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始皇帝的狠招 > 第八章 李斯发迹(1)全文阅读

第八章 李斯发迹(1)

一 明争暗斗抢人才 横空出世喜李斯

吕不韦来到书房,见里面正襟危坐一人,年纪不过三十岁,虽是布衣打扮,但浑身透着一股睿气。

李斯见吕不韦步入房内,急忙迎上前施礼:“晚生李斯拜见相爷!”

吕不韦一边坐下,一边问道:“年轻人,你怎么知道我就是相爷呢?我现在是便衣打扮,又没有人引荐,如此冒昧不怕拜错人吗?”

李斯听吕不韦的口气并不像是责备,似乎在拷问。

李斯便讨好:“晚生虽然没有见过相爷,但相爷的名声在诸侯之间无人不晓,如日月当空。在士人的心目中,相爷的威名胜过许多诸侯国的国君,就是与当今天下名声远扬的四大公子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相爷今天虽然是便衣之身,但举止优雅,步履投足间透着华贵之气,二目放光,眉宇间有藏龙卧虎之威,这一切岂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不用说相爷在府中身着便衣小人能够一眼看出,就是相爷布衣微行在市井中,我也能认出相爷不是等闲之人。”

吕不韦被李斯吹捧得哈哈大笑:“市井之处,我若寻常装束,与百姓有何不同啊?”

李斯:“相爷走在市井中,温文尔雅,处处显露出自身不同一般的特性,和氏璧不是裹在陨石中吗?却是价值连城的宝玉。相爷就是人中的和氏璧呀,明眼人自然能看出相爷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吕不韦上下打量一下李斯:“如此说来,你精通相面之术?”

李斯连忙拱手答道:“精通二字学生实在不敢当,随家师攻读多年,闲谈之余偶尔听先生讲解一二,我也就记在心中了。”

吕不韦不以为然:“不知李先生曾拜在哪位高人门下求学?”

李斯:“家师荀卿。”

吕不韦:“哦,原来儒学大师荀卿高足。”

李斯彬彬有礼:“多谢相爷褒奖。我就是听从家师的指教,才从楚国兰陵来此拜见丞相的。”

吕不韦:“先生和韩非子、浮丘子都是师从儒家,在楚国很好,为什么要到没有儒家地位的秦国来?”

李斯:“学生虽和韩非、浮丘子同为荀子的学生,但我们三人的志向和兴趣截然不同。韩非口吃,难立于庙堂之下,只好回韩国著书立说;浮丘子性情超然,就好云游四海,与烟霞结伴,说什么吃粟饭、穿麻衣、修道白屋之下,虽没有赫赫之势,也没有戚戚之忧;斯不但与他们不同,就是与我的老师荀子也志趣大异。”

吕不韦:“哦……”

李斯不失时机恭维道:“家师同我议论天下之事,品评天下德才兼备之人时,家师曾推相爷,认为相爷的威名正如日中天,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这四公子虽然名声远扬,但和相爷比起来根本不足以挂齿。”

吕不韦若有所思。

李斯一时还摸不清吕不韦的脾气,又怕拍马拍痛了反遭马踢,随即又委婉地说道:“不过,家师说相爷的威望如此之高,功劳如此之大,而名声却没有四公子之响,并不是相爷的名气不大,而是相爷求真务实,不图虚名罢了,倘若要想在诸侯间传名扬声,实在是举手投足之劳。”

吕不韦:“不韦虽然才学疏浅,但对儒家之学特别垂青,尤其是荀先生的学问更是佩服,他的许多文章我都读过。比如他所写的《劝学》、《王制》、《富国》、《王霸》,还有《君道》、《臣道》等等,见解独到,议论精当,是安邦治国的灵丹妙药啊!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益,受惠无穷。”

李斯捧上一卷竹简,诚恳地:“家师近日又写出一篇关于如何建立强大国家无敌于天下的文章,东方几个国家的国君读后都奉为治国宝典,不知丞相是否读过?”

吕不韦接在手中翻了翻,心不在焉地:“荀先生的文章字字是珠玑,句句是良言,让我慢慢品读罢。”

李斯:“是。”

吕不韦随手把竹简丢在旁边,又问道:“刚才听李先生讲荀先生曾和足下谈论过我,似乎对我的名声不够远扬十分遗憾。李先生,不妨把你的见解说说,让我听一听是否有可取之处?”

