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启明之回到南宋 > 第三章 扩张 第一节 文登集一全文阅读

第三章 扩张 第一节 文登集一

文登集是江北一个偏僻的小镇子,以前此地不过是个小村庄,因为村里接连出了几个举人进士,所以改名文登。那些走出小村做了官的人衣锦还乡,出资修缮自家老屋祖坟同族祠堂,渐渐使文登成了一个集镇,若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成为一座城市也未必不可能。就在这时,宋金之间发生了一场灭国之战。文登集正好位于宋金交界处,因为位置比较偏,而且规模小,不是什么重要的州县,宋金交战的时候倒未曾遭战火波及。等到宋金议和,划江而治之后,宋廷固然是认为这里归大金管辖不来过问,占了大宋江北富庶州县的金国将领们也瞧不上文登集这个小地方,基本没谁来搅扰文登。镇里的士绅凭着以往的关系,组织了船队与江南往来,倒是没有物资匮乏之忧,反而因为占了沟通江南江北的地利,渐渐有些畸形的繁荣起来。

一个平常的冬日,文登集一户史姓人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原来是史家新得一子正在宴请亲朋好友。史家本是书香门第,家业在文登也算中上,家中老人亡故的早,只有夫妇二人,年届三旬才得了这个儿子,当然欢喜的紧。史父心念故国,又不便公然宣扬,便为儿子取名更新,正是取万象更新之意,希望宋廷能振作起来,收复江北。

转眼之间小更新已经十二岁,生得是聪明伶俐,五岁识字,八岁断文,十岁就学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熟读《弟子规》,跟着父亲学习《论语》、《中庸》。史父对儿子的聪慧骄傲之极,想着再过两年就送史更新去江南参加宋廷科考,至于让儿子就近在大金科考,史父可从来没有考虑过。

其实到这个时候,大金在江北的统治已然日渐稳固,即使是文登集,也有金国官吏来征收过粮税。还好大金效仿大宋建立的地方官府,任用的下层官吏也多是以前流落在江北的宋朝旧吏和地方文人,来文登集的官吏也不例外。文登集的士绅与这类官吏渊源不浅,打点一番,倒也把镇子的真实情况瞒过金廷,大金派往地方的女真官员只当文登集是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稍微征来一点粮税便满足,没有来打扰镇子的平静。

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虚假平静又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文登集终于被卷入一场血雨腥风之中。来到文登集的并不是什么山贼土匪,而是一支起兵抗金的义军。

这支义军倒是真心抗金的,首次来文登集也只是为了筹措一些钱粮,并没有纵兵劫掠。文登集的士绅百姓对故国还是挺有感情的,因此对义军的要求全力支持,甚至设宴款待了义军将领。那支义军筹到钱粮也不敢在一个地方多待,修整了几天便离开了。此后义军又来过几次筹措粮草物资,文登集的百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都一一满足。若仅仅如此,倒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文登集的百姓和义军当然不可能自己告诉大金双方的往来,即使被大金官府听到风声,文登集用刀兵所迫不得不为也能把支援义军的事情搪塞过去,后来的结果还不至于那么严重。偏偏这支义军有一个好大喜功的上司,听说江北有个小镇心念故国,对义军的要求全力支持,便起了向朝廷表功邀赏的心思。这支义军在江南自有门路,也有宋朝主战的地方官员暗中扶持,义军头领送回去的文书为了表功,自然把事情夸大了不少。背后和他们联络的宋朝官员也是个纸上谈兵的文人,接到邀功的文书心中大喜,当真以为大金治下的江北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百姓心向大宋,只等着朝廷解救呢。其实大金占据江北,把原有的豪门大族清扫一空,新的豪门还没有完全兴起,土地兼并没以前严重,女真又是初入中原繁华之地,很多奢华的习惯还未养成,普通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前在大宋治下,即使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差多少。人心思稳,若不是大金如今重用的多是只通杀伐不懂文治的女真将领,这么长时间,江北早就安定了。其时岳武穆北伐刚被宋廷内部的主和派压下去不过十数年,朝堂之上固然是主和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在下面,持有主战思想的宋朝官员并不少,其中不乏执掌一方的大员,暗中扶持江北义军的人亦不在少数,可不像后来只有一个淮阳公,江北义军反抗大金统治的斗争也是此起彼伏。这个官员得出了自以为是的结论,便想着让自己支持的江北义军主动发起攻击,通过一两次比较有声势的战斗,确立自己在主战派官员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他毫不吝惜的给江北义军提供了一批钱粮,同时给义军头领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大大夸奖了对方一番,又“深入透彻”的分析了江北义军面临对金斗争的大好形势,指示他们趁着这个良机发动心怀大宋的百姓,向大金开展进攻,掀起反攻江北的浪潮,将来大宋成功收复江北,大家都是劳苦功高的大功臣,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得了这封回信,那支义军的头领们果然雄心勃勃的要做收复失地的大功臣,带着手下占据州县,公然挑起了反抗大金的义旗。一时间,江北风起云涌,倒也有几分武穆北伐时的气象。也就是这个时候,文登集因为首先响应义军,向义军供应钱粮,成为了一个影响颇大的典型。

文登集其实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无奈以前就和这支义军有来往,人家起兵之后,特意大张旗鼓的来镇子致谢,如此一来,文登集就算是与义军绑在一处了。此后事态的发展便无多少悬念,江北义军并没有等到朝廷大军开过大江,反而是大金的军队越来越多,很快把这次义军的反攻扑灭。文登集名声太响,这次再也无法幸免于难,一支金军精锐甚至轻骑突进,在金军大队尚与义军主力纠缠的时候突袭文登集,要对这个首先响应义军的地方来个杀一儆百。

