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归档 > 第9章 屠谷河边全文阅读

第9章 屠谷河边

1988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二,戊辰年,乙卯月,癸酉日,龙抬头;宜祭祀、剃头,忌嫁娶、动土。

古话说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之计也由此而始。距离农历三月还有不足一个月,中国北方的气候,三月份的阳光虽然明晃晃的照在身上,可寒风一个劲儿的吹,依旧让人感觉不到一丁点暖意。

杨学文身上穿着用杨爸爸的旧衣服改成的棉袄,布料是当下流行的灯芯绒,腿上是“同一系列”的棉裤,布料虽然是旧的,里面絮着的棉花却是绵软瓷实的新棉。

杨妈妈用剩下来的边角料给杨学文缝制了一双小棉鞋,鞋面是黑色的灯芯绒,鞋帽上打着两个气眼,用铝扣扣上,再用鱼线做成的白色鞋带穿过气眼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鞋底用杨爸爸跑运输时路上捡的工业胶皮钉好,穿在脚上既舒服又暖和。

看得出来,杨妈妈很舍得下本钱,杨学文矮小的身子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在路上,远远的看去就像一个滚动的大皮球。

杨文婷拉着杨学文的小手,小幅度的蹦跳着往前走,她年纪虽然不大,但比例极长的两条腿如果真个蹦跶的太过“愉悦”,少不得要把牵着的杨学文摔个大马趴。

杨文婷身上穿的是暗红色的花布棉袄,布料崭新,是过年前杨妈妈咬着银牙一狠心才从县城扯回来的。

88年的时候,身处内地小城,商品市场还不够流通,虽然人们日常生活购物已经很少用到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大部分人家的衣服仍然是靠购买布匹,然后手工缝制。

那会儿,有好的裁剪手艺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就成了各家婆婆们嘴里的优质人才了,杨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优质人才,一到年节、换季,来找杨妈妈帮忙做衣服的人得排成长队。

当然行走在大街上,也少不了有些孩子穿着极不合身的衣服,不是哥哥姐姐退下来的二手货,就是自家老妈的手艺实在不过关。

李强走在杨学文的另一边,他身上的衣服也是杨学文的“同系列”产品,只不过他是用李从医的旧衣服改的。同样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效果,李强和杨文婷同年出生,杨文婷前半年生日,李强后半年生日。

照常理来说,女孩子在小时候发育要比男孩子快一些,个子也普遍比男孩子更高一些。可这个规律在李强身上完全失效了,杨文婷在同龄的女孩子中本就算是高挑了,可强壮的李强仍然完爆杨文婷小半个头。

李强前襟的一排扣子敞开着,漏出里面暗红色的针织毛衣,他走路的时候身体有个小幅度的左右摇摆,一股“小土匪”的气息迎面扑来。

杨文婷今年8岁,已经上3年级了。李强也是8岁,还跟杨学文在幼儿园跟一群光屁股的小孩玩闹。

杨文婷从小聪慧,很小的时候她就拉着杨妈妈吵着闹着要上学,她比同班的大部分孩子要小两岁,别小看两岁,三四十岁的人或许觉得两岁的差距没什么,可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两岁就是智力成长的一个台阶。

可偏偏比同班同学小两岁的杨文婷,在班级里面品学兼优,是老师们口中的表扬“模板”,也是家长们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正因为有了杨文婷这么一个前例,所以杨学文的父母对杨学文小小年纪就去上学并没有什么担忧,反倒持鼓励态度。

年根儿一过,杨学文就挑唆李强跟他爸提要求要去上幼儿大班,这样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满4周岁的杨学文成功的跟着李强“混”到了幼儿大班。

杨爸爸杨妈妈不知道,杨学文可比杨文婷妖孽多了,杨文婷顶多是算普通人里的佼佼者,这样的人即使不仅仅是百里挑一,但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总是可以找到的,可杨学文身体里可是住着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即使放眼世界都不一定会有另一个这样的人存在。