李斯侃侃而论:“纵观四公子之所以有如此声望,也仅仅做到四点:一、出身高贵,全部是国家宗室近亲,正是有了这层关系才占有国家显赫位置,执掌重权;二、利用雄厚的资财和权势,广纳门客,收买人心;三、在国家危难之际担当重任,协助君主共度难关,挽国家之急,救百姓于灾;四、个人修身立德,又豢养一批为他们传播名声的人才,有人甚至愿意为主人的名声气节甘愿去死。”

吕不韦对李斯的话非常感兴趣,津津有味听着。

李斯:“这四点对于相爷而言有的已经做到,只是还没有到位罢了。对于没有做到的,相爷要想去做,如广纳门客这一点,实在是举手之劳。而学生所给相爷的建议,除了这四公子已经有所为之外,还有几点是他们没有做过的,只有相爷才能做到。如果相爷能够做到,四公子与相爷比起来,难以望其项背。”

吕不韦迫不及待:“请李先生毫无保留地说给我听听,协助我成就流传千古的伟名。倘若李先生的见解良好,能使我的名声在诸侯间进一步传播远扬,我一定重赏李先生,授之高官厚禄,让你光宗耀祖!”

李斯点点头,拱手说道:“相爷要想使声誉赶上与超过四公子,必须在策略上胜过四公子。首先,相爷在广纳门客之后,应组织大批贤士假托相爷之名著书立说,阐述相爷对天下大事诸如治国安邦、强兵富民的高深见解,给世人以治理国家的范本,也给后人留下一份可贵的文化遗产。”

吕不韦默许:“嗯。”

李斯:“其次,相爷应广招人才,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根基,这些人才有文臣也有武将,有刺客义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有说客也有谋士。倘若相爷辅佐庄王完成统一大业,相爷就是开国功臣,功垂青史,千秋传颂。”

吕不韦:“有道理。”

李斯:“第三,如今列国分疆而制,各地文字混乱,度、量、衡不统一,道路宽窄不等,车轨车轱制作随意,倘若相爷能够派人细心钻研这些混乱的体制,制定出合理的法则,百姓能够接受,然后在各国间推行,从而促进商贸发展,有利于人们交流和沟通,相爷这一创举必然令万民拥戴。”

然后李斯加重语气:“仅此三点,纵观天下人,谁能和相爷相提并论呢?”

吕不韦非常高兴,赞许道:“真不愧为名师出高徒,李先生不仅精通儒学,在经世致用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地。”

李斯谦逊地:“相爷过奖了。”

吕不韦:“李先生,你今日如此见我,有什么打算?”

李斯道:“如相爷不弃,愿在相国门下早晚侍奉。”

吕不韦端庄而坐,不掩不遮地问:“李先生何以要投到我的门下为舍人呢?”

李斯寓意深长地:“小人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在蔡郡里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吏。吏舍旁边有处茅厕,小人解手去常看见老鼠吞食秽物时,常因人或狗的惊扰而恐惧逃窜。小人也时常到粮仓中去,发现那里的老鼠不受惊扰地噬咬粮食,却用不着忧虑人或狗的接近而恐惧。一个人能否腾达发迹,犹如老鼠一样,就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了。”

吕不韦盈盈而乐:“哈哈哈,李先生真是工于比拟,如此说来,李先生是想到我相府这个大粮仓中来了?”

李斯:“我听说相国是位爱惜人林,礼贤下士的伯乐。相国的文笔能阐述自然运化的奥秘,学问能明察天道人事的精微;希望相国是开张心颜,接纳于我。”

吕不韦:“鱼羡深渊,鸟奔秀木,关东六国的才俊豪杰对吕府的门庭是趋之若骛,而今已经三千门客济济一堂。李先生跋山涉水百里来投,本相也很高兴。本府正缺一位掌管文书的郎中,李先生暂且委屈一下,留在府中任职,做一位议朗。一旦有机会,我一定把你举荐给大王,那时再量才而用。如何?”

李斯起身离座:“相爷知遇之恩,李斯永不忘记!”俯身下去,以头触席致礼。

吕不韦伸手拉起李斯:“议朗不要这样。”

李斯:“秦国有相爷这样豁达大度,包容四海的人,并吞天下,当不是遥远的事。斯一定忠心耿耿效忠相爷!”

吕不韦:“李先生,你今天就把刚才所谈论的几项策略整理出来呈给我,我再逐一审定,然后制定出个具体实施的办法。”

李斯:“小的遵命!”

