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民国大人物 > 宋教仁桃源何处寻渔父全文阅读

宋教仁桃源何处寻渔父

在民国群雄中,真正够资格称为现代政治家的,只有宋教仁而已。他不仅对革命矢志不移,同时坚信只有责任内阁制才能救中国,得了个“议会迷”的雅号。宋教仁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起草人,这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历史性大法;他将同盟会和几个小党组成了国民党,光明正大地参与选举,眼见获胜在即,却被袁世凯无耻地暗杀了,要知道,他死的时候还差十几天才到31岁。

宋教仁,字遯初,1882年4月5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的一个书香之家,他六岁入私塾,17岁考进当地的漳江书院。1902年,张之洞创办文武两家普通中学堂,宋教仁成为文中学堂的第一批学员。读书期间,他结识了刚从日本归国的黄兴,虽然相差八岁,但两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黄兴被武汉驱逐后,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到了长沙,与章士钊、刘揆一等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驱除鞑虏,复兴中华”。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西园正式成立,到会会员达百余人,黄兴任会长,宋教仁等三人为副会长,入会的还有一位畅销书作家陈天华。在于慈禧七十寿诞那天起事的计划流产后,一帮年轻人只好走上逃亡路。

1904年,宋教仁加入留日大军,当时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已有2万多人。他先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用起功来废寝忘食,有时在枕头上暗自抽泣。一次被日本同学看到,不免问为什么,他回答:“为吾祖国事,君何能知?”这种爱国热情一直是他革命的主要动力。宋教仁在1906年1月4日的日记里写道:“倒卧于席上,仰天歌陈星台《猛回头》曲,一时百感交集,歌已,不觉凄然泪下,几失声。”

宋教仁和陈天华于1905年6月3日创办了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后孙中山来访,商量建立组织的问题,他在日记里淡淡地写道:“逸仙之言,余尚多,不悉记。”到了8月20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即告成立,其中骨干多是原华兴会成员,孙中山成为领袖,黄兴有让贤之德,宋教仁也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

宋教仁曾写过一本《间岛问题》的书,是他1907年3月去东北实地考察写出来的。当时大清正和日本争斗不已,尤其在领土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宋在书里写得条理分明,相当于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学术证据。据说,慈禧太后看到此书,连声说人才难得,下旨要给五品京官。

1911年年初,宋教仁回到上海担任《民立报》主笔,用“渔父”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文章,为保路运动与即将到来的革命推波助澜。1911年7月,宋教仁和陈其美、谭人凤一起组建了同盟会中部总会,与黄兴等遥相呼应。武昌起义以后,该会接连促成了上海起义、杭州起义等,直到占领南京。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先后起义,清王朝大势已去。

1912年8月25日下午1时,国民党成立大会在湖广会馆举行。虽然事先反对,孙中山还是提前一天赶来,并被推选为领袖,具体事务都是由黄、宋主持。经过多年思索,宋教仁认定,只有西方的责任内阁制,才能够救中国。即由国会多数党领袖出任总理,并负责组成责任内阁;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说起来,宋教仁虽推崇议会制度,却也吃过苦头,先后挨过马君武的拳头和女党员唐群英的耳光,算是民主的代价。

1913年2月1日,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党魁身份,从家乡桃源起身,历游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每到一处必登台慷慨陈词,受到万众瞩目和热烈欢迎。他坚持说,袁世凯将来一定会有撕毁约法、背叛民国的时候,而那时正是袁自取灭亡之时。他的每次演说,都被做成简报上报,袁世凯心知这才是心腹大患,轻轻说道:“年纪轻轻,口风何必如此尖刻。”

袁世凯认为,孙中山、黄兴和陈其美都有其明显的弱点,可以对症下药,唯有宋教仁百毒不侵。民国成立时,袁世凯送了一本交通银行的50万元的支票,但宋只用了一点儿,离京时还把钱还上了。最要命的是,内阁制是独裁的天然克星,况且宋本人如此年轻,一旦上位,必将尾大不掉。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在参众两院总议席870席中,得了392席,得票率高达45%。眼见国民党大获全胜,袁世凯召宋教仁进京议事。前来送行的陈其美劝道:“要小心北洋采用暗杀手段。”宋教仁听后哈哈大笑说:“只有我们革命党人才会暗杀人,哪里害怕他们来暗杀我。”当时,于右任劝他走海路坐船,他嫌太慢,执意坐火车。

据说,黑道大佬应桂馨交给刺客的是一张黄、宋的合影,开价道:两个都打死,上奖;打死一个,中奖;一个不中,无奖。3月20日22点45分,刺客武士英向宋教仁背后开枪,子弹从右肋骨射入,宋喘息说:“太痛了,我起不来了。”众人急忙将他从上海火车站送去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宋教仁留下三条遗嘱,表示死而无悔,请朋友们照顾他的老母、妻子及独生子。然后,授意黄兴代发电给袁世凯,请袁能够开诚布公,保障民权,为国家维护一部宪法。22日凌晨,宋教仁终究不治而亡,他的墓安在上海闸北公园。

宋教仁被刺案是民国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牵扯到的四个人先后离奇死亡。刺客武士英被捕后,暴死在上海监狱;指使者应桂馨被人射杀在去天津的火车上。袁世凯的铁杆赵秉钧,受此事牵连丢了总理一职,他对灭口应桂馨十分不满,抱怨说:“这以后还怎么为你们办事?”没过几天,他在家里突然死亡。

另一个涉案者洪述祖是袁世凯姨太太的亲戚,也是内务部才子,写过“长安居大不易,天下事尚可为”的句子,据说隆裕太后最早的退位诏书就是他拟的。日后他蛰居在青岛租界几年,终被宋的儿子宋振吕发现,告上了法庭,成为民国第一个受绞刑的人。元凶到底是谁?黄兴有副挽联十分直白:“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另有一副挽联,最令人唏嘘:“桃源何处寻渔父,博浪翻教刺子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