杨学文是被李强和姐姐杨文婷强拉着出来的,今天可不光是二月二龙抬头,还是杨学文他们乡庙会、赶集的日子,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次庙会,往往附近几个村子都会合伙搭把,一起出钱出力张罗着唱几台大戏。因为庙会要持续三天,所以小学和幼儿园也跟着放了三天假。

只是看他们一行三个人行走的方向,不是去逛庙会,分明是向着屠谷河在前进。

原来不知道杨文婷从哪听来了消息,说屠谷河边停着一溜“小卧车”,气派的很呐!坐不住的杨文婷当即就拉了杨学文非要去凑热闹。

杨学文怕冷,一到冬天就缩在被子窝里不愿意出来,别的小孩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他就裹着被子在窗户跟前看,反正是不出屋门一步,这个习惯从上一世延续到这一世。要不是为了讨好姐姐杨文婷,让她帮自己的忙,杨学文是坚决不会离开暖和的大火炉子一步的!

杨学文之所以要讨好姐姐杨文婷,是源于他的一个计划,他想要在秋天开学的时候鼓吹李强和他一起去上一年级。

一年之内一个4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确实是耸人听闻了点,可焦躁的杨学文实在没有耐心等待这个幼小的身体慢慢成长了,他苍老的灵魂完全没有心思跟那些幼稚的“同龄人”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他只想飞速的成长。

起码也得赶快上高中,到那时候,还被冻的流着二寸清鼻涕的小姑娘就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有了女性柔美体征的青春少女,身体肌肉已经逐渐成型的阳光男孩,起码那个年龄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当然,一步到位的上高中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杨学文也很担心会被国家接去“中科院少年班”。也幸好是有李强的存在,让杨学文提前上学的事情有了一个勉强能够站得住脚的理由。

李强的年纪本就够上一年级了,李强的智力发育也很成熟,只是之前的隐疾让他错过了上学的时机,现在重新提出要上一年级,只要学习能够跟得上也顺理成章。

杨学文向来跟李强形影不离,再加上这几年来,杨学文一直在把握分寸的向外界显露他的“聪颖”,所以只要说服父母,让父母和李从医一起去找校长,想来并非不可能。

唯一的难点在于学习课程,幼儿大班和学前班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一些学前教育了,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量,肯定没办法上小学,即使上了小学,李强也会被别的孩子在学习上拉开差距,杨学文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李强此后成为一个差等生。

所以杨学文瞄上了他的亲姐姐杨文婷,杨文婷品学兼优,如果让杨文婷找时间教自己和李强学前知识,再适当的展露一下自己“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能力,然后私下里再多教教李强,到秋天开学的这半年时间里,把李强调教成一个“优等生”,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初春的屠谷河流量并不大,原本几十米宽的河道里,现在只剩最中央有一条大概四五米宽的银白匹练。

河面上还有一层厚厚的冰,走到跟前可以透过冰层看见底下仍然有潺潺的水流一刻也不曾停息的顺着河道往下游而去。

此刻河面上仍然有七八岁的孩子们,手里拿着两根长长的木棍来控制身体和借力,脚下踩着带有横条的木板,顺着冰面一路往下滑去。

河边有一座黄土夯成的旧院子,院墙只比成人略高一些,墙体上半部分的黄土已经脱落很多,光秃秃的墙头像是大和尚的脑袋,显得有点破败。

院子正对着“屠谷河”的一侧是两扇老旧的木门,此刻木门紧紧的闭着。木门前停着三辆崭新的“小卧车”,与这破落的院子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像是停靠在柴扉前的玛莎拉蒂。

河岸边是大小石头堆砌垒成的河堤,河提表面的石头因为有人常年坐卧,已经被磨的光滑发亮。此时河堤上已经站着一群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儿和婆姨们则是泾渭分明的沿着破旧院墙根站了一溜。