荀兰坐立不安,不时往门口看,期待着李斯的消息。

李斯回来了:“夫人,成功了,成功了。”

荀兰:“吕丞相答应用你了。”

李斯:“同意了。这下好了,我李斯的命运改变了,一旦有机会,我将接近秦王,把我的治国之策献给大王,谋个一官半职没有问题的。”

荀兰不屑李斯的野心理论:“人讲究知恩图报,既然是吕丞相收纳了你,他就是你的大恩人,不管什么时候,不要背叛吕丞相。”

李斯嗤之以鼻:“夫人之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能坐井观天呢。”

荀兰苦口婆心:“可是有的人,还是要感恩的好。”

李斯:“算了算了,不和你理论了。我眼下就是要把吕丞相的书编好。”

李斯带领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李斯和门客们讨论,点头;门客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

李斯住处的灯明了又暗,暗了又明。

荀兰在一旁照顾李斯,颇为细心。

吕不韦看着李斯送来的书稿,心里甜滋滋地:“李斯,你不仅有才华,而且是眼光敏锐、办事果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

李斯道:“若无相爷的知遇之恩,李斯哪来今日?当今天下,人才辈出,但是明君贤相少矣,而像相爷这样不拘一格使用、提拔人才的相国可就是天下无双了。这也是秦国强大无敌的原因所在啊。”

吕不韦以手抚着胡须:“李斯,凭你的才智,有朝一日是可与老夫比肩的啊。”

李斯巧妙地回答着:“李斯再有能力,可哪及相爷智慧一半。不过见贤思齐这也是我读书人的本分。”

吕不韦听了李斯的这番话,他的心里很是高兴:“李斯啊,你带着那三千门客著书立说,你们编写的书完成得怎么样了?”

李斯:“回相爷的话,书的初稿已经整理完成,还要进一步细致。这三千门客收集了天下所见所闻,汇集编排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一共有二十多万文字。这部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和古今之事,真乃是前无古人之举,这也是相爷对天下后世的巨大贡献啊。”

吕不韦显得春风得意。

李斯又道:“李斯正要请示相爷,请相爷给这部伟大的著作取一个书名。”

吕不韦:“还没有取书名?”

李斯:“还没,等着相爷取名。”

吕不韦沉思了一下对李斯:“那就叫《吕氏春秋》吧。”

李斯:“这个名字好,大气,浩瀚,渊博!”

吕不韦津津乐道:“哈哈哈,什么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和齐国的孟尝君,这号称天下最有学问、最礼贤下士、最喜欢结交宾客的四君子,他们看不起我们秦国,认为我们秦国不是礼仪之邦,可他们有《吕氏春秋》这样的鸿篇巨制吗?他们没有,而我们秦国有,我吕不韦有。”

李斯:“恭喜相爷!贺喜相爷!《吕氏春秋》定将名垂千古!”

吕不韦喜滋滋地:“好!先给大王送一部分去,让他从中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部书的精髓!”

嬴政:“孙儿给奶奶请安!”

华阳太皇太后乐呵呵地:“免了免了,政儿快坐奶奶身边来。”

嬴政坐过去:“奶奶今天叫孙儿来有什么事吗?”

华阳老太后神秘地:“我啊,是给你做媒的。”

嬴政笑道:“做媒?奶奶说的是哪家的千金小姐啊。”

华阳老太后:“我给你们当红娘,订婚秦国世袭官家王绾的女儿阿兰。”

嬴政极力反对:“奶奶,孙儿现在还小,不想考虑这些事情。”

华阳老太后教导:“政儿,你是要江山还是要女人啊。”

嬴政:“大秦江山是我列祖列宗浴血奋战的基业,孙儿当然秉承列祖列宗,要江山。”

华阳老太后:“现在女人就是江山。”

嬴政懵懵懂懂:“奶奶怎么这么说啊。”

华阳老太后语重心长地:“你订婚到了加冠的年龄就能结婚,就可以主政。”

嬴政:“孙儿明白了奶奶的良苦用心,可是孙儿心中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啊。”

华阳老太后:“哦,是谁啊?”

