的发展定了一个大概。

十天以后,宁书新一家就启程了,宁安平也在翰林院成为了从三品的官吏,仅次于掌院,每天都是跟学问打交道,他直到回原籍前,也没有在动过地方。

至于平萱那边,文辉的运气相对不好,这就要怎么看了。

本来他就对成亲的事情不感冒,想着能拖最好,可是偏偏在陪着平萱在云南的这一年里,被当代白族族长的小女儿喜欢上了,整天是你追我逃的。

本朝是开放,但是女子还是很矜持的。甚至在某一方面来说,你出门可以,但不能有不好的名声。

可是白族哪里有这样的想法,白族姑娘追起人来那可是热情火辣的。

平萱原来听了文辉出京的原因,加上旁敲侧击,就明白了儿子的心结。

平萱还在担心将来这个孩子的婚姻大事,现在倒好,有人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可很有一些现代恋爱的感觉了。

他们家似乎跟白挺有缘的,大儿媳姓白,将来文辉如果娶了这位白族姑娘,那就是第二个白字了。

对文辉动心的白族少女姓刀,用了老王妃的兰字,是他爷爷起的,她是刀家三代里面唯一的女孩。

老平王当初第一次听到这个兰儿的时候,那是从他的老情敌口中喊出来的,差点没跟他打起来,气的老王妃几天都不理他。

这位晴兰姑娘是火一般的性格,族里的人是一个都没有看上,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上了文辉了。

平萱给文渊写了信,笑着说道了此事,信里也透着几分担心,如果宁家跟白族结亲,会不会引起皇帝什么想法。

未雨绸缪,文渊在日常对话的过程中,自己没有表示,只是露出了一丝愁容。

皇帝很少见到文渊这个样子,貌似最近没有什么难事啊,皇帝不由的起了好奇之心。

“文渊,有什么难事吗,说出来给朕听听。”

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圣旨,再者说来文渊本来就有这个意思。

“皇上,家母来信,微臣的弟弟可能跟白族族长的女儿有了牵连,这这……”

文渊没有说完话,皇帝已经明白了。

蛮夷之女,可又是族长的女儿,宁家的忠心他是相信的,文辉的性情他也有几分了解。

京城里面的官宦人家没有谁愿意娶一个这样的妻子,好像白族还是一夫一妻,宁家似乎也有这样的家规,倒是挺相配的。

“你说的是文辉,没有想到,离京以后,他的桃花运还是不减啊,白族也不错,要是真的成了,说不定朕还要上门讨杯喜酒呢。”

“皇上,您就别拿微臣开心了,现在老王爷是热闹看的挺好的,家母也……文辉更是给我来信说不愿意了。”

文渊愁眉苦脸的看着皇上,意思是您就不要添乱了,我们家因为这个看戏的人不少了。

“叔祖在看热闹,咱们加强跟边疆民族的来往是很好的,又不是要文辉和亲,看你头大的,你放心,我会给叔祖说的。”

说完以后,皇帝还拍了拍文渊的肩膀,带着一脸的笑意先行一步。

文渊跟在后面,虽然目前皇帝没有收到文辉这方面的丝毫消息,但是通政司是不能小瞧的,自己不早一点说,难道还要等皇帝知道以后再问啊!

也就是说平萱想的和文渊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文渊不认为弟弟真的会娶刀晴兰,就是有个万一,也有了伏笔。

皇帝答应了跟老平王去说的,文渊更是放下了心。

文渊没有想到的是,皇帝是答应了,但没有说他到底答应了什么。

很快皇帝给老平王去了信,信上说的明白,这是一个加强两族关系的大好机会,当初老王爷因为老王妃跟白族有了一定的过节,皇帝知道,在信里只字不提,就是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老平王。

老平王拿到信以后,打开看了看,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相信,连续几遍以后,终于确定了。

既然皇帝有此心,那是好事啊!

当初那个老刀就不是他的对手,现在更好了,他的孙女嫁到孙媳妇哥哥的家里,更是给他添面子的好事。

要促成,这是一定的。

老平王决定要好好的想点法子。

打击敌人的同时又能加强自己,最好不过了。

可还没有等老王爷想出办法开始行动呢,老王妃和平萱决定离开云南直奔陕西,理由很好,说的是那是汉唐盛世的地方,不去怎么行呢。

动作很快,两天以后,他们就上路了,而这个时候,刀晴兰因为去外祖家的原因刚刚动身了三天,还没有得到消息呢。

就这样,平萱他们先离开了云南,一路北上,几个月以后,终于经过四川来到了长安。

这里是汉唐盛世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平萱前生生长得地方,所以平萱是肯定要来一趟的。

晴兰,既然儿子还没有此心,就不要强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