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之国度 > 章六 铁色岩盔全文阅读

章六 铁色岩盔

马车在帝国公路上奔驰,画面是一成不变的一往直前。唯一变换的是——光与暗的交替,日与月的轮转。

经过了五天的颠簸、煎熬、拥挤,呃——还有“李白哥哥”口中的所谓温暖,伊斯塔等人所乘坐的马车,终于在一个薄雾轻寒、天色微泛鱼肚白的清晨,来到了岩盔城的城门外。马车一停,几人都迫不及待地跳下马车,蓝侬更是差点因腿麻而跌倒在地。如果没有西摩在一边及时伸手搀扶的话,估计“差点”两字就可以省略不用了。

只有阿姆斯壮坐在车里,完全没有动换的意思,而事实上,他本人是非常非常想离开这个憋屈的小地方的——即便是再强壮的人,也有酸软无力的时候啊!

城门还没有开,外面的大道上已经排出一条不短的队伍来。在清新湿润的空气里,伊斯塔长长地做了几个深呼吸。凉意沁人,顿时让他精神了许多。他往前走了几步,抬眼望向朦胧晨雾笼罩下的雄伟城墙。

青灰色岩石由于雾气的浸染,表面已经湿润,看上隐隐有着微弱的光泽,仿若黑铁。厚实的墙体上极为规律地分布着一些长形方孔,一眼望去如同盔帽上镶嵌的錾钉。而高高的城墙之上则是巨齿般的城垛,每个城垛上面又蹲了一尊黑石雕塑,石像造型各式各样,但主题却都一样——那就是愤怒中的公牛!

愤怒的公牛奔腾于铁色岩盔之上,这就是兰伯坚尼家族的家徽!

岩盔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达西亚王朝时代,息鹰堡即为它的前身。一直以来,它都是以军事重镇的身态出现在历史的纸页笔间。两百年前,当弗鲁西奥?兰伯坚尼将军领军东征到此时,便立马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在之后的帝国青史上,它又以“岩盔城”这个名号、七岩公国国都这个身份,留下身影,并一直活跃到现在,或许还有未来。

兰伯坚尼家族从来不缺乏激情与想象力,再加上弗鲁西奥?兰伯坚尼本人原本就偏爱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格调,于是岩盔城在重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完全不同于帝国其他城市的建筑路子。

正如其名,整个岩盔城就是一个由岩石堆砌而成的巨大的牛角盔,圆形的城墙就是它的盔帽,而东西两边城墙上耸立的尖形瞭望塔,则是那一对怒刺苍穹的牛角。

整个墙体下宽上窄,造出了一个平滑的弧度。但即便如此,上面最窄处的顶部甬道,依旧足以让四位骑士宽松地齐头并骑而行。其规模之浩大,叹为观止!

那是种异样的美感,是粗犷野蛮和细腻优雅的完美结合,是铁血战争和建筑艺术深层交融的产物!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就曾被震撼,现在见到,依然还是震撼!让一个为战争而存在的军事城堡拥有了其艺术价值,或许,也只有兰伯坚尼家族才能做到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族啊!”李?拜伊走到伊斯塔的身边,感叹道。

“伊塔里亚、希底拉、凯达伊与古代达西亚,四种建筑风格的夹杂融合,造就了它的不朽。”伊斯塔双眼不离岩盔,幽然轻语。

“哦?没想到你竟然对建筑有过研究!”李?拜伊骤然兴奋,他突然发现在自己的身边竟然潜伏着一个“准”知己。

于是,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建筑来,开始伊斯塔还只是淡然回答个一两句,到后来,两人越聊话题越多,伊斯塔的心也渐渐热络起来,也说的越来越多了。

其他几个人一脸茫然兼无奈地看着两个人互喷,却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好无聊啊!”艾黎亚打着哈欠对其他几个也在打哈欠的队友说。

“城门开咯!”眼尖的艾黎亚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看到了曙光。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李?拜伊感慨,伊斯塔点头同意。其他的队友们齐唰唰地瞥给他们两人无数白眼,铺天盖地,遮云蔽日。

轻松地通过了城门守卫的盘查,一行人在熟悉此地路况的李?拜伊的带领下,直奔俑兵工会而去。

由于是大清早,工会大厅里的人并不算多,伊斯塔以队长的身份在工会的俑兵团队备案处注册并备案了自己小队的资料,这代表着,“绯红之爱”小队从此时起,在七岩公国境内已经属于官方承认的正式组织了。

整个过程都是比较顺利的,至少在没有出现关于队徽的争执之前,可以这么说。

当备案处的那个小老头问起需不需要同时把队徽也注册一下的时候,艾黎亚兴奋地跳出来表示同意,并且几乎是下意识地把目光瞄向了“绯红之爱”的吉祥物——伽罗的身上。是的,艾黎亚一直都近乎顽固地坚持着伽罗作为小队吉祥物的想法。

伽罗本能地予以反对。

于是大家众说纷纭,除伊斯塔和李?拜伊没加入讨论外,其他五个人竟然有不下于十二种的不同想法……

解决这类争执的方法有很多种,少数服从多数、高压手段消除异己、退而求其次,又或者直接从根源解决,撤销引起争执的提案。

但显然,这些方法在此时,都起不到消除问题的作用。最后,还是李?拜伊被他们的争吵弄烦了,他大喊一声:

“你们抽签决定吧!”

如此这般,队徽才终于决定下来,那是墨兰索的想法——绯红色的、用古荷安语写出的“爱”字。

古荷安语是“翡翠之主”的牧师们才学习的一种语言,传说是“翡翠之主”为了传“翡翠圣典”予人类,才创造的文字。那本神赐的圣典,也就是这世界上的第一部“翡翠圣典”,现今就供奉于帝国首都君临城的“圣典大教堂”中。之后流传于民间的“圣典”则是各种不同语言的翻译本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