嬴政:“这个姑娘是孙儿在邯郸的时候认识的。”

华阳老太后摇摇头:“邯郸认识的,那肯定是个一般的姑娘了,大秦的帝王讲求门当户对啊,六国的公主还可以考虑。”

嬴政也不争论,转换话题:“奶奶,今天天气还很不错,我陪你出去赏风景吧。”

华阳老太后乐呵呵地:“好好好,我也是好久没有出去了。”

嬴政搀扶着华阳老太后出宫。

赵高过来:“大王,吕丞相把书送过来了。”

嬴政:“哦?在哪里?”

赵高:“在您书房放着的。”

嬴政:“好,我倒要去看看,他写了些什么?奶奶,孙儿先回书房了。”

华阳老太后:“你去吧,好好看看,吕丞相是很有学问的人,看了也送来我看看。”

嬴政:“是的。”

嬴政进书房拿起浏览起来,越往下看脸色越沉重。

嬴政将《吕氏春秋》扔地上:“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荒谬,混蛋!”

赵高:“自相国宣布编撰《吕氏春秋》后,整个咸阳就沸沸扬扬,但是文武大臣颇不以为然。”

嬴政面对吕不韦咄咄逼人的《吕氏春秋》,苦思对策。

赵高:“反对声最大的是桓龁将军。”

嬴政:“宣桓龁速来见本王。”

赵高:“是。”

桓龁进来。

嬴政直言不讳问:“桓龁,你敢不敢在朝廷上奏折批判吕不韦《吕氏春秋》。”

桓龁答应:“敢!”

嬴政:“好,有将军的本色!”

朝会。

赵高:“有事来奏,无事退朝。”

桓龁出列,大声道:“末将有奏!”

嬴政:“奏来!”

桓龁大义凛然揭露:“大王,近日有人聚众作书,居心叵测,纯粹是为了哗众取宠,欺世盗名。”

大臣们一听,很是紧张,不敢说什么。

吕不韦也不说话,傲慢地仰着头。

嬴政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所指何人?”

桓龁声若洪钟般道:“吕不韦!”

朝中议论纷纷。

吕不韦仍不为所动。

一个吕不韦的亲信大臣站出来为吕不韦说话:“大胆桓龁!吕相国作书,是为秦国计,为天下计,你一个武夫懂什么!竟敢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

许多大臣都站到吕不韦一边,护着吕不韦。

桓龁寡不敌众,有些难以招架,只得看着嬴政。

嬴政抓剑的手越抓越紧,不动声色看着吕不韦……

吕不韦傲气跋扈,轻蔑看着嬴政。

嬴政想起华阳夫人的嘱咐,松开了把剑的手,宣布:“退朝。”

众人跪:“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吕不韦轻轻一笑。

吕不韦对桓龁怀恨在心:“这个桓龁,太不识抬举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司空马:“赵高从宫里带出来的消息越来越少了。”

吕不韦思量着:“一个赵高还不够,我决定把李斯也打入嬴政身边,监视和嬴政来往的大臣。”

司空马:“相爷英明!”

吕不韦向嬴政推荐李斯。

吕不韦:“大王,我向你推荐一个才子,名叫李斯,他是荀况的学生,很有学问,有经国之才,足抵雄兵十万。”

嬴政十分器重和期待:“一个李斯,真的是能抵十万雄兵啊?那仲父带来本王看看。”

吕不韦:“是,明天我就带来。”

晚上,吕不韦招了李斯进书房密谈。

吕不韦直言:“李斯,你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吕氏春秋》第一稿已经出来,你是功臣。一笔好字呵,不愧是荀卿的弟子。大王也很欣赏你的才华和智谋。”

李斯谦逊:“多谢相爷大人过奖。大人的《吕氏春秋》,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抄之一遍,受益无穷,李斯真想多抄几遍。”

吕不韦又开心地笑了起来:“集思广益嘛……”笑着笑着,突然笑容一敛:“你来相府已多时,我看你机敏,一直想用你,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大王那里有缺。我想举荐你去,不知意下如何?”

李斯心里一阵兴奋,但脑子飞快地转了一会儿,怕是吕不韦考验他的忠诚,便:“多谢相爷大人。但学生愿终身追随大人,继续编撰《吕氏春秋》。”

吕不韦:“你不想去大王身边,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斯小心翼翼回答:“小的不想离开相爷,愿意伺候相爷身边。”

吕不韦盯住他的眼睛:“大王尚年幼,需要特别关照。你去了后,留心一下每日拜见秦王之人,及时向我通报。”

李斯压制惊喜:“李斯的今天是相爷给的,李斯的将来也是属于相爷的。李斯耿耿忠诚,不管在那里,李斯将永远是相爷的门生。”

吕不韦:“嗯,很好!大王毕竟还年轻,他有许多事情还弄不明白。大王正需要你这样的人去帮助啊。”吕不韦语重心长地接着:“明日早朝,老夫就让秦王任命你为秦王宫的客卿,负责打理秦王宫里的事务。李斯,你可别辜负了老夫的一片心啊!”