促不及防之下,文登集百姓几乎全被堵在镇子里。事到临头,后悔也无用处,文登集的士绅百姓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性,所有成年男丁不分贵贱,全都手持简陋的武器,舍生忘死的抵挡大金精锐,甚至完全就是去送死,面对金兵劈下的兵刃、冲撞的战马不闪不避,只求在临死之前给金兵造成一点伤害。无奈他们的武器实在简陋,在精锐骑兵的重甲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千余男丁,只给金军造成了几十个人的伤亡。砍倒最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镇子里再无一个活着的男性镇民。所有的院落大门都虚掩着,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箱笼桌椅四散,院子里堆满了布料衣物,还有忙乱中打翻的油瓶油罐,流出来的油料混合着满镇的血腥,散发出古怪的味道,镇里的妇女都躲在各家的院子里,脸色苍白,身体不住的发抖。显然,镇民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逃跑,每想到金兵来的快,把他们堵了个正着。

领兵的金将哈哈大笑,挥手高叫道:“儿郎们,镇子里的一切都是咱们的,大家先去快活去!”

众金兵拼杀了一番,虽然对手不堪一击,但镇里男人那种不畏生死的冲杀,还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好了,镇子所有的男人都被杀死,只剩下女人可以任意蹂躏。得到将领的允许,所有的金兵放开紧绷的神经,欣然大叫一声,四下分散抬脚踢开院门一头冲了进去。稍稍有些意外,他们冲进门的时候,并没有听到意料之中让他们血管膨胀的女人惊恐的尖叫。

眼看着如狼似虎的金兵冲到近前,那些妇女反而不再发抖,也没有发出恐惧的惊叫。等金兵冲近了,狞笑着的嘴里呼出的臭气几乎喷到脸上,有些妇女甚至已经被扑倒再地,衣衫被金兵粗暴的撕开,露出柔软的身体。

面对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妇人们不再尖叫,脸上带着淡漠的微笑,平日里穿针引线、绣花描红的素手轻轻一晃,引燃的火折子飘向院子里早已堆好的布料木材,这些易燃物上面还提前浇了火油硝石等引火助燃的材料,碰到一点火星,立刻就会爆发。有些金兵眼疾手快,推开身下的妇人猛扑过去,一脚把最近的火折子踩灭,惊魂初定脸上刚刚浮现处得意的笑容,马上又僵在那里:飘落的火折子不是一个两个,院子里所有的妇人都投出一个,即使踩灭了几个,还有自己熄灭的,甚至偶尔几个院子,冲进去的金兵比较多,把妇人们投出的火折子全部扑灭,但早已注定的结果仍然无法改变,镇子里所有的院落,包括那些比较偏远、还没有金兵冲进去的那些,几乎在同一时刻,都有引燃的火折子飘落,顷刻之间,镇子里火焰四起,并迅速蔓延开来。

“不!”冲进院子的金兵只来得及痛苦不甘的惨叫了一声,轰然一下,院子里便燃起了冲天大火,顾不上身边的财帛妇人,被烧得焦头烂额的金兵又狼狈不堪的退了出来。有几个院子里的金兵扑灭了眼前所有的火折子,还以为局势尽在掌握之中,狞笑着继续去撕扯妇人的衣衫。妇人们也不挣扎反抗,只用手紧紧揪住金兵的衣甲,不让他们能轻易挣脱出去。那些金兵以为妇人们已然认命,正要互相打趣几句,转眼间脸色煞白,顾不得挣脱,就那么拖着妇人往外跑――他们又不是傻子,大火都烧到门口了还分不出轻重,如今还要贪恋女色的话,等下恐怕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惜,他们觉悟的还是有点迟了,没等跑的最快的那个摸到院门,整个院子“腾”的燃起熊熊烈火,把里面的一切,不分美好与丑陋,一视同仁的吞噬进去。

领兵的金将选了一座富家人的院落,别人不敢跟他抢,他也不着急,甩蹬下马,还好整以暇的理了理身上的甲胄,正要推门进去(门是虚掩着的,对方显然已经放弃了抵抗,他可不想跟那些大头兵一样猴急往里冲,那多**份),突然看到有几处院落起火,还同身边的亲随说笑了几句:“是谁这么急呀,两三下就完事,这么快就开始放火啦?”

几个亲随刚要附和,却见跑过来的金兵狼狈不堪,脸一板就想喝止他们。还没等几个亲随开口,那些金兵已经惶恐的高叫道:“将军快跑!”

金将脸一沉便要发怒(放过嘴边的肥肉不吃这是什么道理),忽然他脸色一变:面前的门明明还没有推开,也没有一个人进入这个院落,怎么院子里似乎有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镇子里的火头一个接一个的燃起,片刻之间火势便烧得冲天高。现在,镇子里终于失去了古怪的平静,领兵金将倒是听到了妇人们凄厉的叫声和痛苦的诅咒,但往日这种毫无威胁、只能博得金兵嘲笑、激发的他们更加疯狂施虐的叫声和诅咒,如今却让身处熊熊烈火之中的金兵金将不寒而栗。

狼狈逃窜的金兵越来越多,先前那几个金兵看到将军不动,本来已经站定了脚步等候吩咐,见势头不对,连忙出言哀求道:“将军咱们快退!她们这是要烧了整个镇子和咱们同归于尽啊!”

领兵金将大吃一惊,翻身上马道:“诸军莫慌,随我速退!”说完自己狠狠一鞭,纵马向镇外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