李强远远地看见“小卧车”就已经明显的兴奋起来,他松开杨学文的手往前跑了两步,想上前仔细看看,刚跑没两步又缩回脚来,看看墙根边的一堆女人,又看看河堤上的一溜后生、孩子,脚步似乎也带着一股难以抉择的犹豫。

杨文婷依旧握着杨学文的左手,可两只眼睛里也分明透漏出好奇和羡慕,她叫上踌躇不前的李强,二话不说就拉着杨学文上了河堤。

1988年,农村里最多见的是拖拉机,而因为屠谷村紧挨着县道,所以村民们对路上来往的解放大卡车也不新鲜,可这一溜黑色的崭新的小卧车,即使对于自称见多识广的屠谷村人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三辆小卧车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明显要更甚于30年后的一溜超跑开进村子,其引发的震撼自然不小。

路上依旧陆陆续续的有人在赶来,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不大一会儿功夫,河岸边已经挤满了人,恰逢庙会期间,有外村、外乡的人过来“赶会”,不少人对眼前的一幕不明就里,有些自来熟的就纷纷找人开始打听。

杨弯是个二流子,家里托人找关系花钱让他上了中专,本指望着中专毕业包分配,可哪想到国家政策说变就变,赶上改革开放,搞起了市场经济,说好的铁饭碗换成了合同工,毕了业的杨弯一气之下据不履职,愁坏了他的父母。

这几年里,家里断断续续的给他找了好几份工,他总是去上了几天班就吵闹着闲上班太远再也不去了,家里有闲田父母就让他去种地,他说自己书生一个,没二两力气,种地太累。

一推二去的,杨弯就闲了下来,毕业四五年了,不见他去工作劳动赚钱,反倒成天跟乡里有名的地痞流氓称兄道弟、你来我往,那些流氓们大都是一些只上过小学的盲流,也觉得有这么一个有文化的朋友很有面子,一来二去的,杨弯反倒是在这一帮人里混的如鱼得水。

今天杨弯是应一个在屠谷村“混”的很好的朋友之邀来赶庙会的,席间杨弯喝了不少酒,他嫌院子里的茅厕臭,就沿着河岸打算找个没人的地方“放水”,谁知道走了没两步,就远远的看见有一群人聚在一起。

这河岸边可离庙会那儿差着十万八千里,怎么就聚了这么多人?杨弯本就是个好热闹的,这好奇心一起,就连膀胱都能多憋二两尿,他快步走到人群中间,看到了排成一溜的“小卧车”,两眼发光,更是大大的感慨不虚此行,今后又多了一笔谈资。

他从怀里掏出今天为了装面子特意买的大前门,找了个看起来面相憨厚的谢顶男人,凑到跟前,弯着腰递出烟去笑嘻嘻的说“大哥,来抽根烟!”

谢顶男人名字叫王德亮,王德亮是村里的会计,此人看起来老实憨厚,其实内里鬼心思极多,又消息极为灵通,是村主任韩忠实的贴身跟班。他瞟了一眼递过来的烟,见是大前门就笑嘻嘻的接了过来等待杨弯的下文,大前门5块钱一包可比他平时抽的一块二一包的“公主”有档次多了。

杨弯见王德亮接了他的烟,嘴里笑的更欢快了,他顺势上了河堤蹲在王德亮的身边,问“还没请教大哥您贵姓?”

王德亮也乐了,没想到还碰到个“文化人”,他笑呵呵的回应“不敢,不敢,免贵姓王!”

杨弯打蛇随棍上,“王大哥,这一溜小卧车排这儿,看着就虎气呀,什么时候咱也能有这么一辆车开着,那可是给个神仙要不换啊!诶,王大哥,您知道这车是谁的不?”

王德亮听到这儿,莫测高深的笑着,然后看着杨弯,用手指点了点他道“大兄弟啊,你这可是问对人喽!”

(本章完)