李斯:“请相爷放心,李斯一定倾其心智、用尽全力打理大王宫里的事务,那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给相爷送个信出来,为相爷服务。”李斯在说最后一句话时,他有意加重了语气,有意强调“为相爷服务”这句话。

吕不韦:“好,你现在就送《吕氏春秋》给大王,我已经安排好赵高,他带你进去。”

李斯窃喜:“小的遵命。”

李斯一回到屋里就狂笑不止。

李斯:“荀兰,快,快把我写的那篇《上秦王平六国策》找出来。”

荀兰从隐蔽的书架取了《上秦王平六国策》,递李斯手里。

李斯:“哈哈哈,《上秦王平六国策》,无价之宝啊,我李斯就靠你封妻荫子,出将入相了,哈哈哈……”

荀兰问道:“夫君,什么事情把你乐成这样了啊?”

李斯仍然止不住笑意,回道:“我李斯自来到咸阳,今天是最高兴的一天!”

荀兰微笑道:“那你给我说说,让我也乐乐啊!”

李斯走到荀兰面前道:“吕相国举荐我进宫侍奉大王左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李斯的命运即将改变了!”

荀兰笑了笑,不以为然道:“是吗?”

李斯自我陶醉道:“我在吕不韦府上也有几年了,为他编写《吕氏春秋》,费尽心血。今日飞鸟出笼,我将有更广阔的天地啊!”

荀兰:“吕相国为何举荐你?因为你帮他遍写了《吕氏春秋》?”

李斯:“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其二:吕不韦是要把我安排在大王身边,做他的耳目。”

荀兰气愤道:“世人皆言吕不韦有窃国之心,果不其然!”

李斯:“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若是吕不韦,我也会如此的。”

荀兰怒道:“哼!你难道要助纣为虐!我父亲难道教你的是这些?”

李斯:“你父亲教我的学识,而这为人之道,是我自己琢磨的!”

荀兰气愤地一转头:“哼!”

李斯笑着安慰道:“好了,夫人放心。大王和吕不韦看似和睦,实是水火不相容,我究竟该站在哪一边,我自己还没有想好。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将伺机而定。”

荀兰转过身来,正色道:“李斯,你变了!你变得阴诡了!变得阿谀奉承了!变得没有气节了!”

李斯:“我没变!我一直就是这样,只是现在才表现出来。你要我怎么样?像你父亲那样守什么气节,到头来又能怎样?独守山野,无用武之地。而我,只要能登上庙堂,必为王佐之才,助明君开创霸业!”

荀兰:“你要建功立业,我不反对,但你不能堂堂正正地去求功名吗?为什么要巴结吕不韦,做他的耳目?你愧为秦臣啊!”

李斯:“吕不韦想让我做他的耳目,这是他一厢情愿。我的志向绝不是做他吕不韦的手下,我是要借他的东风,直上青云。”

荀兰缓了缓情绪,语重心长道:“父亲教导我们:为人臣者,要上报国君,下报百姓。夫君,你要记住父亲的话啊!”

李斯点了点头。

赵高把李斯带到了秦王嬴政面前。李斯捧着书简。

赵高将书简放嬴政案几上。

嬴政:“高,你先退下吧,没有本王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来。”

赵高:“是。”躬身退出。

嬴政:“你是何人?”

李斯有些羞怯地:“在下李斯,在相府任职。”

嬴政:“书带来了吗?”

李斯指着几案上一摞摞竹简,小心谨慎地:“大王,所编的书都在这里,估计今年底就将编纂完成,到时,丞相一定会亲自奉上一部给大王的,丞相耗费多年时间命人编纂这部《吕氏春秋》就是为大王作准备的,希望大王接受书中思想熏陶,按照书中的要求去做,将来做一位一统天下的明君英主。”

嬴政面带愠色:“既然为本王编纂的书,怎么能叫《吕氏春秋》呢?书中的部分篇章我也略读一二,许多观点都是来自孔孟学派,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罢了,可取之处不多,如果读这样书的人也能成为明君英主,实在有点可笑!”

李斯察言观色:“是是。”

嬴政说着展开书简,随口读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嬴政读到这里,把书往几案上一扔,不满地:“简直一派胡言!‘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势必造成人人都有窥伺君主之心,臣可以此弑君,民可以此犯官,天下岂不大乱!如果说这里有可取之处,我倒以为此文的书写清秀圆润中有刚劲之力,值得效法,不知书写此文之人是谁?”

李斯恐慌之余微微窃喜,急忙俯身说道:“正是微臣。”

嬴政打量一下李斯,并不介意:“你在丞相府任何职?”

李斯有些羞怯地:“在相府任郎官。”

嬴政带着一种冷傲:“唔,才是个郎官。我听吕相说,你曾是楚国荀卿的门下,说你很有些才华。本王对荀卿很敬重,你在他那里学了几年?”

李斯毕恭毕敬道:“回大王,求学了三年。”

嬴政道:“很好,你在荀卿那儿学到了什么?”

李斯:“禀大王,微臣专修帝王之术。”

嬴政:“帝王之术?好,很好。”

嬴政起身:“强将之下无弱兵,名师之下必有高徒,你是儒派大师荀卿弟子,也一定有过人之处,只不过未被发现而已。人的才华犹如金子,有时被粪土所掩埋,如何能够被众人所识呢?但人又不同于金子,金子是一死物无法移动,而人就不同了,可以不断改变个人所处位置,展现自己才华。正如赵国毛遂自荐平原君,脱颖而出,得以名扬诸侯。”

嬴政期待望着李斯:“你何不效法毛遂呢?”

李斯:“谢大王点拨。微臣不是不想毛遂自荐,微臣是在等待时机。”

嬴政:“光阴似箭,白马过隙,你要得到什么时候?”

李斯说着,取出精心准备的《上秦王平六国策》:“如今臣已经等到。请大王指正!”

嬴政接过:“《上秦王平六国策》?”展开浏览起来……

李斯毕恭毕敬候着。

嬴政放下《上秦王平六国策》,把身子向前倾了倾,问道:“你是楚国人?”

李斯:“是。微臣是楚国上蔡人。”

嬴政:“你为何不在楚国要到秦国来?”

李斯:“微臣想到秦国来一展抱负。”

嬴政:“什么抱负?”

李斯:“一统天下。”

嬴政听后,静默不语。李斯的问话,猛然唤起了他的君王使命感。

嬴政试探李斯:“一统天下,是我大秦祖祖辈辈列祖列宗未酬的壮志,并非此刻本王的愿望。”

李斯微微一笑:“不错,大秦从穆公始,便雄视列国,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未酬。”

嬴政:“为什么?”

李斯抓住机会,提高声音禀道:“因为那时候周朝尚未衰,周天子的威力还在,列国还处于上升阶段,并非到了不堪一击之时……周德未衰,大家需要维护一个团结的大局。”

嬴政坐正了身子,聚精会神地听着。

李斯:“现在形势不同了。周室已灭,诸侯相伐,日趋衰落,六国合纵名存实亡……,加之秦国自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以来,正日益强盛,各诸侯国就像郡县朝君一样敬畏大王和大秦,所以一统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

嬴政:“嗯。”

李斯声调顿挫抑扬:“华夏大地,自周天子姬发分封诸侯王,诸侯坐大,尾大不掉,从此诸侯割据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灾难如魑魅魍魉笼罩人民头上。持续数百年之久的诸侯争霸战争似乎使人们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统一’比‘分裂’好,‘集权’比‘分权’好。倘若把最高统治权集中到一个最高的政治权威手中,这个合法的最高政治权威抑制社会中的各种离心力量,以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也许人人都会过上好日子。”

嬴政:“好!”

李斯:“一统天下,此乃超越三皇五帝之伟业。若大王有此雄心,李斯愿为大王效力。”

嬴政盯着李斯:“说下去。”

李斯迎着秦王的目光,放低了声音,加重了语气:“自古成大业者,成于创造机会,败于坐等成功。关键时刻,心要狠得下去,手要拿得起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大王深思。”

嬴政:“这个本王已经胸有成竹,说点新鲜的。”

李斯暗喜:“平息内乱以后,大王就应该制定新的、切实可行的武力统一九州的战略方针,趁各国尚未结成牢固的反秦统一战线时,一举消灭六国,结束华夏大地五百余年的大分裂状态,实现统一天下的伟业。”

嬴政急切地问:“本王该如何去做呢?”

李斯道:“小臣以为,秦国所不愿见者,乃六国之合纵,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秦国。今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灭除六国,就像做饭的女人扫除灶上的污垢。故破坏统一战线,乃当前之首要任务。而要行之有效破坏统一战线,臣以为当务之急就是大王要派出谋士到六国去……”

嬴政:“做什么?”

李斯:“派谋士,潜赴六国,游说诸侯大臣。那些好财的,可以金玉交结,厚财贿之;有不识时务的,就给他们一把利剑。”

嬴政:“好办法!还有?”

李斯:“良将随其后。”

嬴政:“谋士先行,良将随其后。好主意!”

李斯:“如此,各国相疑,君臣互嫉,秦然后可一一击破之。”

嬴政击掌:“说得好!”

李斯推波助澜:“大王前的大秦君主的谋划并没有超越‘霸业’的范畴。‘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秦国君臣,想到的只是更多地占领别国的地盘,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灭掉六国中某一个国家,更不用说整个灭掉六国了。大王与他们不同,大王所设计的是‘帝业’,是灭掉六国,实现一统。”

嬴政脸上已露出笑容,问道:“何时到的秦国?为何不早来见本王?”

李斯见问,叩首再拜,未及多想,就脱口而出:“小臣到秦国多年,一直在相国吕大人门下为舍人。今蒙大王召见,降尊垂询,小臣感激万分。望日后能有机会报效大王,为秦国统一大业,效犬马之力。”

一听吕不韦的名字,嬴政勃然色变。

嬴政“哼”了一声,站起身来,大踏步地走出了大殿。

李斯一个人跪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央,不敢坐下去,也不敢站起来,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嬴政又返回来,正色道:“李斯,本王问你,你来秦国想施展怎样的抱负?”

李斯被嬴政的气魄所震慑,慢慢道:“一统天下!”

嬴政:“那我问你,吕不韦能一统天下吗?”

李斯吓了一跳,惶恐道:“相国他……”

嬴政:“你就说能与不能!”

李斯:“不能!”

嬴政:“那本王呢?”

李斯坚定道:“能!”

嬴政:“那好,吕不韦让你进宫的目的本王能猜到。本王赏识你的才能,可以尽弃前嫌。究竟是做本王的人还是做吕不韦的人,现在你自己决定。不过本王要告诉两句话:其一,秦国是本王的,不是他吕不韦的;其二,天下是本王的,不是六国的!”

李斯彻底被嬴政的霸气所征服,俯首道:“臣李斯誓死忠于大王!”

嬴政得意地一笑。

吕不韦府,吕不韦显得格外地忧心忡忡。

吕不韦放下书简。

司空马伺候上茶水。

司空马:“相爷今天心事重重,是在担忧李斯吗?”

吕不韦叹叹气:“是啊,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人虽出身低微,但心计绝不简单。”

司空马:“相爷是担心李斯会背叛?”

吕不韦:“算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赌一赌吧。”

门吏进来:“相爷,李斯回来了,在门外候着您召见呢。”

吕不韦:“哦,带他进来吧。”

李斯向吕不韦说着入宫见嬴政的事情。

吕不韦询问:“你都和大王谈了些什么?”

李斯搪塞:“只说谈论一些书中文章,大王盛赞相爷的文章妙笔生花!”

吕不韦高兴地:“还有什么没?”

李斯试探着:“大王让我明天和相爷一起上朝。”

吕不韦和颜悦色:“你来相府多年了,我一直都很赏识你,才委你重用,负责编写《吕氏春秋》一书。 如今此书将要完工,你立下首功,金银珠宝无法表达你的功劳,本相再三将你举荐给大王。大王起初不同意,经不住本相的强求,答应委你官职。能否得到重用获得一个满意的职位,本相一定尽力为你争取。”

李斯:“多谢相爷的提携,李斯不负厚望!”

20.咸阳宫 日 内

嬴政扫视了朝堂,问道:“李斯来了没有?”

李斯从吕不韦身后胆战心惊出来:“小臣在!”

嬴政:“本王任命你为仲父府的长史,陪本王读书。”

李斯惊喜:“臣遵旨!”

众大臣为嬴政的突然提升李斯议论纷纷。

嬴政和吕不韦的目光不期而遇,两人都露出不同的微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